大清风云努尔哈赤(11):“八旗”咋来的,你会区分吗

努尔哈赤一面攻城略地,一面治理着内政,一面忽悠着明政府,好不忙活。

此时,治理军队对努尔哈赤来说已经不在话下,但随着自己的地盘越来越大,归顺的人越来越多,如何治理好辖内的老百姓,成了稳固自己江山的又一件不可马虎的大事。

得让每个人都有可以依附的组织,通过组织的力量来凝聚人心、提高战斗力。这个组织怎么来搞?

此前的满洲旧俗,凡出猎行围,照依旗寨而行,每人各出一支箭,十人一帮设立一个总管,由这个总管指挥九个人行猎。这个总管被称为牛录额真。

看到这个名字是不是很想问牛录额真是啥意思。查资料得知,“牛录”在汉语中是大箭的意思,“额真”则是主的意思。毋庸置疑,这个牛录额真是十个人里最牛的人。

努尔哈赤极其熟悉和习惯这种习俗,于是他革故鼎新开始进行全民管理上的顶层设计。

这个顶层设计的作用同创立“满文”的重要性级别一致,这也是改变女真族命运的一大创新。看看努尔哈赤是怎么设计的吧。

1601年,努尔哈赤把原来十人为一单位的制度直接扩大三十倍,成三百人一单位,称为牛录,设立一个牛录额真,后来叫佐领。各牛录的旗分成黄、白、红、蓝四色。

此后,随着努尔哈赤的势力范围越来越大,“国民”越来越多,就把“四旗”改成了“八旗”。

这就来了,我们是不是经常在电影、电视剧中看到所谓的“八旗子弟”,你是正黄旗我是正红旗等等,是不是很耳熟,但一般人说不出到底是哪“八旗”。现在看个详细。

在1615年,努尔哈赤正式明确“八旗制度”,即正黄、正白、正红、正蓝、镶黄、镶白、镶红、镶蓝。

正黄、正白、正红、正蓝四旗没有镶边,是整个颜色的旗帜。顾名思义,镶黄、镶白、镶红、镶蓝则是镶了边的,黄、白、蓝三色旗镶了红边,红色旗镶了白边。

八旗制度是女真族(后来被努尔哈赤的儿子清太宗皇太极改称满族,另文再续)“以旗统人”兵民一体、军政合一的社会组织形式,这种制度将满族全部人口都编入了八旗之内。

越来越多的人口怎么编进八旗?看一下每个旗的架构:每三百丁立一牛录额真(佐领);五牛录为一甲喇,设一甲喇额真(后称参领);五甲喇为一固山(即为旗),设一固山额真(后称都统)。也就是说,每个旗由参领、佐领和个人组成。

八旗制度虽然源于女真人的狩猎组织,并在此基础上加以创新,但其最本质的精髓得到了传承,即对义务的负担和权力的分配都是以八旗为单位。任务八旗分,土地八旗分,抢来的人口、钱财和牲畜同样分为八份。这种平均分配制度聚合了八旗的凝聚力。

八旗制度是在女真氏族联盟制残余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制度,是封建社会的产物,一定意义上讲,从根本上肯定了一些人的社会地位,但也相应否定了一些人的社会地位。八旗的创立,不可避免的会导致社会分层,有了分层也就会滋生一些难以调和的矛盾。

当然,就其女真发展史而言,其优越性也是得到肯定的,它把涣散的女真各部联结起来,形成了一个组织严密的社会整体,消除了各部差异,巩固了女真统一事业的成果,促进了满族的形成,为努尔哈赤后金政权的建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原创持续更新)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