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花絮翻出了花,也得靠内容说话
网视导读:影视作品摄制的花絮,是影视拍摄中的附带品。其所在的价值,往往在于其内容对于影视作品本身推广的辅助作用。而现在,这种附带品的表现形式正翻出了新花样,以新的形式与我们详见。只是,无论其中的“套路”如何,口碑的关键还是在作品本身。
1花絮内容流行的根源
影视作品的花絮,作为噱头贩卖,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了。
在传统产业链发展更成熟的好莱坞,电影除了票房以外,DVD的出售和租赁也是产业链中一大收入环节。这与美国的版权保护有关,也是外国的碟片文化的体现。一部优秀的电影不仅吸引人去影院观看,也会吸引人收藏他的碟片;一部院线表现一般的电影,同样或许适合合家欢的碟片发展路线。
而对于已经播放过的电影,如何让影迷再次多花更多钱买回碟片就成了一个问题,这些碟片也推出了许多规格,平装、精装等。吸引人购买的主要元素当然不能止是包装,更多的内容才是最好的。
它们包含着各种内容。或许碟片中有个比电影院里的更长的版本,或许放入导演拍摄好了但是因种种原因放弃的其他走向结局。不过,花絮等内容才是其中最常见的吸引影迷、演员粉丝购买的要素。可以说,将拍摄花絮精心剪辑这种事情一点都不稀奇。
在中国,DVD的文化还未发展起来,便因为薄弱的版权意识与网络时代的飞速到来而夭折了。但是,花絮的剪辑与拍摄也逐渐在中国的影视作品中开始发展。
但是,这一次,《张艺谋和他的“影”》的上映,依旧是令人震惊的。
2网络时代中国的花絮
网络时代到来,拍摄花絮的放出并不是什么新鲜事。尽管这种宣传手法在不断的进化。
探班、揭秘的热度不讲,那只是花絮和爆料的其他形式。其实小编记忆里能想起的最早的花絮是《家有儿女》不知道第几部的花絮,内容应当是网友自发上传。小编由此第一次知道了《家有儿女》的拍摄不是在他们的家里,而是在摄影棚,成功幻灭了当时年幼的小编对夏东海和刘梅家的幻想。
而随着网络时代的发展,上传花絮的任务,已经由影视作品的出品方自行上传,作为宣传手段。
而在此之后的新形式中,小编印象中最早的可能是《老九门》第一次将拍摄中的花絮甚至原作者的访谈放在片尾曲中,与片尾一起播放。
直到现在,或许更早,《如懿传》、《影》,十月中影响力顶尖的电视剧和电影,不约而同地将花絮与拍摄过程剪辑,做成了纪录片放出。
这时的花絮或许不该再叫它花絮,它不再是点缀。在名为纪录片的内容中,他变成了其中的细节,也是其中的主角。但一部《张艺谋和他的“影”》,一部《同行壹心 如懿传·纪事》,让小编开始感慨还有这种操作。
虽然这种操作之前也有过。《张艺谋和他的金陵十三钗》,《张艺谋的2008》……只是这一次《张艺谋和他的“影”》到大荧幕上映的操作,还是让人目瞪口呆。
3同样的操作?不一样
拍摄花絮作为纪录片上映的情况,其实并不是首例。但是若说这是同样的操作,还真是不一样。
这一例“花絮变纪录片”的操作是由俄罗斯人拍摄的纪录片《太阳之下》完成的。
这些“花絮”的前身是关于“太阳节”的纪录片。影片由拍摄过程中导演偷偷以数码相机拍下的花絮剪辑而成,并最后在韩国上映。
内容小编不多说,但只说它的成绩也可以,它获得了第32届美国独立精神奖的最佳纪录片提名,和第40届香港国际电影节纪录片竞赛的评审团奖。
他的拍摄内容并不是这篇文章的主旨。但是,虽然是花絮剪辑而成,但这部纪录片的主题并不是记录花絮与拍摄过程如何,而是记录时代中的社会现状。所以他参加了电影节并获奖,最后在韩国上映。
而《张艺谋和他的“影”》的上映则让小编有些无言。
张艺谋的片子不是第一次出纪录片了。上一次是《张艺谋和他的金陵十三钗》,上上次是《张艺谋的2008》。这次的《张艺谋和他的“影”》94分钟,尽管导演与前两部不同,形式也是电影般的纪录片,但是却让人不由得联想了起来。
小编看了看“纪录片”的词条:纪录片是以真实生活为创作素材,以真人真事为表现对象,并对其进行艺术的加工与展现的,以展现真实为本质,并用真实引发人们思考的电影或电视艺术形式。纪录片的核心为真实。
当这个时候,小编不知道该摆出什么表情~尤其是在看了评分之后。
看看《张艺谋和他的“影”》的评分,有7.1分,而纪录片的“本体”内容《影》,7.4分。
当然最厉害的果然是《同行壹心 如懿传·纪事》的评分,在本体只有7.4分的情况下,纪录片达到了9.3分。一般来讲,比较优秀的纪录片都是9分以上,这种评分与其内容,让人尴尬的手足无措。
其实从内容上讲,称他们为“影片创作记录”更好吧。
“花絮”不再局限于片段剪辑,正成为一种新的产品。或许已经不局限于“宣传”的定位,不仅做软宣传,还要成为一种副产品。
4如意了吗?或许没有
小编前面提到了《影》和其记录片的“前作”。
只是,这样的内容并非能够完全如意。《张艺谋和他的金陵十三钗》8.2,《金陵十三钗》本体8.0,无论本体还是纪录片都高于《影》和它的纪录片。
而论票房,虽然《影》的档期还未结束,虽然票房数据或许可以追上,但从票房排行榜来看,注定达不到《金陵十三钗》2011年票房第三的好成绩,能不能进入2018年度前20还两说。
同时,《张艺谋和他的“影”》也并非什么盈利向的作品,10月12日上映,截止刚刚,票房78.5万,小编是真的摸不透,将这部“影片创作记录”搬上大银幕是要做什么。难道仅仅是为了一个噱头吗?这个问题的答案我们不得而知。
但是,以非盈利的角度来猜想,观看这样的片子,可能更像炒作与忠诚粉丝的筛选。然而,就像这一部分主题的开头所例举的《金陵十三钗》和他的纪录影片,高质量使原作与衍生记录都拥有了较高的评分。
而《同行壹心 如懿传·纪事》的高评分与《影》的记录有一点一样,又有一点不一样。因为剧情本身的相对平淡与矛盾,尽管是“甄嬛传后集”,在刚刚开播时,《如懿传》的评分也一度只有6.4左右。对这样一部至少制作与演员演技十分精良的作品来说,评分是较低的,最近恢复的7.4分才相对合理。
而该片的记录达到9.3分,更多可能是一种补偿心理。该喜欢的可能看着就喜欢了,其他人或者在开头就被劝退。而《同行壹心 如懿传·纪事》的受众无疑还是这部剧集本身的粉丝。
这种纪录片的制作,是一种更加精良的粉丝向营销。本质上,与碟片附赠的花絮内容并没有本质上的区别。或许最大的区别仅仅是这样更方便打情怀牌,以“我们在这其中付出了多少辛苦”为根本卖点,让大家多看几眼,让大家看在我们那么努力的份上,打一个更高的分数。
但是,小编私以为,这种方向的努力作为营销手段挽回偏见的印象可以,但从根本上来说——不行。
5内容才是硬道理
对于名导、大制作,小编一直肯定他们的认真与努力程度。这种特质是他们能够获取成功的过人之处。
但小编也曾经分析过部分名导的部分失败之作,最后得出的结论是,对于影视作品而言,作品本身的内容质量才是口碑的关键。在方向正确的前提下努力,将最好的中心思想、表达手法、剪辑形式融为一体,送上最优质的作品,才能获得好口碑,才能获得好成绩。
优秀的作品中永远都不缺乏努力与诚意,而那些只能打个“良”的评价的作品,再怎么做场外的营销,把花絮玩出花来,也无法扭转注定的口碑,依旧只能得到良的成绩。最终,影视作品还是得靠内容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