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教育不是放手,佛系家长请注意:别让孩子“自由过了火”

今年春节,受疫情影响,我家许多亲戚都选择电话拜年。大家平时工作繁忙,少有空闲时间,难免多聊几句,尤其是作为一名大学老师,大家经常会询问我一些教育类的问题。大部分是关于中高考或者亲子关系的,其中,我最想跟大家分享的是表弟家的故事。

简单介绍一下背景,我表弟是一名工程师,妻子是一名专业会计,在三四线城市有房有车,无贷款压力,收入可观,生活富足,家中有一枚即将高考的女儿。

表弟是一位比较开明的家长,早期“快乐教育”刚传入中国的时候,刚拥有女儿没多久的他便率先应用到了实践当中。十几年来,每当孩子妈训斥教育女儿的时候,他总是在一旁当和事佬,不让孩子有一点难过,每当孩子遇到什么困难挫折,他永远第一个冲上去替孩子“遮风挡雨”。

(图片来源于网络)

往年过年时亲戚们凑到一起,讨论各家孩子上了什么辅导班时,他总是一脸恨铁不成钢地坚称“孩子快乐就行了”。直到今年电话拜年时,我问了句“孩子快高考了吧?”,没想到表弟仿佛打开了话匣子,一股脑向我倾诉孩子的不听话、不懂事,马上高考了还不知道学习,他和妻子真是手足无措,马上要放弃管教了。

其实,表弟的初衷其实是好的,希望孩子能够快乐成长,这也是每个家长的愿望。但他的错误在于混淆了“快乐”和“教育”两个概念,误以为让孩子快乐即是教育本身,也没有搞清楚“快乐教育”的核心要义和深层内涵,只看到了快乐,而忽视了对女儿的教育,从而引发了现在“孩子贪图享受,高考在即也不愿努力”的后果。

(图片来源于网络)

诚然,快乐教育的确”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和生活乐趣”, 但若毫无约束, 就会任由游戏来荒废人的童年, 任由玩耍来影响人的理性成长。那么,真正的“快乐教育”是怎样的?我们又该怎样践行“快乐教育”呢?

一、什么是真正的“快乐教育”?

说到快乐教育,不能不提的就是斯宾塞。赫伯特·斯宾塞是十九世纪中期英国著名教育家,他基于当时英国教育存在的虚饰之风、轻重倒置等问题,提出了快乐教育思想,并在其《斯宾塞的快乐教育全书》一书中以他对小斯宾塞的教育为例,全面阐述了教育目的、教育原则及教育途径等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对后世影响深远。

(图片来源于网络)

斯宾塞在快乐教育中提到,教育的最终目的 “是让孩子成为一个快乐的人,为了达到这样的教育目的,教育的手段和方法也应该是快乐的”。

他主张家庭教育要遵循“自然后果”惩罚原则和适度原则,反对对孩子进行强迫和灌输学习,并提出可通过培养孩子积极健康的心理和终身受益的习惯,唤醒孩子友善爱人的情感等途径,把快乐融入教育过程,从而达到教育的最终目的。

因此,我们要明白,快乐教育真的不是放手教育,教育的目的其实就是让孩子过得幸福快乐,并且在教育的过程中,也应该让孩子感到快乐。

二、我们对“快乐教育”的误解到底有多深?

表弟就是由于对“快乐教育”的认识不够深刻,因而才会在实践过程中犯错吃亏,对孩子的健康成长产生了极为可怕的影响。接下来,我将会把实践中家长们常犯的问题和认识误区列出来一一解答矫正。

1.快乐教育不是游戏教育

教育是一件快乐的事,其直接目的是要引导孩子“自主教育”,提升孩子的独立能力,而教育的最终目的则是为了使孩子成为快乐的人。让教育过程变得快乐的途径有很多种,但这绝不等同于单一的游戏教育。

(图片来源于网络)

快乐教育强调在教育的过程中,增强受教育者的参与热情,提高教育的实际效果。为此,无论是在家庭教育还是学校教学活动中,常常会引入一些游戏活动,以增加教育的活泼性、趣味性以及孩子的参与性,这是切实可行的,但是不能忽视个体心理与行为发展的年龄特征,而过分追求教育活动的游戏化与娱乐化。

2.快乐教育不是放任教育和绝对自由教育

前几天陪女儿重温《家有儿女》,我感慨颇多,仿佛立刻回到了童年时代。这时刘星的一句话把我拉回了现实:“你怎么不送我上特长班啊?别的同学都上特长班了,就我没上。”

(图片来源于网络)

听到这句话,说实话我有点意外。因为在我的印象中,刘星一直是一个不爱学习的孩子,母亲刘梅对他的学习一直比较头疼。但此刻刘星却主动要上特长班,着实令刘梅喜出望外。从剧情中我们不难看出,虽然母亲刘梅一直对刘星的教育看似严格,但其实不然,她秉承着快乐教育的观念,也算是进退有度,颇有原则。因此,刘星偶尔迸发出想要学习上进的念头也不难理解了。

快乐教育强调个性化的发展、自主性学习,但绝不是不加约束的放任教育,更不是毫无纪律的自由化发展。恰恰相反,快乐教育是在目标内隐式、内容暗示式的背景下,兼纳“开放”、“自由”之优势,充分尊重孩子优良个性特质,使其在快乐体验之中开放地吸纳各项知识,自由地发展优良品格。

快乐教育属于兴趣教育,但此兴趣是指符合社会要求与个性特征的兴趣,而不是不加节制与限制的完全个性化的兴趣,也不是随心所欲绝对自由化发展。

三、怎样对孩子实施真正的快乐教育?

1.快乐教育从尊重孩子的权利开始 ,给孩子独立判断和思考的机会。

所有小孩都喜欢买玩具,我家小米也不例外。看到新奇有趣的玩具就双眼放光,恨不得使出全身劲头来央求妈妈买玩具。每到这种时候,小米总是能想出各种各样令人不得不买的办法。后来,我为了矫正小米爱买玩具的坏习惯,特地跟她约法三章。基本要求就是每周有100元买玩具的金额上限,只要总金额不超过100元,买多少个玩具都无所谓。既可以100元买一个玩具,也可以自己精打细算加减乘除找出最优组合。

(图片来源于网络)

通过这样的方式,我在培养孩子金钱观、消费观的同时,也给予了她一定自由和限制来满足自己买新玩具的愿望。

回归快乐教育的核心,就是让教育变成一件乐事。其实只要静下心来思考,你会发现许多问题都有多个解决办法,其中对孩子伤害最大的就是不由分说地拒绝。强硬地拒绝孩子的请求只会打击孩子的自信心,让孩子逐渐丧失表达自我的欲望。

快乐教育要从尊重孩子的权利开始,认真倾听孩子的想法和需求,给予积极有效的反馈。在此教给大家一个小窍门:当你认为孩子的请求或者做法不妥当时,不要直接指责否定,可以委婉地引导“宝贝你的想法很有趣,妈妈觉得......你看这样可不可以呢?”

家长需要警惕包办式教育,孩子也是一个个体,我们永远无法代替他们自身做决定。遇到困难和挫折时,我们应该充分给予孩子独立判断和思考的机会。

(图片来源于网络)

2. 孩子的成长需要鼓励, 要引导孩子发现自己的价值

许多人认为大学老师是一个清闲的岗位,最适合带孩子了,实则不然。授课不止需要口头功夫,还需要大量的案头工作、课前准备,课中和课后还需要根据同学们的反馈做出及时调整和跟进。总而言之,我能陪伴孩子的时间并不多。

即便如此,我依然和女儿小米约定好每个周日都会全身心地陪她玩一整天。很多朋友认为没有必要,称我们每天都在陪孩子。仔细思考一下,日常工作间隙随便敷衍孩子真的能叫做陪伴吗?这种陪伴真的能对孩子起到帮助作用吗?

(图片来源于网络)

陪伴的过程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绝佳时机。很多平时难以注意到的细枝末节,只有我们在全身心的完整陪伴下才会慢慢露出踪迹。

对于家长而言,我们应该好好把握这段时光,多多鼓励孩子,引导孩子发现自身的特质、优点和价值,帮助孩子在温暖的爱意中成为一个更好的自己。儿童尚不具备分析判断能力,对自己的认知往往来自于父母的评价。

回归到当前的家庭教育中,有一部分家长推崇专制粗暴的教育方式,这样不仅容易导致儿童丧失信心,甚至还会产生自卑心理。

因此,为了引导儿童正确认识自己,一方面,家长要及时给予儿童鼓励和赞美,帮助儿童树立自信心,激发儿童的积极性、创造性,以最大限度地开发其“自助教育”的能力。

(图片来源于网络)

另一方面,家长要给儿童适时客观的评价,并加以积极的引导。对于儿童在现实生活中的缺点和不足不要夸大,而是引导儿童从中吸取教训,弥补不足,以免儿童形成错误的价值观。

3. 以身作则,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榜样

习惯也有好坏之分,好习惯具有普遍性,任何一个孩子只要具备了这些习惯,将会终身受益。所以,要想让孩子成为快乐的人,就必须要培养孩子终身受益的习惯。

作为一个一年级学生的妈妈,我头痛的事情有很多。其中一件折磨我很久的事情就是陪小米写生字。

小孩儿刚学会拿铅笔没多久,画画时线条流畅大胆,可是一旦涉及到写字,把笔尖落到方方正正的田字格里可就犯了难。老师提出的最基本的要求是横平竖直不出格,可是小米的虫虫们在纸上又扭又爬,有的干脆跨出格子开始“跳舞”。我一面安慰自己“每个孩子都是这么过来的”,一面向有经验的朋友寻求帮助。

孩子已经上五年级的朋友告诉我:“必须要从小开始练字,不然长大就不好改正了。”因此,在跟小米沟通过之后,我们制定了每天练字半小时的学习计划。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一开始,且不说字练的怎么样,小米还能老老实实、认认真真地坐在桌子前,慢慢地,她开始揉眼、扣手、捻书角.......殊不知,这些小动作被一旁的老母亲尽收眼底。我严肃地咳嗽几声,她便装模做样的认真写几个字,可是不出一会儿,就又现出原形。几个回合下来,她泪眼婆娑,说什么都不肯写了。我坐在一旁,秉持着轻易不能跟孩子说气话的原则对她挥挥手:“你去看会儿ipad吧。”女儿如蒙大赦,立马离开了书桌。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为了舒缓情绪,我铺上瑜伽垫,在古典音乐的陪伴下练习瑜伽。就这样持续了半个月,小米突然跟我说:“妈妈,我也要像你练习瑜伽一样,每天好好练习书法,咱们互相监督好吗?”我喜出望外,一口答应。

父母是孩子的榜样,孩子看着父母的影子长大。如果我是一个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人,那么小米也很难学会持之以恒。父母要做到引导孩子“重复孕育习惯”。孩子一旦养成了好的习惯,要不断重复,巩固这个习惯,培养孩子的兴趣。孩子只有对某件事感兴趣,并且受到激励,才会将其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最终养成终身受益的良好习惯。

(图片来源于网络)

爱孩子是父母的天性,每个父母都能做到,但是养孩子是父母的难题,怎样将快乐教育正确地运用到实践当中,让孩子成为一个乐观坚强的人是父母需要修炼一生的课题。

推荐阅读

疫情当前,想让孩子识别谣言,先要让他拥有批判性思维

孩子说谎不可怕,不想让孩子说谎成性,家长正确引导是关键

医护回家被禁入小区:舍命救人,却换来冷眼歧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