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新基建?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新基建。


最近。随着中央多次强调新基建建设,从散户到媒体到券商,全国开启了一片新基建热潮,一个产业如果不能跟新基建挂边,出门都不好意思跟朋友打招呼。

但伴随着新基建热潮,也涌现出一群“以假乱真、鱼目混珠”的假基建。

如何判断一个项目是不是“新基建”呢?

其实,有一个比较朴素的办法:

国家支持的基建,短期内不以赚钱为目的的基建,才是新基建。

不要觉得新基建的逻辑有多高深,早在两千多年前,从凯撒到屋大维,从秦皇到汉武,亚欧大陆的两侧,就不约而同开始了一场“新基建”竞赛。

公元前3世纪,随着罗马统一亚平宁半岛,一场欧洲史无前例的基建狂潮开启了,地球赤道周长才4万公里,罗马人却围绕首都修了超过40万公里的高标准道路。

密布的道路仿佛后世的地铁线路,以至于从欧洲任何一条大道开始,最终都能抵达罗马,也诞生了那句著名谚语,“条条大路通罗马”。

道路基建不仅联通了各个城市,也把城市都通向了港口,将地中海变成了罗马的内海,将亚平宁、伊比利亚、巴尔干、亚细亚、埃及、北非,这些原本被丛山峻岭戈壁海洋阻隔的地域连到了一起,商贸的往来极大的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使得罗马成为了欧洲工业革命之前最富庶的时代。

而与罗马同期的秦朝,不约而同也开启基建狂潮,不仅修长城修运河,还修建了中国最早的国道,《汉书》中记载,“秦为驰道于天下,东穷燕齐,南极吴楚,江湖之上,滨海之观毕至”。

也可以说是东方版的“条条大道通咸阳”。

无论罗马还是强秦,东西隔绝的两个国家,在修路的时候都是不计成本,“国道”不仅使用了硬石铺路,道路两旁也种满了遮阳固土用的树木。

至于道路质量就更不用说了,秦朝样板路的秦直道,跨越了两千年一直用到清朝;而二战末期的盟军坦克,也是压着两千多年前修的石制硬路面开进罗马。

大秦和罗马不计成本的疯狂基建背后,是沿着罗马的大道,凯撒和屋大维可以第一时间派出罗马兵团横扫欧洲,令各地的蛮族望风而降。

同样,沿着秦直道,大秦铁骑最快三天就可从关中直抵云中,这才有了强秦“却匈奴七百余里,使胡人不得南下而牧马”,大汉的“封狼居胥”和“不教胡马度阴山”。

嗯,这就是两千年前的“新基建”。

凭借着靠着强大的基建,罗马维系着欧洲的大一统;依靠着基建延伸的力量,两汉的四百年间也形成了华夏民族和命运共同体。

不要以为华夏命运共同体的领土都是充话费送的,那都是我们祖辈们愚公移山般一步一步修基建修过去的。

在秦皇汉武的带领下,在北方,我们修建了万里长城,打通了太行山,将河套收归汉土;在南方,我们修建了灵渠,打通了长江和珠江,将两广纳入版图;在西南,我们五丁开山打通了蜀道,将川渝变成了我们的粮仓;在西北,我们打通了丝绸之路,将西域纳入了我们的怀抱。

而且,不仅仅是大一统的秦汉,华夏民族自诞生以来,就在通过大基建“鬼斧神工”打造命运共同体。

隋炀帝修建的大运河打通了南北,结束了自东晋以来中国数百年的南北分裂。

明太祖修建了几十万公里的驿路,向北一路修到了松花江,向西一路修到了拉萨,将远东和西藏收归中国的版图。

不要奇怪,修基建是刻在中国人的基因和血液里面的。

而正是因为我们对基建的不断创新,才让中国人延续至今,不像修金字塔的古埃及人,修空中花园的古巴比伦人,修石窟的古印度人,都只能停留在历史的长河中。

就像先圣孔子说的,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正是因为中国人不断大规模推动“新基建”,加入到华夏命运共同体的族群就越来越多。

而随着不同地域文明交流和商贸往来,以及度量衡的统一,生产效率一直高速增长,这也使得在工业革命之前,东方累积了令欧洲人为之垂涎不已的财富。

而此时的西方,罗马已经覆灭了数百年,欧洲陷入到了漫长而黑暗的中世纪,经济与文化也长期停滞。

直到哥伦布的发现了新大陆,横跨大西洋的海运成为了连接欧美非三块大陆的“新基建”,西方文明才迎来了春天。

其实,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做基础设施建设的原理都很简单,就是要将原本割裂的人群联合到一起,形成命运的共同体,共同发展迎接新的未来。

做一个总结,就是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新基建。

中国自大一统以来,能够创造一个又一个辉煌盛世的背后,不是重复去搞旧基建,而是不断的开创新基建。

两汉兴盛的背后,是秦皇汉武不惜成本的基建,以关中为中心修路,将山东和西域通过经贸横向连接在一起。

唐宋兴盛的背后,是隋炀帝唐太宗不惜成本开凿的大运河基建,建立了中国南北之间的贸易流转体系。

明清中国商品经济的空前繁荣,靠的是明太祖明成祖把驿路修到了内陆偏远地区,使得商品贸易不再局限于几个主要城市,而是可以沿着道路的毛细血管行销全国。

新基建的商业逻辑其实很简单,根据兰彻斯特方程,人口的汇聚与联通,会带动贸易规模以二次方的规模增长。大规模的基建,将更多的人口和商品纳入体系,任何的发明和商品都可以迅速销售,工商业和经济自然就会取得蓬勃的发展。

而且,不要觉得基建是近代中国人的独家手艺,近代美国能够从殖民地一步步走向全球霸主,成为新一代的罗马,也是靠着一代一代不断推动新基建。

从美国取得独立之后开始,他们就疯狂的在美洲大陆上修建铁路网,彻底将美国独立的各个州融为一体。

等铁路已经过剩之后,美国开启了海洋新基建计划。

先后在全球修建了两百多个海军基地,控制着直布罗陀、苏伊士、巴拿马、马六甲、日本海峡、波斯湾等全球所有的海上交通枢纽,商品行销全球的美国迅速成为全球最强的国家。

之后,冷战开启,美国又推动大规模建设的马歇尔计划,伴随着对欧洲的援助,美国的商品得以源源不断的进入欧洲,带动了美国战后的高速繁荣。

而随着击败了苏联结束冷战,第二年美国就启动了“新基建”的信息高速公路计划,通过互联网将世界各国都纳入到了美国的全球化体系,美国的科技服务公司,从微软到谷歌,从亚马逊到苹果,无数的美国企业都借助着这条高速公路之上在全球攻城略地。

甚至也可以说,位于美国的IPV4互联网根服务器与子服务器,与全球各国互联网的树状链接,就是继铁路新基建、航运的大基建plus,“条条大路通罗马”的新时代翻版。

历史不会重演,但总会惊人的相似。

而太平洋的另一端,随着东方乱世的终结,新中国能够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农业国,用了一个甲子六十年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靠的也是中国人民一代又一代的新基建,开启一次又一次的新长征。

从建国初期全国的铁路管网,到改革开放后的遍布全国的国道建设,再到新千年之后的高铁以及全球领先的4G网络,每一次我们开启一轮新基建建设狂潮,将全国打通之后,都会带来一波经济的高速增长。

这就是中国高速发展的秘密。

所以看看最近,从京沪高铁上市融资以修建更多的高铁,到特高压大规模铺网,到全国统一ETC将高速联通起来,再到三大运营商一边“提速降费”一边强推5G,到举全国之力打造大数据中心,背后的逻辑都是一脉相承的。

新基建的逻辑不复杂,凭借着中国十亿级的人口和纵横五千公里的疆域,大幅降低远距离的成本,聚集人口的优势,巨大的收益前景,就能推动中国产业链自主的升级。

所以,国家必须推动新基建,新基建也不需要短期盈利,我们就是要打造稳定的供应链基建,把利润让给在基建上面跑的各个产业。

看看目前国家主导的那些新基建,从降低远距离客运成本的高铁,到降低远距离电力运输成本的特高压,到降低远距离通讯成本的5G网络,到降低远距离运算成本的大数据中心,逻辑莫不如此。

这就像当年秦汉投入巨资建直道、修长城,这些中国历史长河中的超级英雄们,算的不是小账而是大账。

将几个月的调兵时间缩减为几天,节约的可是日费千金的军事开拔费用,而正是凭借着基建上的强大优势,我们才有了却匈奴七百余里和封狼居胥的资本。

之后,这条军用转民用的道路,随着大汉的商品与文化源源不断的输入,才让匈奴、鲜卑、百越、羌胡各族先后加入到大汉命运共同体之中。

思路清晰了,就会发现中国政府的政策也都是一致的,虽然新基建短期内很难盈利,但是我们必须跟上,在不允许政策性补贴之后,我们就创造性的搞出了科创板来孵化中国新基建的产业链。

只要新基建把中国的成本降下来,让更多人的能够参与进来,那么不用我们去鼓励,在利润的驱使下,科技自然就会创新,工商业和文化自然就会繁荣。

届时,那些投资了新基建的科技巨头们,就会凭借着新基建给其带来的优势,迅速崛起。

只不过,资本市场的狂热,使得很多人都把新基建聚焦于线上基建,而忽视了十九大报告中提到的现代供应链和物流基建。

如果我们把新基建比作一个人的话,5G是我们新的眼睛和耳朵,芯片与大数据处理是新的大脑,特高压是新的血液系统,高铁和货运机场是新的骨骼,现代化的智能物流则是四肢上的肌肉。

就像秦汉时的“新基建”,长城上负责传递信息的烽火,仿佛5G般第一时间把入侵的信息传递给中枢长安大数据中心进行处理,而物流运载的秦直道上,则用最短的时间,将奔腾汹涌的大汉羽林至送漠北,高唱着凯歌封狼居胥。

信息传递和投送能力,可以说是同样重要。

尤其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如今新一代基建越发成为一项系统性的工程,缺了任何一环都会成为短板。

就像这轮武汉的疫情,全国人民第一时间就知道了武汉人民的困难,从广东的口罩到山东的蔬菜,各项援助纷至沓来,但是九省通衢的武汉,却也承受不住全国的饱和式救援,供应链需求暴增,最后由京东来负责搭建应急物资供应链管理平台。

战争拼的是后勤。

平台介入后,快速与68个省市级政府和国家级协会联动,在极端的时间内,分别从数万个供应商手中,将1.5亿的口罩,4亿盒应急药品,超过6.6亿件的物资,突破重重阻碍火线送入了围城的武汉。

而随着最危险的时刻过去,更有意义的是为14亿中国人和中国制造来压缩成本。

目前面对疫情,全球都在推行经济刺激政策,而我国仅国内零售消费就超40万亿,如果能够达到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物流费率水平,每年将至少产生4万亿的消费红利。

这些物流链条上节约下来的成本,能让我们每年都来一次四万亿的经济刺激。

而且,看着近期无数因为疫情滞销的农产品,在京东智能供应链的帮助下得以度过危机,就会明白,在疫情对全球供应链的巨大冲击下,我们在供应链智能化向前迈进的一小步,是帮助中国企业逆势中生存的关键,是以数字化迈向海外市场的一大步。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成为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的万里长城修筑了2000年之久。所有的伟大不是一蹴而就,让庞大的供应链体系在特殊时期下保持正常运转,甚至超速运转,也非一日之功。

就像早年当当的李国庆和阿里的马云都不去搞不赚钱的自营基建,马云还嘲笑过刘强东的自营基建太傻,这才给了刘强东靠着自建物流开始慢慢打通供应链上下游,找到了逆袭的机会,成为了马云的心头大患。事后马云恍然大悟,才不得不开始大规模收购四通一达,组建菜鸟。

脑子和身体平衡,才能走得更快更远。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制造业大国,数字新基建只是一部分,建立更加强大的智能化物流与供应链的新基建网络,才能打通中国的任督二脉,帮助中国企业在全球疫情和经济危机的冲击中,保持供应链的稳定。

如今,在疫情的冲击下,全球的贸易体系与供应链也遭遇到了几个月前武汉式的冲击,也让中国强大的制造业体系遭遇到了巨大的挑战。

值此这场世界级混乱之中,我们最需要的,是京东这样的智能化全球物流基建,用最低的成本,最快的时间,最高效的方式,打通上下游的供应链,将源源不断的中国制造送到全球各地。

这就是我们的阶梯,凭借着智能供应链基础上强大的中国制造,我们才能重现2000多年前,西方条条大路通罗马,东方万国使节聚长安,携手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辉煌盛世。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