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度拼娃危害大,家长要把握教育尺度,走出“拼娃“的教育误区!

2019年12月10日在河南郑州,一名初三学生同样因为学习压力太大,从公交车下车后突然晕倒在站台,幸好车站工作人员发现及时,将其紧急送往医院进行治疗。

无独有偶,2019年12月底,一则小学生一晚连刷8套试卷复习后神经失常的新闻刷爆朋友圈。据了解,因为临近期末考试,这位六年级的学生每天复习到深夜,当晚连续做完八套试卷休息后第二天便出现了精神错乱、胡言乱语等表现。在医院经过一系列的诊断后,医生确诊孩子是患了自身免疫性脑炎中比较严重的抗NMDA受体脑炎。
因为学习压力太大,孩子身心受到伤害的类似事件还有很多,在当今社会教育焦虑的渲染下,孩子们的脊背被书包压的越来越弯,眼镜片也随着年级的增高越来越厚。细想,我们是否过度拼娃了?

一、社会焦虑下,超前教育、过度教育很常见

当今社会,不仅大人们有压力,孩子们的压力也不小。不过,成年人的压力主要来自生活,而孩子的压力则大都来自成年人。

回想女儿小米正式放寒假那天,她整整装了满一书包的试卷回家,试卷厚度足以让我这个成年人瞠目结舌。帮女儿整理完试卷之后,我在心里默默犯嘀咕:小米今年才一年级呀,试卷就这么多了。正当我还处在试卷带来的惊讶中没缓过神来时,女儿已经坐到学习桌前扣着手指头,自觉做起了寒假作业。这时,在一旁“盯梢”学习的米爸忽然提问起小米乘法口诀表,本以为小米还没学肯定不会背,结果,她又一次在我这个老母亲惊讶的神情中缓缓背出了二年级才学的乘法表。
在当今生活中,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孩子们都有受教育的权利,家长们再不用担心孩子会没有学上。但与此同时,家长们又将新的焦虑转移投射到自家孩子和其他孩子学习的比拼中来,家长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领先于其他同年龄的孩子,于是孩子书包里装满了试卷,家长教着孩子超纲的学习内容,在生活中超前教育和过度教育变得越来越常见。

据我观察,目前,孩子们每天接触的两大成年体系分别来自家庭和学校,这也是孩子们所能依赖和信任的两大人员构成。但是,相较于孩子们全心全意的相信与依托,家庭和学校反馈给孩子的却是没完没了的说教以及没完没了的考试。

在学校,老师把孩子的成绩作为自己的事业,会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而对孩子进行超前教育,例如一些幼儿园的小学化现象非常普遍,拼音、汉字的书写、100以内加减法等小学一二年级才会涉及的知识,却要孩子在幼儿园掌握。

孩子们的学习压力不仅来自于老师的压力,也来自于父母的焦虑。一方面家长希望孩子拥有美好未来,也希望孩子拥有快乐童年,家长们在两种希冀之间徘徊,家长们既不想让孩子成为功课的奴隶,但又见不得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于是家长们充当着孩子和学校的压力“分流器”,一边疏导着孩子学习压力,一边又向孩子学习压力的火焰中加了一把柴。

在学校和家庭的双重作用力下,孩子们的世界出现了学校拿捏家长、家长“修理”孩子的局面,孩子所面临的是学校的高压学习竞争,以及父母额外加码的教育力度。

孩子们不仅在学校要完成老师的教学任务,在家里也要完成家长给布置的额外学习任务,家长们、老师们都在明里暗中地互相较着劲,超前教育和过度教育随着社会焦虑的蔓延变得越来越常见。结果,孩子们的学习压力越来越大,最终才导致孩子一晚刷八套卷子第二天精神失常、孩子因学习压力晕倒在车站等事件的出现。

心理学家研究表明:“周围人的行为对孩子的焦虑障碍起到非常重要的促发与维持作用”,当孩子背负着越来越重的学习压力时,家长们是否也该静下心来想想,当前我们给予孩子的教育是否已经“过度”了?

二、过度拼娃的危害大,家长要警惕过度教育

“你现在要是进不了前一百,明年就进不了重点高中,你进不了重点高中就进不了重点大学,进不了重点大学等于这辈子就完了。《小欢喜》中海清扮演的妈妈经常念叨的这句台词,引起了成千上万位父母的共鸣。

生活中,很多家长都会对孩子下规定、设规则,对孩子的学习生活处处设置高标准的优秀线,接受不了孩子的平凡。例如:考试要考满分、钢琴要过十级、吃饭时不能说话、周六末必须7点起床……可家长们也要明白,孩子不是一台机器,而是一个人。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他们同样需要有自己的时间和空间,“过度拼娃”并不会让孩子变得更优秀,反而会给孩子带来学习压力和造成心理伤害。

活泼好动、自由自在是每个孩子的天性,而一些家长为了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不惜花费金钱和时间,带孩子穿梭于各种各样的培训班之间。一些学校也因为生源和经济利益,置孩子年龄特点和发展规律于不顾,一味迎合家长快速成才的教育心理,对孩子们进行超越理解和学习能力的“知识轰炸”。于是, 越来越多的孩子被迫放弃了玩具、游戏,学起了对孩子来说艰深难懂的知识。

但我们未曾想过的是,当我们强加给孩子太多超负荷课业时,孩子只能被迫通过死记硬背的方式来敷衍成绩检测。久而久之,在这种填鸭式教育下,孩子们逐渐丧失了对学习的兴趣,最终对学习产生厌倦与恐惧情绪。所以,过度拼娃不仅不能促进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甚至还会让孩子们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进而影响孩子一生的学习兴趣。

在这种情况下,教育尺度在哪里?我们又该怎样把握适当的教育尺度让孩子健康快乐地学习和成长呢?

三、把握教育尺度,走出过度拼娃的教育误区

缓解育儿焦虑、避免过度拼娃,对于家长和孩子来说都尤为重要。严重的育儿焦虑不仅会让家长变得过度敏感、情绪易激动,也会深深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因此,我们应做的是主动且努力地缓解自己的育儿焦虑,陪孩子共同勇敢面对。

1、孩子各有所长,尊重孩子自身节奏

教育家卢梭说:“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之前就要像儿童的样子。如果我们打乱了这个次序,,我们就会造成一些早熟的果子, 他们长得既不丰满也不甜美,而且很快就会腐烂,我们将造就一些年纪轻轻的博士和老态龙钟的儿童。”

我们要学会尊重孩子成长规律,明白人各有所长,尊重孩子自身的节奏和兴趣所在,这比盲目焦虑更重要。例如,一些孩子表达能力强,喜欢讲故事,数学计算能力却一般;一些孩子擅长读书,擅长抽象思维,对安静学习之事颇感兴趣,而另一些人就是生来好动, 喜欢在操作和动手中认识世界、实现自我。

因此,我们还需正确认识孩子自身特点,因材施教。要明白,并不是各方面都足够优秀才能立足,孩子们各有所长,我们应该走出“百无禁忌”的拼娃的误区。同时,在日常的教育中,我们要给予孩子合理的期待值,不要总用成年人的标准来要求孩子。孩子正处在发展阶段,让孩子能按照自己的节奏成长,是我们现阶段能给予他们的最好的礼物。

2、家长进行情绪管理,减少自身焦虑感。
有些家长把孩子学习成绩看的太重,一次的考试成绩不理想,就会引发家长一系类的情绪焦虑问题:“完了,看来他没有学习天分,以后还有小升初,中考、高考……这可怎么办?紧接着拿起手机,不停搜索帮孩子学习成绩的方法,给孩子安排一系列补习班。
但家长要明白,自己一味的焦虑并不会让孩子变得更优秀。不考虑孩子真正兴趣和需要,盲目为孩子大量投资“额外教育”,给孩子太多并不适合他们年龄的学习任务,反而会过度消耗他们的时间和体力。这不仅不利于孩子学习成绩的提高,反而还徒增孩子的负担。
育人先育己,为人父母我们在教养子女的过程中应该管理好自己的情绪,树立边界感,减少自身的焦虑。做到不盲目比较孩子的成绩,不给孩子堆砌过多的学习任务,不对孩子设立过高的期望值,以更加平和的心态看待孩子的学习。

3、不做孩子人生的规划师,做孩子学习的陪伴者
没有真正坐在孩子身边写作业的家长,不会懂孩子学习的劳累;没有面对过老师苦口婆心的教育的家长,不会懂孩子学习的压力。父母不能只把压力抛给孩子,要陪着孩子共同面对,做孩子学习时的陪伴者。
在日常新闻中,关于家长陪伴孩子学习有很多趣事,有把手捆起来,以防在辅导孩子学习时因“暴怒动手”的老爸;也有在家长辅导学习崩溃时,反过来安慰家长“宝宝会写”的“求生欲”爆棚的孩子。都说“不提学习母慈子孝,提到学习鸡飞狗跳”,作为家长,是时候改变一下我们的教育态度了!

首先,家长们要端正自身的态度,明白自己是孩子学习的辅助者,而非成绩的审判者。在孩子日常学习中,家长切记过度督促和过度干预,不要对孩子的学习情况指指点点,认为孩子的每次作业必须全部正确,每次考试都必须得第一名。要明白一个班级里总会有后几名的同学,第一只有一个,大多数孩子都无法成为那个“第一”,家长自身要学会调节育儿焦虑。

家长也要明白孩子是一个人,不是学习机器,孩子们需要属于自己的时间和空间。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家长们不要把自身焦虑强加给孩子,家长不做孩子人生的规划师,要做孩子学习时不过分干预、督促,而是鼓励和支持的高质量陪伴者。

家长们应该努力控制自己的情绪,有意识地避免或减少焦虑状态的发生,寄予孩子合理的期望值,给予足够的尊重和自由,走出过度教育和拼娃的误区,让孩子在快乐中健康成长!

推荐阅读

孩子哭泣是自我释放的过程,允许孩子哭,是为人父母最好的温柔

新型肺炎下如何保护好孩子?家长最关心的十七个问题汇总!

别再羡慕别人家的孩子,你应该成为“别人家的家长”!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