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像印,篆刻时要遵循规范
现在,书法作品里用佛像印的越来越多。一方面是佛像印本身昭示着广为善缘禅净空灵的人生态度和意境,同时由于印面的图形化更容易和书法内容在形式上和谐。也有人指出,佛像印还是应当用在写经、禅意诗句等内容的作品中,我觉得是这样最好,但在一些其他内容的作品中,做为作者信仰或理想的一个显示而应用也未尝不可。
和实用佛像有所不同,佛像印更注重艺术表现力,所以现在印人以不同的风格面目来诠释佛像。如下图。
现在,刻佛像印的印人越来越多。虽然,类似前边这两种比较写意模式的,可能不会太在意佛像本身的细节问题,但作为一个要刻制佛像印的印人,就应本于敬畏之心,对于佛教、佛像的一些基本知识还是要心里有数,避免出现不合规范的错误。
首先,要了解佛像造型分类。
佛教造像按其在佛国视觉形象,不论汉传佛教还是藏传佛教,大致可分为以下几大类:
如来相:释迦佛、旃檀佛像、燃灯佛、弥勒佛、阿弥陀佛、药师佛、毗卢遮那佛(大日如来)、卢舍那佛等。
菩萨相:观音菩萨(含度母)、弥勒菩萨、文殊菩萨、普贤菩萨等八大菩萨、思维菩萨像(或弥勒、或释迦太子)、菩萨形的阿弥陀佛(长寿佛)等。
天部诸神:四天王、梵天、帝释、韦驮天、摩利支天等天部诸神。
愤怒神像:佛、菩萨所化现的各种愤怒像和其他各种愤怒形的诸神。
比丘相:罗汉、祖师、弟子、布袋和尚、地蔵菩萨等。
其他神怪:西蔵本地诸神。财神、罗睺星、墓葬主、各种吉祥动物等。
人间相:长寿老人、各种供养人、施主等。
就治印而言,有人分为七大类,觉得更适合印人。
1:佛像印:包括三界十方诸佛在内的的一切佛像印。实际我们现在说的佛像印除了上述佛的造像外,还包括菩萨、罗汉、护法、诸天神将在内的一切佛教造像。
2:菩萨印:创作题材广泛而生动,多以女性为主。优美的身姿、庄重文静的神态、飘逸的裙裾、繁缛配饰,给我们创作菩萨印提供了无数的可能。
3:罗汉印:在佛像印创作领域里也不乏有以罗汉形象入印的,最著名的当是迦叶和阿难。
4:飞天印:她们是乐神与歌神,故多作奏乐和歌舞之姿,在造像中她们常被刻绘在佛的左右,楣龛表面或上部或顶部。
5:伎乐印:以乐伎和舞伎为主要表现形式。和飞天最大的区别就是“飞”的动态少了,“舞”的姿态多了。
6:供养人印:供养人即造像的施主,头上无头光。
7:佛传和本生故事印:石窟造像或绘画表现有故事情节的一般有佛本生故事和佛传故事。
然后,要了解佛像造型基本要素。
佛教传入中国后对佛教造像艺术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也呈现不同的特点。如北魏的“秀骨清像”、唐代的“雍容华贵”、宋代的“典雅秀美”等风格迥异的佛教造像,充分反映了中华民族无与伦比的创造力与融合力。就每个佛像的造型也有着一些基本的要素。
上图,是以上述佛像印的要素图解。不同造像中的背光、头光、肉髻、螺发、白毫、化佛、项圈、臂钏、手印、莲座、护法、浮屠等等不完全相同,需要印人在篆刻时谨慎对待,不可任意为之。比如刻佛,还是刻菩萨,就应该刻出对应的仪态、衣着;几个佛并排端坐或站立,要遵循着天国阶次,如刻三世佛就应是燃灯佛(过去)、释迦佛(现在)、弥勒佛(未来),左右位置关系不可错乱;不同的佛像手持器物、头戴等不同,如药师佛右手往往捻一药丸,或左手托一小壶,观世音菩萨手执净瓶与杨枝。
如果想把这些都弄清楚并烂熟于心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以艺术风格为主的印人,也没必要花费太多的时间和精力在这些方面,但一些常识性知识还是要掌握,刻印时多翻阅相关的资料以提高准确性。
我的佛像印创作思路。
释迦牟尼像。肉髻高耸,细密的螺发排列十分整齐。面容俊美青秀,细眉弯目,恬静的面庞上浮现着慈悲与智慧的力量。此尊为成道相,比例得当,铸造精良。其坐姿亦很讲究,先把左脚脚心朝上压在右大腿上,再把右脚如法压在左大腿上,这种坐法名为“吉祥座”。比照这尊佛像,我做了如下的创作。
我的篆刻比较写意的勾勒出佛像的体态形象,通过直线与弧线的呼应对比,把佛像有机地进行了印化,刻画佛像的仁爱慈祥。印化后更适合作为书法作品引首章使用,同时遵循了佛像里应有的规范。
(文内资料则均出自出版发行书刊或网络,版权归原所有者)
#篆刻爱好者##书法爱好者##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