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释一下“中华心法”

  “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此中华心法,十六个字,是中华文化的精髓与最高智慧,好比那颗崔灿的明珠,在峰顶上闪耀了千年,辉照奔流不息的文化之河。于文明启源之初,中华先民禀承天性,以心印心,参悟天地,思悟而得。从尧而舜,而周公,而孔子…,再到后来的王阳明,无不依着这几句话,引其一端,传承中华文化根脉,以之为响器,震古铄今,建功立业,而民族、而邦国,家天下,成就自我…

  如果请教“度娘”,也只泛泛地引用古书上几句不痛不痒的话,看半天,还是一脸“蒙逼”,不得甚解…,如果不把字面底下的那层意思翻出来,只随语生解,那有毛用啊…

  按一般解释:人心是危险难测的,道心是幽微难明的,只有自己一心一意,精诚恳切地秉行中正之道,才能治理好国家。这样的解释,哪有记度呢?刚看过了,一扭头儿,再看原文,就又不得而知了~~

  为了进一步探索文言的细质与文化智慧的底里,考索先贤所说的这几句话,它的含义到底是什么?学习在于体会,体会在于明白,这是读古人书的方法。笔者合上书本,向心致知,于心中体会,进行思辨与索解…

  人心惟危,道心惟微。先解释这二句:心只有一个,从世俗上说,叫人心,从修行上说,叫道心。“危”字有二义,一是损害,二是端正,当心被私欲遮蔽时,处于损害状态,此时的心私欲满满,即是人心。如果一个人的欲望是自然流露出来的,非因妄计而有,为无心之作,此欲求亦是真心,心虽有“欲”,“欲”却无碍于心,不失其正,比如,一个人无心做错了一件事,谁会和他计较呢?…

  再说“微”字,道心常被私欲遮蔽着,惟有去除了私欲,才能见到心的本来面目,即见道心。道心常被蔽于私欲之下,隐于妄欲之中,其实,哪有什么下呀、中啊的,人心、道心、私欲、本我之欲…,本就是一,都只一心,只是不同情景下的不同称谓而已。

  人心惟危,翻译过来,就是:人心,被私欲遮蔽着,处于损害状态。如果心是通透的,就像婴儿一样,“想要”就说“想要”,这个“想要”,虽说也是“欲”,但这个“欲”,却是本心,与妄计之私欲不同,此“欲”,不遮蔽自性,反而是清净的自性本身,此心,不失其正,并没有偏离道。

  道心惟微,即:如如清净的道心,常被私欲遮蔽着,处于隐微状态。道心是一如常静的,而人心是妄计常动的,动,是因为“私欲”,但静,也不是一潭死水,是直心而应,随感而通,亦无片刻之息…

  “惟精惟一,允执厥中”,这二句:“精”字的本意,是挑选出好米,故精字有二意,一是精挑细拣,二是好米,即精粹。“一”是本心、初心,是还未心上生心之前,还未被私欲遮蔽之前的那个心。允,是诚信,适当;执,即执持;厥,是文言代词“其”;中,指中道,无善无恶之中庸的状态,中即是上善,上善决不是那种“超级好”…

  后二句译过来:怎样才能剪除私欲,显现出清洁无染的自性,而发用道心呢(这是接前二句过渡的话)?如果要从众多米中拣择出精净的米,或是说成,如要精挑细选出物之精粹,还或可说成,做事,如要做到“精”,就要执持一心不变,以初心贯彻始终。执持初心,操守中庸,不妄自作恶,随意为善也不行,妄自为善与作恶,都不是中庸的本义,都不叫中庸…

(0)

相关推荐

  • 十六字中华心法,圣圣相传

    中庸其实是一本"高开低走"的书,因为开始的利益和前面的一个自然段,几乎就涵盖了人生的大根大本.后边的都是在支持这个进一步的论述. 中庸 中庸之所以能够在今天大放光芒,实际上是要拜朱 ...

  • 书法有法丨马小杰:“正书”与正气有关联吗?

    马小杰:"正书"与正气有关联吗? (西南政法大学副教授) 当代书家,如何充分理解"正书"之"正"字呢? 首先,"正书"乃 ...

  • 十六字中华心法,圣圣相传。

    中庸其实是一本"高开低走"的书,因为开始的立意和前面的一个自然段,几乎就涵盖了人生的大根大本.后边的都是在支持这个进一步的论述. 中庸之所以能够在今天大放光芒,实际上是要拜朱熹的慧 ...

  • 中华心法人心惟危,道心惟微:凡人的意识认知往往专注于外在的广阔世界

    11 暇满如光关注中华心法人心惟危,道心惟微:凡人的意识认知往往专注于外在的广阔世界(凡人总是往外看世界,欲望比天高,想做世界的王),修道者却注重自己身体内在的微妙(反观内视,做自己身体内的王)惟精惟 ...

  • 中华心法:十六字真言

    中华心法,内容是:" 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 ."为古代治国十六字心传,最早记载于<书经·大禹谟>.即使放在现代,这十六字真言也不失其作为治国方略的先进 ...

  • 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九章渎职罪主体适用问题的解释(附:理解与适用)

    ☞[招募律师站长]☜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九章渎职罪主体适用问题的解释 (2002年12月28日通过) 全国人大常委会根据司法实践中遇到的情况,讨论了刑法 ...

  • 中华熟语解释 (10)

     181.当面输心背面笑--比喻当面显得十分亲热,背后却在捣鬼. 182.道不同,不相为谋--比喻志趣不同的人不会在一起共事. 183.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原意是宗教家告诫修行的人要警惕外界的诱惑. ...

  • 中华熟语解释 (11)

    201.恶虎不食子--即使凶恶的老虎也不吃自己生下的小老虎.比喻不伤害亲近者. 202.恶事行千里--指好事不容易被人知道,坏事却传播得极快(含有劝告的意思). 203.恶作剧--捉弄人的使人难堪的行 ...

  • 中华熟语解释 (21)

    中华熟语解释 (21) 401.口头禅--原指和尚常说的禅语或佛号.现指经常挂在口头上而无实际意义的词句. 402.苦海无边,回头是岸--佛教语.意指尘世如同苦海,无边无际,只有悟道,才能获得超脱.亦 ...

  • 中华熟语解释 (43)

     841.有过之而无不及--过:超过:及:赶上.相比之下,只有超过而不会不如. 842.有其父必有其子--有什么样的父亲一定会有什么样的儿子. 843.有钱能使鬼推磨--俗语.旧时形容金钱万能. 8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