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特写)曾令琪/拼搏的背后是幸福

人物特写

  为期4天的四川省第三届残疾人职业技能竞赛胜利闭幕,参加此次竞赛的选手共324名,年龄最大的50岁,最小的16岁。资中县肢残人朱方学,以91.5的高分高出第二名15.5分,技压群雄,在“电子仪器仪表装配工” 竞赛项目中,夺得第一名。

拼搏的背后是幸福

――记驼背青年朱方学

曾令琪(四川成都)

一、童年的一场噩梦

  

  朱方学出生于资中县双龙镇一个农民家庭。刚生下来的时候,他与别的人也没有两样。他身体发育正常,语言发育正常,腿脚发育正常,一切都看不出一点点异常的样子。父亲、母亲、哥哥、姐姐,对这个1978年出生的小弟弟,倍加疼爱。

  但是,灾难总是在人们最不经意的时候突然降临――刚刚过了两岁生日不久的一天,朱方学的左大腿上,长了一个包。先是红,再是肿,继而是痛。小方学不知道腿上是怎么了,红肿的时候,他一个劲儿地挠,家人以为是身上痒,只是给他洗洗澡,以为就没事了。但随着疼痛的加剧,小方学这个两岁的孩子实在忍受不住了,痛得哇哇大哭。家人一看,原来,小方学的左大腿上,一个脓疮已经开始溃烂。这下家人才慌了手脚,父母和哥哥姐姐赶紧将他送到村上医生那里。

朱方学展示他在大赛中组装的作品

  那时候,农村的医疗条件甚为简陋,医生草草开了点药,处理了一下伤口,就让他们回家去了。谁知道,小方学的脓疮却越来越严重,几乎不能走路了。家人再次将他背到医生那里。医生也没有什么好的办法,开刀将脓挤出,敷上药,让大人将小方学背回了家。过了一周,小方学的腿伤倒是结痂了,也可以下地活动了,但他的背部却一点点变形了,不红,不痒,不肿,不疼。短短两个月时间,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孩子,竟然变成了驼背!一家人至今不明白,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二、求学遇良师

  自从残疾以后,朱方学的天地就变得小了一些。小朋友们的一些活动,他很想参加,但因为受到自己身体条件的限制,他已经无法参与;一些场面热闹的集体活动,他只能当一个观众,他更多的精力,放在了学习上。好在从小到大,朱方学的成绩还可以,处于中等水平。班上的同学对他也很照顾,从不欺负他,还主动帮他。朱方学也力所能及地做一些小事,回报关心他的同学。

  朱方学回忆道:“在初中二年级时,一个老师对我说,你成绩是可以,就是因为你的残疾,将来毕业不能读好的学校。从此我没有心思读下去了,在学校度日如年,艰难的读到初二年级,就辍学了。在家没有事干,跟熟人出去打小工,都是体力活,由于自己没有体力,干了半年就没有干了。找其他的活,人家都不收我们残疾人。在家干农活也不行,就想到去学技术。在学校受到老师的特殊照顾,回家后由于没有本钱,在一个小十字路口摆了个维修店,可是收入微薄。2003年的一天,老师推荐我参加了全省的残疾人技能大赛,并获第一名,又参加全国的比赛,获第二名。随后在各级领导,各级残联的帮助下,给我贷款,在双龙镇街上办起了维修店。信用社经常来看望我们,关心我们。也是这年,老师叫我学电脑,认识了我的老婆……”

朱方学和爱妻范宗秀在他们的创维专卖店门前合影

  说起自己的成长,朱方学满怀深情地说:“在我这些年的学习、生活中,对我影响最大的有两个人,他们是何飞老师和谢华主任。”

  原来,初中毕业以后,朱方学因为多种原因,没能继续上学,只得回家务农。资中农村的生活,并不像某些书里面说的那么美妙。晴天要“背太阳过山”,雨天出门就是烂泥浆。很多四肢健全的人,尚且不愿意一辈子呆在家里,何况一个驼背的残疾人。在农村,要面对那么多的生活实际问题,残疾的朱方学几乎束手无策,无能为力。他想,他不能以自己的短处,去面对农活的挑战。于是,他开始自学家电维修。不知道失败了多少次,不知道请教了多少老师,也不知道阅读了多少本关于家电的书,朱方学终于初步掌握了农村常见家电的维修技术。2003年,朱方学在亲属的支持下,从亲戚那里借来部分资金,在离家不远的地方开了一个家电维修部。不久,在县残联和双龙镇信用社的帮助下,他将维修部迁到了双龙镇上,住进了整洁的门面,免去了摆摊的一些麻烦。一天,朱方学阅读《内江日报》,看到内江市长宏职业技能培训学校招生的消息。为了更好地掌握技术,既服务客户,又挣钱生活,朱方学借钱到内江,进入长宏职业技能培训学校,脱产学习3个月。

  学习期间,朱方学遇到了一个好老师――何飞(现在是校长)。何老师备课认认真真,上课兢兢业业,课后不厌其烦。他对学生一视同仁,对好学上进的残疾青年朱方学,倾注了更多的心血。他将自己从事家电维修和家电教学多年的经验,毫无保留地教给了朱方学。至今,说起何飞老师,朱方学都满含深情。他感激地说:“没有何老师的引导,说不定我只是一个‘二杆子’维修员,可能仅仅是个混天度日讨生活的人。是何老师,让我竖起了人生的目标,那就是成为家电维修领域的高手!”

  朱方学的妻子范宗秀特别告诉我们,何飞老师在他们结业后,还与他们夫妇保持着密切的关系,经常到他们家作客,指导他们的技术和生意。在经济上,何老师对他们的帮助也很大。

三、在信用社的帮助下初涉商海

  在长宏职业技能培训学校学习期间,朱方学结识了同在那里学习的姑娘范宗秀。范宗秀是一个面貌姣好的姑娘,因为胎生残疾,左脚行走不方便。在长宏学习期间,他们同在一个学校,都表现很出色。于是,惺惺相惜,互相爱慕,最终,学习尚未结束,二人就订下了终身。半年后,在双方家人的支持下,来自隆昌县的范宗秀和朱方学二人喜结连理,他们将家安在了资中县双龙镇。一年后,有了儿子朱建辉。

朱方学和顾客交流

  结业回家,朱方学对以后的生活不由得进行了一些深入的思考,他不甘心局限于维修领域,他想从家电维修扩大到家电销售。但苦于没有资金,还担心没有营销经验。这时候,资中县双龙信用社的谢华主任,知道了朱方学的情况,亲自和朱方学谈心,鼓励他将目光看得更远。此前,为了扶持朱方学坐店经营,信用社主动贷款15000元,作为他的启动资金;后来,谢华主任和信用社的同志,还为他联系创维电视的家电下乡项目的经营。谢主任他们鼓励朱方学身志不残,自尊、自强、自创人生,走知识致富、科级致富、勤劳致富之路。不久,朱方学的资中双龙创维专卖店正式对外营业,很快,在双龙一带打响了名头。走到双龙镇,一问朱方学的名字或者他的绰号,几乎无人不知。朱方学一家的日子从此也渐渐安稳,甚至于小康了。回忆往事,朱方学动情地说:“没有信用社的帮助,没有谢华主任的指导,就没有我的今天!”

  范宗秀说,现在信用社的郭主任和杨科长对他们一家的生意也非常支持,对他们的帮助可以说是无私的。一些政府部门也非常关心他们,扶持他们。对此,他们万分感激。

  经济情况稳定以后,朱方学花在业务上的时间更多了。他热爱学习,喜欢钻研。遇到难题,他除了自己钻研,还向书本请教,向从前的老师咨询,与同行的朋友切磋。

四、人活着,就要活出光彩

  朱方学这样评价自己:“可能是由于自卑吧,我是一个不善于表达的人,和生人说话都要脸红。我只想用我的行动比别人做的更好,活出个人样,做一个让别人看得起的人,来感谢各级领导,各级残联,各级信用社和社会上关心支持我的朋友们。”

朱方学获得的各种荣誉

  但就是这样性格内向的人,经过努力拼搏,却获得了很多荣誉。朱方学热心残疾人事业。我想,这可能同先前他得到各级残联的一些帮助有关。凡是残联系统的活动,只要条件允许,他都积极参加,并且取得较好的成绩。我粗略地看了一下,这么些年来,朱方学获得的荣誉主要有:

  全国残疾人职业技能竞赛第二名;

  资中县第三届十大杰出青年;

  四川省残疾人职业技能竞赛第一名;

  全国残疾人职业技能竞赛第二名;

  全国残疾人职业技能竞赛拼搏奖;

  内江市十佳自强残疾人人氏;

  四川省第三届残疾人职业技能竞赛一等奖;

  ……

  今年,为了在四川省第三届残疾人职业技能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朱方学排除了阻力,下了很大的功夫。自从坐店经营以后,朱方学必须每月挣够一部分资金,才能维持一个家庭、一个门面基本的运转。朱方学给我们算了一笔账:一个月不吃不喝,只是房租、水电费,就要一千元钱左右。要维持基本的运转,生意就不能停;而镇上那些乡亲们,也离不开他的好手艺。

  所以,今年参加比赛,妻子范宗秀不是很同意,主要是担心他只顾比赛而影响生意。朱方学反复开导妻子,说这次参赛,不仅仅是为了获得荣誉,也是为了更好地展示自己的技能;同时,自己获得好的成绩,对其他残疾人也是不小的鼓励。身为残疾人,妻子范宗修最后同意了丈夫去参赛。为了打消妻子的顾虑,在一个月的集训中,朱方学只利用周末到内江听课,星期天又匆匆忙忙赶回资中双龙。为了不影响店里的生意,老师教的课程和安排的作业,朱方学都安排在晚上休息时间来完成。这一个月来,朱方学每天晚上加班加点地学习,最晚时凌晨两三点钟才休息。朱方学说,起早摸黑、两头奔波一个月,他瘦了好几公斤。但“瘦”的结果是,他在“电子仪器仪表装配工” 竞赛项目中,夺得第一名。比赛结束,他打电话告知的第一个人,就是和他相濡以沫的妻子范宗秀。

朱方学和本文作者曾令琪合影

  朱方学已经是第三次参加“四川省第三届残疾人职业技能竞赛”,前两次的成绩都是第一名,而且在参加“国家残疾人职业技能竞赛”中也获得过较优异的成绩。类似的比赛,朱方学参加得很多了。但他表示,以后如果还有这样的比赛,他还要参加。通过参赛,检验自己的技能,检验自己学习的效果。

  “总之,人活着,就要活出光彩!”结束采访的时候,朱方学这样坚定地对对我们说。

  

  曾令琪,中国辞赋家协会理事,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四川省社科院特约研究员,大型文学期刊《西南作家》杂志主编。

写作22年,其中专业写作12年,创作400余万字,发表、出版360万字作品、16个单行本。

在《人民文学》《十月》《中国散文家》《中华辞赋》《四川文学》《中篇小说选刊》《今古传奇》《知音》等报刊,发表作品甚多。

四次获得《人民文学》奖,一次冰心文学奖,一次天府文学奖。其中2012年荣获《人民文学》古贝春杯中国散文大赛一等奖。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