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雷庙
(阳光球)
湖南省安仁县和耒阳市交界处,有山名猴昙仙,海拔高1400米,雪后初晴,积雪不化,日照之下,银光闪闪,被称为“雪岭晴光”,为安仁古八景之一。猴昙仙在安仁县这面,属洋际乡和灵官镇范围。据《安仁县志》载:猴昙岭上有石井而常涸,深不可测。山腰有一古庙,庙里地下,踏之铿然有声。唐代南霁云、雷万春二将在猴昙仙与敌寇作战,俱忠勇异常。传说雷万春面中六箭屹立城头不倒,丧尽敌胆;南霁云腹部被刺,肠流挂肚,仍屹于马背杀敌,至死不倒。后世立祠以祀,取二将姓氏命名为“南雷庙”。
图片
(南霁云塑像)
山下有个南坪村,归灵官镇所辖,村里有座南雷庙,供奉着两员怒目圆睁、威武凌厉的唐代名将塑像。塑像前摆放一块牌匾,上有一篇《二公忠烈传·铭念》,记载着南霁云、雷万春二将的英勇事迹及建庙缘由。南雷庙原建于猴昙仙山腰,为祭祀方便,当地村民又自发另建于村中,络绎不绝,香火日盛。
图片
(雷万春塑像)
南霁云(712-756),魏州顿丘(今河南省清丰县)南寨村人,年少家贫,为人操舟,善骑射,习七十二路枪法,会左右开弓,力大无穷。因排行第八,人称“南八”。雷万春(701-757),本名雷震,字鸣空,号一元,范阳郡涿县(今河北省涿州市)人,祖籍鄱阳,自幼学武,智勇兼备,博通群书,骁勇善战。后双双从军,有志为国效力,但是未逢其时。两人相识相惜,义结金兰,投奔于真源县令张巡麾下,据守雍丘(属今河南杞县)。
图片
天宝十四年(755),安禄山举兵范阳,以奉密旨讨伐杨国忠为名,率15万叛军南下叛唐,史称安史之乱。叛军仅用半年时间,就攻克河北诸郡直至洛阳,次年又攻陷长安门户潼关,迫使唐玄宗仓促逃往蜀中。叛军进驻长安,并意图东进,目标直指雍丘、睢阳(今河南商丘县南)。
至德二年(757)一月,叛将杨朝宗谋攻宁陵(今河南宁陵),妄图断绝睢阳外援,南霁云、雷万春领兵迎战于宁陵北,斩贼将20员,歼敌万余人。安庆绪(安禄山次子)杀死安禄山后,派汴州刺史尹子琦率13万大军前来攻打睢阳城。睢阳太守许远派兵向张巡告急。张巡部署好宁陵守卫,带领二千精兵杀进睢阳,与城父(今安徽亳州东南)令姚訚一起共6800人驻守睢阳。张巡采取心理战术,数次打退叛军进攻。
是年五月,叛将尹子奇围攻睢阳,张巡命令南霁云射杀尹子奇。南霁云施计智辨其面,遂射一发正中尹之左目,敌阵大乱,尹引兵退去。张巡不仅擅守城,也重攻心,瓦解敌军,叛军士气低落。
七月,叛军增兵数万,睢阳城的形势愈加严峻。城内军粮紧缺,将士们日渐消瘦,然而士气不减。当睢阳粮尽时,有不少将士曾提议弃城东奔,筹得粮食后,再与敌军决一死战。张巡、许远主张坚守孤城,以待朝廷援军到来。
由于守城日久,城中粮饷贻尽,张巡派南霁云引精骑30人冒死突围,先向屯兵彭城(今徐州)的御使大夫许叔冀求援,但许无动于衷,南置骂而归。随后又求救于临淮(今江苏盱眙北)守将贺兰进明。贺兰进明亦不愿出师,南霁云愤然拒食,拔刀断一手指,发誓说:“叛军平定后,必杀进明,此箭乃我志也!”并怒而举箭射击,箭入城墙半砖深。
相持到10月初,城中完全绝粮,将士杀马而食,战马杀光后,又罗雀掘鼠而食。不日叛军攻城,雷万春站在城上督战。激战之中,雷万春面部中六箭,仍屹立在城头岿然不动,面不易色,竟使敌军怀疑其是一个木刻假人。后才获知,射中的原是雷万春将军。就连叛军将领令狐潮也禁不住赞美:“向见雷将军,已知足下军令矣!”。
是年十月,睢阳陷落,张巡等人被俘。尹子琦几番劝降不成,反得骂贼之声不绝。最后,张巡、许远、南霁云等36人不屈而死。
睢阳保卫战悲壮卓绝,名垂青史,使江南人民免受战乱之苦,遏止了叛军南下,保住了大唐半壁江山,为大唐王朝反攻赢得了宝贵的时间。叛乱平息后,南霁云被诏封为开府仪同三司,授左金吾卫将军,再赠扬州大都督,并置图像于凌烟阁。唐肃宗即位,追赠雷万春荣禄大夫、忠烈将军。宋徽宗时期,追封忠勇侯,后人尊奉“雷霆驱魔大将军”。
图片
(南霁云之墓)
客家人南迁时,也把对张巡、许远、南霁云、雷万春的崇拜带到异地,其中一支来到了安仁县猴昙仙一带。江浙东南一带百姓对忠臣良将非常尊崇,祀奉张巡、南霁云、雷万春的庙宇分布甚广。自唐宋以来,双忠信俗就在闽南民间广泛流传,当地敬奉双忠王的人甚多。东南亚华人及港澳台同胞和侨胞亦不例外,俱对其世代祀奉。
图片
(南霁云雕塑)
古代民间建造庙宇供奉神像,多为国家和民族立下汗马功劳的功臣名将,或是为地方百姓造福的廉吏贤哲,其目的是让先贤勇击叛逆、捍卫国家的正气彪炳千秋,激励后人,树立榜样。同时,也希望英灵尚存,成为保佑一方平安之神。正因为这些人功绩卓著,名垂青史,所以备受百姓推崇敬仰。
作者简介:阳光球,曾用名阳冠秋,笔名象牙居士,湖南安仁人,生于70年代末,公务员,中国原创文学网会员,在诗歌、散文等领域略有涉猎,文笔朴实无华,真情自然流露,作品散见各平面和网络媒体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