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州瓜坡镇东沟——寻找酸枣树之旅
寻找酸枣树之旅
作者:李 吉 超
老家位于渭河南岸,华县段的三级黄土塬头,最东部与秦岭大山的结合部。马峪河,把村里的土地分成了两部分。河东是 秦岭北坡洪积扇地形上的乱石滩地;河西则是用之不竭的黄土大塬。村子紧邻马峪河畔,可以说,自己是昼夜听着马峪河的哗哗流水声长大的。据资料知:瓜坡镇故城村,是3000多年前诸侯国-----古彤国所在地,其历史典故也何其多也… … …丰厚的黄土资源,由于长期的水土流失、冲刷,其地形复杂多样。因而,动、植物资源也极为丰富。村南有3条黄土沟壑,名曰:西沟、南峪、东沟;4道塬头。三条沟里都有流量不大的溪流泉水资源。且沟的深浅程度,也在依次加深;步行难度指数也在依次加大。自幼年起,就一直活动在这个区域里割柴禾、割草,爬摸滚打等活动都在这几条沟里。因此,对这里的地形、地貌和路线,也是了如指掌的,比较熟悉和了解这里的一山一水和一草一木的。
11月7日,回老家办事。有机会也独自去了一趟东沟,这次去东沟的主要目的是,寻找长得又直有壮的酸枣木棍子。经过极其艰苦穿越、爬涉,终于事与愿同,达到目的。封山育林政策实施多年,早已使昔日光秃秃的沟坡长满了茂密的乔木、灌木、荆棘、蒿草和杂草。过去,人们经常在沟里活动,植被也不那么茂盛。如今,多少年了,一般人也就很少去哪里了!也只有极少数的承包者去哪里管护活动。盛暑时节,偶而也有游人,游完沟口的水库后,去哪里避暑。那也只是在下面沟道的溪流旁溜达一下而已。所以,过去的小路,早已灰飞湮灭了,早已被茂密的植被所吞噬掉了。今天,过去的小路,踪迹难觅!茂密的植被,彻底改变、刷新了这里的地貌、地形。
顶着阴沉的天气,进得东沟,瞄向东坡的张家窑方向前进。沿着小溪,走过一片苦竹林。继续穿行在树林、灌木丛中。人在树林中行进,观察的视线受阻。大概确认,瞄向张家窑的土崖方向,在一个山洼里的灌木、荆棘丛中向上爬行。手脚并用,爬行在已枯萎的拉拉草蔓上,戴着手套也感到棘手。走到三分之二的部位,向左、右方向观察,似呼好像是走错了。不能一错再错了。于是,果断决定,原路返回。
经考虑,不能随意前行,还不得不走原来的苦竹林路上。又退行到苦竹林的所谓的“小路”上,今天看,这里的小路,也早无有踪迹,也只得判断着摸索着前行。经验告诉我,这条路不会有问题。又沿着灌木、荆棘丛,顺着野生动物走过的路痕上爬,艰难地爬行到山洼处的土崖下,齐人或高于人深的植被,把你包围的水泄不通。到了土崖下,是从这儿直上的终端,又是无路可行的宭境。定睛观察,也只有南、北两处的小山脊梁,有可能通上去。那也只能去那里看看了!
心想,再也不想在荆棘丛中行走。经判断,先沿土崖脚下,去北边的小脊梁上看看。这里一边是土崖根部,一边是坡顶上的蒿草。在此,只能降低身体重心,匍匐侧身爬行50余米。到达北面的土脊梁上,定睛北看,哇!下面是壁立千仞的土崖,使人感到,耳晕目眩,根本无法挺身站立… …赶快“打道”回撤。退回原处,不想再下行,别无选择,只有再去南面小山脊梁上观察了。
穿过半坡上的荆棘洼地,爬上了南山小脊梁。站此观望,还要再穿过又一处荆棘丛半坡洼地,才是去张家窑方向的目标。要达此目的,首要的是要从这个小山脊梁,阳坡面60多米的齐人深的酸枣丛走过去。否则,就要退下去,又要从第一次爬行的山洼再爬上来,其难度可想而知… …别无选择,也只有硬着头皮,开路穿行这段60多米的酸枣坡了。这一段路,根本就没有人走过的!自然,这里无人的踪迹。可这一段路,就是去张家窑方向的必经之路。
走这一段路,每前进一步都是十分困难的。依仗手中的棍子,拨开酸枣丛,打掉酸枣刺,压倒踩在脚下,一步一步地向前蠕动,分路而南下。每挪动一步,都要付出很大很大的代价… … …就这样,坚持,就是胜利;坚持,就能达到目的。60米的酸枣丛路,走一步,就会少一步。刺痛的酸枣丛,在努力中,终于闯过了这一关,来到阔叶的灌木丛里洼地里,自然好走的多了。齐人深的灌木洼地,密度虽大,但比起酸枣丛要好走的多了。较为轻松地走出百米灌木洼地。不经意间,就找到了原来去张家窑的小路了。找到了路,自然心情舒畅了许多。
走过洼地,才上到了一个土脊梁上,见到了路。看路痕,前不久,又有沟上面、宰相坡的人在此活动过,路也开大了。由此可见,“路“,在人生历程中的重要性了!
在整个这一穿行、爬越的过程中,我兜里的收音机声音信息,始终伴我快乐地前行在这条沟里。陕西人民广播电台的声音,始终是我前进的巨大精神动力,使我克服了前进路上的一个又一个困难!
站在60米酸枣坡丛前的小山脊上观望时,这才恍然大悟。向南看,就是张家窑(目标物),也算才找到了正确前行的方位。原来,第一次冲锋的山洼方向是正确的。只因在密林中,上望无果,未能准确判定方向,而导致错误的下撤。增加了一次无畏的艰巨付出,才走了一段弯路。经历道不尽的艰难困境。无论怎样,经过艰难困苦的爬涉,达到了目的。这中间的困苦和磨难,也是对自己爬山能力的一次真实检验,考试、考验也终算合格了!
找到酸枣木棍子后,又从另外一处地方,走了下来。经过一处百米的干枯拉拉草蔓地段,来到溪流上游,趟过稀泥湾,顺沟而下。终于来到进沟的路上,这才走出了东沟。早9时进沟,走出东沟口,时针已指向13时半了。不大不深的东沟,小时候十分熟悉的地方,却用了4.5个小时。
家乡的东沟虽浅,但植被茂密,原有的小路,几十年来却没有人光临过。原有的小路,早已被岁月淹没,要找到原来的路,已是很难的难事了。得出几身水;得抹几把汗;得不断地作出正确的、科学的分析判断;得在严峻的困难、险阻面前,有种不畏艰险,勇往直前,克服困难的毅力和决心。无论怎样,这次东沟之行,预料不到的困难和险阻,总算是克服了,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这次东沟之行,也是十几年来的户外活动中,最为艰苦的一次。独人独行,正确判断,走出了困境。也别说,要去的地方,是你最熟悉的地方,沧桑的历史岁月,能改变一切,变的是你迷失了方向。此次活动,也是我亲身体会了叶剑英元帅的一句名诗:“科学有险阻,只要肯登攀!“的深刻含义。
图文来源:作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