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作家•小说】路俊刚 /小吉叔的那些事
小 吉 叔 的 那 些 事
路俊刚(云南)
小吉叔脱贫致富、喜结良缘的消息在局里不胫而走。这个消息,令人难以置信。
小吉叔在村里可谓大名鼎鼎。在土地未包产到户的生产队干活时,他总是拈轻怕重,偷奸把滑,因此人们给了他一个绰号:二流懒汉。
小吉叔年轻时相了无数次亲,但姑娘们一听说小吉叔的绰号,就不愿再见第二次面。因而,小吉叔如今五十好几了,还单身一人。
小吉叔虽单身,但他懂得享受生话。一日三餐,他总是精心烹调几碟色香味俱全的荤菜、素菜,饮上几盅小酒,日子过得悠闲自在。村里人都夸奖他的厨艺顶呱呱。
五年前,小吉叔的父母去世了。小吉叔就晴天下河摸鱼,雨天“飞四”(一种朴克游戏),小日子过得不亦乐乎。他的承包里荒草丛生。村里人都规劝他说:“不想种地,就应该外出打工,挣钱养老。”可他总乐呵呵地回应说:“一人吃饱,全家不饿。我有共产党依靠着呢?”于是,小吉叔被确定为村里的低保户兼建档立卡贫困户。
县里下达脱贫攻坚任务,由县农业局(畜牧兽医局)派人负责蹲点帮扶小吉叔。局长任命局办公室王主任为蹲点联系的驻村工作队第一书记,并且与他签订了责任书,要求他一年一小步,三年一大步,定期三年帮小吉叔脱贫摘帽。
局领导高度重视,由驻村工作队第一书记牵头,驻村工作队队员具体落实,第一年买了两头猪(一头母猪,一头公猪)给小吉叔送去,想帮助小吉叔通过养殖脱贫。
年末,局长要检查小吉叔的脱贫情况。当局长和驻村工作队一行人来到小吉叔家时,发现家里空无一人。一问村长,才知道小吉叔又去“飞四”了。
差村长去喊他回来。小吉叔回来后,又乐呵呵地说道:“领导们辛苦了!向各位领导致敬!”说着,还滑稽地举起了右手向局长一行人行礼。局长一行人要去察看猪的长势,可他却吐吐吞吞地说:“猪圈脏,领导们就别去了。”
局长带着一行人来到猪圈外,往猪圈里一看,发现猪圈里空荡荡的。局长强忍住怒火,面带笑容地问道:“猪呢?”
“卖了,换钱打酒喝了。”小吉叔不慌不忙地说道,“感谢各位领导关照!感谢党和国家!”
脱贫攻坚是县委、政府的头等大事,也是县委、政府下达给各县直单位的硬指标。第二年,驻村工作队又在局长的亲自部署下,买来500斤魔芋种给小吉叔送去,想帮助小吉叔通过种植致富。
过了几个月,局长又带着一行人去小吉叔的地里察看魔芋的生长情况。可到了地里一看,一棵魔芋的影也不见,只有萋萋生长的野草。让人叫小吉叔来一问,才知道小吉叔嫌种植魔芋麻烦,就将500斤魔芋种卖给了别人做魔芋豆腐,换回了2000多元钱,加上贫困补助,过上了几个月怡然自得的小日子。
“简直是烂泥巴扶不上墙!”在回局里的路途中,局长生气地说道。
眼着两年的时间已过,小吉叔的脱贫攻坚还未见到一定起色,这可难坏了局长及驻村工作队一干人。尤其是局长更是每天愁眉不展,束手无策。因为他知道,完不成小吉叔的脱贫任务,就意味着他这个局长的工作会被县里否定。
有一天,局长来了灵感,忽然想到了自己退休的大伯。心里寻思道:“大伯几十年前不是在该村当过支部书记吗?长期搞农村工作的他,应该对小吉叔的脱贫攻坚任务有良策。”于是,局长决定去大伯家里拜访。到了大伯家里,大伯三两句话就点醒了局长,让局长豁然开朗。
今年,局长叮嘱被任命为驻村第一书记的局办公室王主任说:“小吉叔脱贫致富,并且还喜结良缘了。你要下乡一趟,写好小吉叔的脱贫致富先进事迹材料,在全县脱贫攻坚会上交流。”王主任一脸的狐疑。
领导的吩咐,必须不折不扣地去办,王主任立马驾车下乡。
到了辖小吉叔村的乡政府所在地时,已经到了吃午饭的时间。办公室王主任饥肠咕噜,就独自一人来到一家名为“步步高农家小菜馆”里用餐。
进了这家小菜馆,办公室王主任看到了一个似曾相识的男人和一个陌生面孔的女人正在忙里忙外。王主任走近几步仔细一看,这个人正是小吉叔。这时,小吉叔也认出了王主任,热情地向王主任打招呼道:“承蒙大书记光临小馆指导工作。幸会!幸会!”
王主任问小吉叔说:“你真的脱贫了?”
“真的,骗你这个大书记干什么?我不仅脱了贫,而且还娶了个如花似玉的女人做老婆。如今的日子过得步步高呀!”小吉叔连忙合不拢嘴地笑着说。
接着,小吉叔讲了局长如何利用他的一技之长帮他在这里找了份厨师工作,在工作中如何与守寡的农家菜馆老板娘日久生情,最后步入婚姻殿堂的一系列往事。
王主任听罢,顿时如醍醐灌顶。原来,自己苦苦找不到的脱贫攻坚良方,竟是精神上的扶助与资助!
而后,王主任提笔在小吉叔的脱贫致富先进事迹材料上写下了一段很深的感悟:一味的物质帮扶,只会助长贫困户的依赖心理。只有从精神上进行帮扶,才能铸就贫困户内心自立自强的坚固长城。相信在全县广大干部职工的群策群力下,将物质扶贫与精神扶助结合,定会打赢脱贫攻坚战,迎来全县日新月异的美好明天!
作者简介:
路俊刚,男,笔名晓路,云南罗平人,大学学历,中学高级教师,从懵懂的少年时代一路走到不惑之年的他,作为文学的忠实信徒,一直凭着执着、干净、纯粹、勤奋、虔诚的态度在灵魂的溪边苦苦坚持洗字,幻想在语言的荒野上最大限度地再现梦想和美。经过十几年的辛勤耕耘,诗歌、散文、小说、教育教学论文先后获奖或偶见报刊杂志和公众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