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志平|「问道管理」之十五

企业对外投资是一个平衡,在整个“走出去”的过程中,既要积极做,又要减少盲目性。很重要的一点是,要站在道德高地上做企业,稳扎稳打、精耕细作、步步为营。

在世界的舞台上,中国有越来越多的话语权。我们的硬实力在加强,软实力上也要下点功夫,要讲好中国经验、中国故事和中国的企业家。在“走出去”的同时,输出中国文化和中国式管理。

防控风险

01

“走出去”的风险

中国企业“走出去”面临的风险:★一是外汇汇率风险。外汇管制和贬值的风险很大。★二是政策风险。有的国家政策变来变去,企业刚刚赚钱政府就把税收提高了,弄得企业赚不到钱。★三是战争风险。有的国家容易发生政变和战争。要重视人身安全,如果人不安全,赚钱就没用了。防控风险的具体举措:★(1)稳扎稳打、步步为营。任何国家都有它的特点,要根据每个国家的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进入方法。★(2)房地产等不动产相对保值,纸币贬值时房地产会升值,可以圈一些地、盖一些房子。或者进行易货贸易(买当地的货物,如芝麻、石油、铁矿砂等)。★(3)保险。西方应对风险就是用保险。现在很多国家都有中国的保险机构,中国建材有些项目就上了保险。★(4)不要只看发展中国家的市场和机会,也要看发达国家的市场和机会。发达国家汇率比较稳定,政策也比较稳定,基础设施比较落后。★(5)如果企业认为风险可控可承担,愿意承担风险,有应对风险的能力,愿意冒一定风险也不一定不对。这是我们总讲的企业家的冒险精神,螃蟹总要有人吃。★(6)大家都是从战争中学习战争。国际化的人才也是在国际化过程中成长起来的。中国建材防范风险经验:中国建材每年都编制全面风险报告,其中会认真地分析国际上的风险,并进行判断,指导大家怎么做。中国建材集团总部负责做战略规划,把全球市场分成七块,由集团来统一排兵布阵,与业主对接不打乱仗。同时也积极鼓励公司的积极性,兵在外将在外,他们有自己的想法也会及时和总部沟通,总部获得一些新的信息,也会适当做一些调整。

02

“走出去”的借力

走出去应该是一种借力。借力中国民营企业对当地的了解和经验,借力跨国公司联合开发。

★借力民营企业:

中国企业在“走出去”时,国企、民企不分家,是一个兵团。很多行业都是民营企业、中小企业先“走出去”,对当地的政策、法规都非常了解,是引路人。中国的中小企业在全世界任何一个国家都有,而且在任何一个国家都有成功的,为中国“走出去”打下了非常好的基础。

★借力跨国公司:

中国建材是后起的公司,如果在世界上处处建立办事处,开支费用就会太高。因此借力日本三菱、法国施耐德等跨国公司的一些办事处,利用他们的一些触角开展合作,比自己设办事处要好。

“走出去”是一个实践过程。现在中国建材的这些干部们踏遍青山人未老,到每个地方去,一定能讲得头头是道,这就是一个企业在国际化进程中慢慢成熟的结果。

03

站在道德高地做企业

任何国家都有它的特点,要根据每个国家的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进入方法。但是很重要的一条是要站在道德高地上做企业。怀着“真、实、亲、诚”的儒家文化和当地融合,处理好与当地政府、民众的关系,就会好一点。

如中国建材在巴布亚新几内亚每年都要做一些慈善事业、公益事业,每次出现骚乱的时候,当地的员工都能得到很好的保护。在赞比亚做项目之前,先给当地打了100口井,捐建医院和学校,周边百姓对中国建材的职工特别好。

04

人性化管理

艰苦奋斗要提倡,但也要人性化地管理,考虑到大家的需求。如中国建材在赞比亚搞工业园,就盖了家属区。员工在国内的爱人可以跟着去,孩子可以在当地的国际学校读书。

一代人和一代人不同,现在年青人的价值观跟以前不同了,他们要求更多,尽可能给他们更多的满足,这也是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文化。

05

海外领导人员选派

中国建材海外公司一把手等核心人员都是公司派过去的,对空降干部(核心人员从其他公司过来)做一把手比较慎重。可以招一些当地人或当地的外国人成为雇员,但核心人员必须是公司的干部。

中国建材绝大多数干部靠自己培养,核心干部必须真正忠实于集团的文化。这些干部绝大多数都是大学毕业走上社会第一天就来到公司,对企业有所谓的跟随效应。空降的就可能有很大的问题,即使再去扭转、转化,他总是不自觉地用自己脑子里的那套东西。

骨干培养:

要想事业不断发展,一方面是培养出更多的骨干,从学校里大量地招些专业对口的学生,在公司培养一段时间,然后派出去,有个三五年就能成为骨干,这个应该是骨干培养的一个主要方向。另一方面是吸引当地的人才,但只能占到30%,70%必须靠自己培养。

06

“走出去”的感悟

做企业真的是挺难、挺灵活的一件事,真的很难写在书上,说这个该怎么做,不是大家只要拿到一本宝典就知道该怎么做了。《问道管理》这本书实际上就是告诉大家,我们走过的路是怎么走的,不见得非要按照我们的路一步一个脚印地走,但要知道大概的方向,遇到了什么问题,哪里有沟沟坎坎。我们在前面走,等于给后面的人插路标,否则哪个坑崴了我们的脚,同样也会崴别人的脚。

走向舞台中央

01

更好地把中国故事传播出去

企业影响力:一方面是硬实力,经济实力发展,影响力会越来越大;另一方面是软实力,要多宣传、多引导,得有人跟对方讲一讲到底发生了什么。我们的硬实力现在在加强,软实力上也要下点功夫。如何讲好中国故事:★一是著书。企业的影响力跟我们读的书有关系。从我们最早读美国企业家的书(如李·艾柯卡),到后来读日本企业家的书(如松下幸之助、稻盛和夫等),再到韩国企业家的书和中国台湾、香港企业家的书(如王永庆和李嘉诚等),现在到了中国大陆企业家的时代,应该把我们的经验介绍出去。★二是讲学。尤其是学校的老师,在这方面有优势,要多把中国的经验、中国的企业家、中国的故事推出去。国内NBA教学近年来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以前绝大部分使用的都是外国企业的案例,现在学生更愿意了解中国企业是怎么做的。我在哈佛大学演讲时,也感到大家都很喜欢中国的案例,都想知道中国到底发生了什么,中国企业为什么能够这么快地发展。

02

大企业领导者多参加国际化会议

大企业的领导者要多参加一些国际化的会议,在特定的环境里,会产生一些特别的想法。

大企业的领导者最重要的不是“鸡毛蒜皮”地管理大家,而是参加国际会议、和其他领导者见面、进行思想碰撞,了解经济的走向、最新的进展等这些问题。这对大企业领导者来说是更重要的东西。

大企业领导者还要多拜会世界一流企业的领导者。因为要研究世界一流、讲世界一流,如果连世界一流都没看过,怎么可能成为世界一流。我自己喜欢见人见物。带着问题去看望西门子的总裁、克虏伯的CEO、奔驰的董事长等世界一流企业的领导,问他们“什么是世界一流”“怎么看这个概念”。这些年和外国人打交道,我觉得必须知道他们的真实想法和意见。

03

清醒认识中国制造业的质量

德国和日本制造业的质量在我们之上,这一点我们要有清醒的认识。

德国企业和日本企业都注重精益生产,强调工匠精神。现在我们要精细地做,要向德国和日本的企业学习。

现在日本每一个车间还在用5S管理、PDCA循环、TQC等,日本企业一直坚持了几十年。今天的中国工厂,标语口号可能都有,但很少还能看到因果图。我们还是应该扎扎实实地做这些东西。

他山之石我们要好好地研究,不见得都按照他们的做法去做,但要多看多了解,可能突然有一天就想出了自己的做法。

04

走出去、输出中国文化和管理

中国企业从改革开放到现在,管理水平已经不低了,但有一些管理工法不像日本那样持之以恒地实施,而是随着领导者的变化而变化,不能够制度化,这是我们的缺点。但是我们的工厂比较新,装备也都比较新,环保做得也比较好,干部的管理意识也很好。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同时,也输出了中国文化和中国式管理。如中国建材推出了不少管理工法(“三精管理”“八大工法”等),管理智慧工业及工厂管理,核心就是输出管理。将来还会在全球做管理服务,为外国人管理工厂,做围绕着制造工厂的工业管理集团,并试着管非建材厂,比如管钢铁厂。这是我们“走出去”进程中模式创新的做法。

(0)

相关推荐

  • 宋志平:团队建设好比组乐队

    今天 打造高质量团队企业就像一支乐队,企业里每个人都要清楚自己的责任和目标,在各自岗位上发挥最大能量,成为配合默契.高效协作的组织.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想要在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光有独具慧眼的领 ...

  • 企业保险沙龙01|企业家的全员风险管理思维

    企业是推动社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市场主体,遗憾的是,在企业经营过程面临着太多的潜在风险,诸如政策风险.技术风险.市场风险.法律风险.财务风险.管理风险.财产风险.员工生命和健康风险.企业家自身的人身健 ...

  • 宋志平|「问道管理」之十八

    企业品格包括:保护环境.热心公益.关心员工.世界公民.良心.良知是做企业的底线,任何时候都不得击穿. 企业家个人品格与其领导的企业品格相关联. 企业家要不断学习提高,不断接受教育:要心里装着大家,想想 ...

  • 宋志平|「问道管理」之九

    领导工作不同于管理,对一把手的要求是多方面的,既希望他能够了解公司的历史.传承公司的文化,又希望他能够适应时代的变化. 要像办学校一样办企业.管理就是教育,企业管理者更是一个布道者.说教者,甚至是一个 ...

  • 宋志平|「问道管理」之八

    ★要做有心人,经营者都是有心人. ★任何一个经历都是很难得的经历,都应该认认真真地做,认认真真地总结,不要荒废了它. ★有时看一场话剧,听一首歌,朗诵一段诗,好像和管理没什么关系,其实这些都是相通的. ...

  • 宋志平|「问道管理」之七

    公司治理一开始就是为了解决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带来的信托问题,焦点在分权与制衡.激励与控制上,后来又把职工等利益相关者引进来.这里面埋藏着现代企业发展的内在趋势.中国建材和国药集团能够跻身世界500强 ...

  • 宋志平|「问道管理」之五

    经营企业主要的目标是盈利.企业不仅要向管理要效益,更要到市场中去寻找机会,要学会开辟.经营和创造属于自己的市场. 中国建材发展过程中有一个重要的管理思想飞跃,就是从做工厂到做市场.企业是一个大系统,企 ...

  • 宋志平|「问道管理」之四

    ★从管理到经营,并不是说管理不重要.管理还是基础,是企业永恒的主题.要跻身世界一流,实现高质量发展,既要眼睛向外做好经营,更要眼睛向内做好管理,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管理并不复杂,也不高深,就是 ...

  • 宋志平|「问道管理」之三

    ★管理是正确地做事,经营是做正确的事.管理是眼睛向内,经营是眼睛向外. ★中国建材旗下企业的一把手,无论哪个单位,都要从管理到经营,进行思维转换.企业的一把手应该是个经营者,要将管理下移,眼睛向外,看 ...

  • 宋志平|「问道管理」之一

    ★守望央企40年,带领中国建材集团和中国医药集团双双进入世界500强,被誉为"双料董事长": ★大规模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创造性提出"央企的实力+民企的活力=企业的竞争力 ...

  • 宋志平|「问道管理」之二

    企业能否生存,取决于制定的战略决策是否正确: ★企业能否发展,取决于成长路径是否正确,是否找准了坚守业务和创新业务之间的平衡: ★企业能否壮大,取决于做企业的格局够不够大: ★企业能否攻坚克难,取决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