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四家”的江湖余生,蹉跎与脱俗

首先厘清一个概念,“元四家”是指谁?

有两个版本:

一是指赵孟頫、吴镇、黄公望、王蒙四人(见明代王世贞《艺苑卮言·附录》);

二是指黄公望、王蒙、倪瓒、吴镇四人(见明代董其昌《容台别集·画旨》)。

第二个版本之所以更具权威性,我想,和董其昌在画史和理论方面的地位有关。当然还有“元六家”的说法,即赵孟頫、高克恭、黄公望、吴镇、倪瓒、王蒙六人,但流传并不太广。

《青卞隐居图》 141*42.1cm

做个元朝的画家,其实蛮憋屈的。

从当时的大环境来讲,由于元朝取消了科举制度,等于断了天下读书人求取功名的晋升之路,虽然元仁宗时又开始试行,但录取名额极少,汉人几乎沾不上边;而且元朝不像宋朝那样设立国家画院,给予体制内的扶持。这就使得画家们不论水平高低、文人还是画工,身份都是民间画师。

元朝还有一件做得非常愚蠢的事,即推行民族歧视政策,把人分成高低贵贱四等:蒙古人、色目人(西域或欧洲人)地位居高,南人、汉人身份卑下。这对于爱面子的读书人而言,就不是一般的失落了,而是一种人格的屈辱和尊严的丧失。

王蒙 东山草堂

于是,在汉人知识阶层中,就有三种不同的人生取向,就拿三位具有代表性的大画家来举例吧:

一、选择放下身段,服从现实,和元朝合作。

这方面的代表人物,要数赵孟頫,多年经营,在元朝位极人臣,享尽荣华富贵。

虽然他是宋太祖11世孙,正统的前朝皇家血脉,但面对改朝换代,只能屈从 。

二、坚守气节,孤洁高标,终身隐居,比如吴镇,既不愿做官,在艺术上也不愿迎合世俗的审美要求,所以画也卖不好,但为了找饭辙,只能卖卜为生。

三、先仕后隐,江湖余生,比如黄公望,当个小吏,还曾被牵扯入狱,后放弃仕途,四处漂泊,一度也靠卖卜度日。

吴镇 墨竹谱之清风五百竿

这三类人,虽可谓人各有志,有一点却是共同的,那就是精神苦闷,即便如赵孟頫这样“官居一品、被遇五朝”的大员,也是“富贵已极,痛苦已极”,常为出仕而后悔,却也达不到拂袖而去、舍弃富贵的开悟境界。

不过,在赵孟頫纠结的内心中,所向往的仍然是庄子、陶潜那般隐逸山林的志趣,所以他经常绘制陶渊明诗意图,以表达自己的倾慕、无奈和向往。

甚至也时常屈尊去拜访那些抱节自隐的前朝遗民,即便遭到这些人的嘲讽和冷遇,非但不计较,还写诗赞美他们。

我以为,能做到这一点实属不易,赵孟頫毕竟是朝廷重臣,能如此谦卑,说明心存愧疚、态度真诚。

《秋亭嘉树图》 138*34.44cm

在外族歧视下生活的元朝文人画家,和宋代文人的境遇完全不同。宋代文人“进退亦忧”,是有国可忧;而元代士人“辱于夷狄之变”,是无根之萍。所以,对于社会现实,那种内心的隔膜和疏离感十分强烈;

于是,既不能融入主流社会,便只能寻求归隐一途。元朝的隐逸之风很盛,是文人士子们所代表的一种社会群体性的对现实功利的规避。比如,倪瓒卖掉田产,浪迹太湖三泖竟达20余年。

他不仅自己隐逸,甚至常劝一些做了官的朋友隐逸:“不将身作系官奴”,要“今日江湖重聚首”,这其中,大画家、小官员王蒙也是被劝者之一。可惜王蒙终究没有倪瓒通透,最后在明初受胡惟庸案牵累,死于狱中。

吴镇 渔父图轴

既然怀才不遇,只好自求解脱。所以元人所追求的艺术风格,基本上可以用四个字概括,那就是“高逸”和“脱俗”——取消科举取士,起初可能会令读书人沮丧,但时间一长,他们的心态反倒放松了,写诗画画的闲情逸致也就多了;不开设画院(元代没有沿袭宋代画院旧制,只设“秘书监”,部分起着皇家画院的作用),风格样式也就解放了,“院体”也就不存在了。

画家不必为进画院而受秾丽工整画风的约束,自可按照自己的心性和审美品位作画,不是更自由了?还有,不是把人分成四等吗?那就甭理他,咱们自组朋友圈,自己玩儿!兴致上来时甚至想唱一句:“我的柔情(笔墨情趣)你永远不懂”。

《芦花寒雁图》 78.25*27.8cm

有趣的是,元代以前的隐士一般都喜欢隐于山林,追求纯粹的“世外之隐”;而元代画家却大多居于市井之中,实可谓“大隐隐于市”。他们在艺术上追求“脱俗”,却天天与世俗打交道;他们蓬头垢面处于社会底层,却有一腔啸傲的诗怀和高妙的笔墨。

元四家作为当时的高士或处士,本应与社会时流有所乖离,但在当年,“元四家”其实和贩夫走卒、引车卖浆者之流并无社会阶层上的差别,除赵孟頫外,他们几乎都是当时社会上的“小人物”。

比如黄公望、吴镇二人就是帮人算命或看风水的;倪瓒家族经商算是成功的,但有时他也免不了忍气吞声四处求人;王蒙是赵孟頫外孙,虽然富贵出身,自己也很留恋前朝门第的余晖,无奈时过境迁,到中年时,他还当过一阵小吏,却并无实权,只是闲差。

至于赵孟頫,虽为元朝重臣,但活得并不快乐,也十分担心会留下身后“骂名”。他一直向往隐逸,可惜“出离”晚了一步,66岁才向仁宗告假得以还家。本想好好享受闲适的晚年生活,却天不假年,仅过了三年云淡风轻的日子,便无疾而终。

元 黄公望 丹崖玉树图 故宫博物院藏

无 缘庙堂的高头讲章,无缘塞外的封功晋爵,那就相忘于江湖,野鸥闲鹤般度此残生,书画,对他们来说,是寄托,更是一种对生命格调的竭力维护。

而恰恰是在这种无奈的一低头之中,一个时代为我们贡献了最精彩的艺术。

(0)

相关推荐

  • 中国美术欣赏之四

    中国美术欣赏之四 https://www.zyzw.com/zgysd004.htm 本站编辑介绍美术经典作品,旨在普及美术知识,提高欣赏能力,勿用于商业用途. 四.元代美术     37.红衣罗汉图 ...

  • 元四家的江湖余生

    <秋亭嘉树图>原大高清宣纸,尺寸:138*34.44cm 元四家的江湖余生 文章来源_网络 首先厘清一个概念,"元四家"是指谁? 有两个版本:一是指赵孟頫.吴镇.黄公望 ...

  • 但行江湖易蹉跎,莫叹世间太凉薄

    直到,马路边上的围挡一并拆除,才知道一座楼终于竣工.兀自隔着甚是齐整的一排栅栏,足以窥见一副焕然一新的面貌.只是当初被绿丝网和脚手架遮挡的景象,也不曾一探个所以然来.也在无数个日日夜夜被这里的喧嚣所扰 ...

  • 贝母阶前蔓百寻,刚强顾我蹉跎心 | 本草江湖第1244期

    彭泽贝母开花了 山蒟 鹰嘴桃 延胡索 细柱五加 野樱花 加拿大一支黄花 怀牛膝 小叶马蹄香 竹子开花 蟹爪兰 玄参 优盾草 声明与友情提示: 1.很多情况下,不同植物的外观特征非常接近,仅凭一到数张照 ...

  • 余生不蹉跎 || 落英小桥(山东)

    余生不蹉跎 文/落英小桥 今天是母亲的忌日. 半个多世纪以前,我和胞妹相隔半小时来到了这个世界.我们带着父母所有的密码,背负着责任和义务,在这世上沿着父母亲走过的路往前走.风雨中走过坎坷,饥寒中慢慢长 ...

  • 不能相濡以沫,也不会相忘于江湖,余生就在心里默默想你

    走过花落花开.更迭交替的四季,走过山山水水.花花草草的红尘,才发现,流光易逝,容颜易老. 但是,不管时光如何改变,地域如何变迁,心中的情意永远难以忘记,曾经深爱过的人永远住在心里. 这辈子,唯情不老不 ...

  • 天地一沙鸥,江湖逐余生——履痕2018

    重游泰山 "'云游山水的人是失败者,'王刚说.他只是在努力享受自己的失败." 我读到这句话是在2012年12月初在杭州的一个下午.其时杭州虎跑冬雨淅沥,颇有些寒意,不过我依然坐在阳 ...

  • 余生好好过,千万别蹉跎

     温一壶心事,淡看世间繁琐 余生好好过,千万别蹉跎 作者 | 雁儿  主播 | 东南 编辑 | 东方微文学(ID:zwh223223) 相信很多人看过关于人生的一个代数式,一个人所拥有的时间总和不过三 ...

  • 余生,努力成为一个有花园的人!

    FROM 背包旅行(ID:vipilvxing) "我想有个家,门前开满花" 之前一直在想,为什么那么多人喜欢李子柒的生活啊. 是喜欢她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还是喜欢她有干不完的农活 ...

  • 杨紫肖战横店聚餐?千呼万唤始出来,《余生请多指教》花开抱君归

    有些人,绊绊磕磕自难忘.有些人,花落花开抱君归.杨紫肖战横店聚餐?<余生请多指教>千呼万唤始出来.乐了冷知识温馨提示:本文约1020字,阅读需要1分钟左右. ~~分割线~~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