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花卉浇水,5个影响因素要了解,利用辅助工具很省事
养护花卉植物,可能让人比较头疼的不是光照、施肥,而是浇水问题,每次浇水都小心翼翼,把握不好浇水量或者浇水频次,可能便会造成植物出现黄叶、烂根等现象。
那怎么样浇花,花才不会死呢?因为我们之间有着养护环境、温度、土壤等方面的差异,所以别人的浇水方法并不能照搬,只能用来参考。想要尽快掌握浇花的方法,需要了解这几个方面:
配置疏松、透气性、排水性好的土壤,水分蒸发快
当我们种植一盆植物,它的根系发生损伤或者腐烂,很有可能是盆土的透气性和排水性太差,浇水之后,多余的水分不能及时蒸发,闷在土壤中,造成根系因为缺少氧气,而受到损伤。
所以,平时种植植物时,尽可能地去配置疏松、透气性和排水性好的土壤,或者在土壤中加入河沙、蛭石、珍珠岩等,增加排水性。
并且在花盆的底部垫一些利于排水的东西,增加排水性,比如:陶粒、松果、松树皮、煤炉渣等等,浇水之后,多余的水分会随着缝隙流出盆外,不会轻易造成积水。
了解植物的特性,不盲目浇水
我们在养护某一种植物之前,为了能更好地掌握养护方法,首先要做的是先去了解它的习性,比如对水分、光照、温度、通风环境等的需求,因为浇水量或者浇水频次与光照时长、温度、通风环境有直接的关系。
植物的种植环境光照时间长,温度高,通风环境好,盆土相对的会干燥的较快,反之,光照时间短,温度低,通风环境一般或者透风环境不好,水分便蒸发的慢,盆土干燥的也慢。
而且,耐旱的植物,不能总是浇水,不耐旱的植物,不能长期太干燥,都会损伤植物的根系,所以,植物的习性对浇水方法也是很重要的。
不浇半截水、空心水,容易损伤根系
给植物浇水,并不是给它们浇水了就行了,还需要一次性浇透,避免浇“半截水”或者“空心水”,即便是盆底流出水分了,也不一定浇透了,尤其是盆土很干燥的情况下。
给盆土处于很干燥的状态下的植物浇水,一定要有耐心,慢水多浇几次,即便你浇完水之后,盆土底部流出了水分,那也是水分沿着盆边流出盆外的,而花盆中间的土壤,即根系周围的土壤,仍然处于干燥状态,所以慢水多浇几次,让水分渗透花盆的各个角落。
当盆土过于干燥时,更靠谱的浇水措施是采取浸盆的方式,将花盆放在盛水的盆中,水分上下渗透到花盆中,当水面不再出现泡泡的时候,基本上湿透了,花盆较大的情况下,可以多浸盆一会。
每次浇水的时候,花盆中的土壤充分湿透,根系才能完全吸收水分,输送到整个植株,有利于植物生长。
阴雨天气不浇水,空气湿度太大
给植物浇水,选择在晴朗的天气浇水,水分蒸发快,盆土不容易闷着根系,有利于植物的生长。
而在阴雨天气里,空气湿度大,水分蒸发的程度微乎其微,所以在这样的天气里,即便盆土很干燥,也不用着急浇水,不然浇水之后多余的水分不能及时蒸发,盆土过湿,会出现闷根,尤其多肉植物,很容易出现黑腐。
因此,给植物浇水,避免阴雨天浇水,在晴朗的天气里浇水会更好。
夏季太阳暴晒时不浇水,冬季早晚不浇水
一年四季中,夏季和冬季的温度是两个极端,夏季高温,冬季低温,都会影响植物的生长,尤其在这2个季节,除了温度之外,浇水也是一门技术活。
夏季,不但温度高,而且太阳比较毒辣,不耐晒的植物很容易晒伤叶片,有些植物虽然可以经受太阳的照射,但是如果在浇水之后,水分残留在叶片上,或者大中午浇水,太阳晒在叶片的水滴上,温度升高,也会灼伤叶片,尽量在早、晚浇水。
冬季,和夏季相反,太阳的光照比较柔和,大多植物都可以摆放在阳光下养护,但是温度低,尤其早晚,形成很大的温差。所以在冬季的早、晚不要给植物浇水,因为当环境温度变低时,水分会蒸发,提高温度,导致花盆的温度更低,损伤植物根系,所以尽量在中午浇水。
采用测试盆土湿度的方法
给植物浇水,花友们也是“各显神通”,利用自己能够掌握的方法进行浇水,同时也可以采用一些辅助措施,帮助花友判断盆土的湿度。
比如有花友喜欢在花盆里插竹签、牙签等来查看花盆的湿度;有经验的花友估量花盆的轻重,观察花盆表面的土壤,或者观察植物的叶片状态等来判断浇水时间。
其实,在这个技术发达的时代,还有更高级、更准确的判断土壤湿度的仪器,比如土壤水分测量仪器、土壤湿度传感器等,都能准确的帮助花友们判断土壤的湿度等。如下图的土壤水分测量仪,不但可以测试湿度,而且还能测试盆土的ph值,很实用。
其实,养护植物,浇水是一门基本功,需要平时多观察,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掌握浇水规律会更快,养护植物也便容易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