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红笔记|薛宝琴笔下“桃叶渡”今在吴敬梓故居

薛宝琴笔下“桃叶渡”今在吴敬梓故居
张桂琴
《红楼梦》第五十一回中“薛小妹新编怀古诗”,薛宝琴《怀古绝句十首》其六:
桃叶渡怀古
衰草闲花映浅池,桃枝桃叶总分离。
六朝梁栋多如许,小照空悬壁上题。
这首诗惆怅、哀婉,谜底众说纷纭,有读者认为是团扇,也有读者认为是燕巢,笔者认为,皆可。周汝昌先生在他的《红楼夺目红》中有新解:《桃叶渡怀古》,暗寓雪芹本人重到金陵时,曾有与一“秦淮旧梦人犹在”者被分离失散,时时怀念不忘,绘像供之。
桃叶渡,又名南浦渡,是南京秦淮河上的―个古渡,是金陵四十八景之一。清人张通之在《金陵四十八景题咏》“桃叶临渡”一景中这样描写:“桃根桃叶皆王妾,此渡名惟桃叶留,同是偏房犹侧重,秦臣无怪一穰侯。”桃叶、桃根姊妹俩,都是东晋大书法家王献之的小妾,王献之当年常在此渡口迎接爱妾桃叶。东晋时期,内秦淮河水面阔,遇有风浪,如果摆渡不慎,常会翻船。每次摆渡时,桃叶心里都很害怕,为此王献之写了一首《桃叶歌》:“桃仙复桃叶,渡江不用楫,但渡无所苦,我自迎接汝。”桃叶渡由此得名。
现在的桃叶渡所在的老宅是吴敬梓故居,里面有一个石头碑坊,横书清晰刻有“古桃叶渡”四个苍劲有力的大字,正面两侧楹联为:“细柳夹岸生,桃花渡口红。”背面两侧楹联为:“楫摇秦代水,枝带晋时风。”“桃叶临渡”已经成为千古佳胜和久传不衰的风流佳话。
桃叶渡前有一座石桥,石桥上书“桃叶渡”。
桃叶桥头有一牌子,上有“桃叶渡文化街区”几个大字,桃叶古渡附近仍然保存一些古建筑。
走过桃叶桥,右边是桃叶古渡的碑坊,左边是一个码头。现在的码头连接着一条风光带,游人可以在此漫步。
桃叶渡的具体地址,存有争议,历来都是众说纷纭的,主要的有下面几种:
1、六合说
唐代李延寿在他撰写的《南史·陈宣帝后主纪》中写道:“江东谣多唱王献之《桃叶辞》云:‘桃叶复桃叶,渡江不用楫。但渡无所苦,我自接迎汝。’及晋王(杨)广军于六合镇,其山如桃叶,果乘陈船而渡。”语气之间,似乎说桃叶渡在古六合镇内。
2、桃叶渡在秦淮口
宋代张敦颐撰《六朝事迹编类》(宋绍兴建康府学本)云:“桃叶渡,《图经》云,在县南一里秦淮口,桃叶者,晋王献之爱名也,其妹曰桃根。献之诗曰:‘桃叶复桃叶,渡江不用楫。但渡无所苦,我自迎接汝。’不用楫者,谓横波急也,尝临此渡歌送之。”此后,不少方志均沿《六朝事迹编类》说。《至正金陵新志》云:“桃叶渡在秦淮口。桃叶,本王献之爱妾名。其妹曰桃根。献之诗日:‘桃叶复桃叶,渡江不用楫。’谓横波急也,歌以送之此渡。”《万历江宁县志》云:“桃叶渡在秦淮口,桃叶,王献之妾名。诗云:‘桃叶复桃叶,渡江不用楫。’此其渡处也。”
《康熙二十三年江南通志》云“桃叶渡,在府秦淮口,因王献之妾名。”《乾隆十六年上元县志》云:“桃叶渡在秦淮口,晋王献之妾名桃叶。献之诗云:‘桃叶复桃叶,渡江不用楫。’后人用以名渡。”上述典籍都认为:“桃叶渡在秦淮口”,但又都语焉不详,因此很难确认桃叶渡的具体方位。
3、桃叶渡在文德桥北
康熙时期,陈开虞序本《江宁府志》云:“桃叶渡在秦淮上,今文德桥北(渡新设石桥)以通往来。按此渡自东晋以来,历代久远,未有设桥者。良以通济水关来水天门欲敞故也。明万历壬子(1612)筑坝应天脱科,今顺治太守李公惟设木桥,固有深意,以宜木不宜石耳。康熙
癸卯(1663)易木为石,以垂永远,非不善。然识者谓天门来水,因
桥闭塞,非历代设渡之意,公议留此说以待后之君子酌而行之。”
4、桃叶渡在利涉桥
乾隆元年《江南通志》则云:“桃叶渡在江宁县秦淮青溪合流处,王献之爱妾名桃叶,渡名因此,今为利涉桥。”
认为桃叶渡在利涉桥的还有《儒林外史》作者吴敬梓吴敬梓。吴敬梓在《金陵景物图诗·桃叶渡》诗前写有小序,序中云:“桃叶,王大令妾,王诗:‘渡江不用辑’,后人诗亦云‘桃叶春深夜渡江’,则其渡宜与江相近,不当在秦淮上。然彼自送其妾耳,何与人事?此处之必用渡而不可以设桥者,则以通济水关天门来水,不设桥以闭塞水道故也。顺治时李某(李正茂)为江宁守,设木桥。康黑癸印易本为石,以垂永久。又不知废于何时?今则仍木桥、名利涉,图作于康照丙午(1666),正有木桥之时。图中仍为问渡之景,绿柳毵毵,画帘隐隐,作二人者立于渡口,舟子操小榜,轻摇以至,则王山人所以存古意也。”
吴敬梓作《桃叶渡》一诗的时候,正是曹雪芹“增删”《红楼梦》的时期。因此可以认定,《红楼梦》中所写的桃叶渡,即“今为利涉桥”,也即现今仍然保留桃叶渡、利涉桥两名的地方。因此,我们可以认定:《红楼梦》里,薛宝琴笔下的桃叶渡,在利涉桥这一说法是可靠的。它的方位应在古青溪水道和秦淮河合流处的附近,南起贡院街东,北至建康路淮清桥西。从六朝到明清,桃叶渡都是非常繁华的地段。
附:历代吟咏桃叶渡的诗词选读
1、宋人曾极的《桃叶渡》
裙腰芳草拒长堤,南浦年年怨别离。
水送横波山敛翠,一如桃叶渡江时。

2、清吴敬梓的五律《桃叶渡》

花霏白板桥,昔人送归妾。

水照倾城面,柳舒含笑靥。

邀笛久沉埋,麾扇空浩劫。

世间重美人,古渡存桃叶。”

3、王献之的《桃叶渡》三首
其一
桃叶复桃叶,桃树连桃根。
相怜两乐事,独使我殷勤。
其二
桃叶复桃叶,渡江不用楫。
但渡无所苦,我自迎接汝。
其三
桃叶复桃叶,渡江不待橹。
风波了无常,没命江南渡。
4、郑板桥《念奴娇·桃叶渡》
桥低红板,正秦淮水长,绿杨飘撇。
管领春风陪舞燕,带露含凄惜别。
烟软梨花,雨娇寒食,芳草催时节。
画船箫鼓,歌声缭绕空阔。
究竟桃叶桃根,古今岂少,色艺称双绝?
一缕红丝偏系左,闺阁几多埋没。
假使夷光,苎萝终老,谁道倾城哲?
王郎一曲,千秋艳说江楫。
5、桃叶歌
王献之
桃叶映红花,无风自婀娜。
春花映何限,感郎独采我。
这首诗以桃叶为主人翁,抒写桃叶对王献之爱她的感激之情,篇中的“郎”,指的是王献之。桃叶称王献之为“团扇郎”。可惜的是,王献之与桃叶的爱情未能开花有果,桃叶没有生下一男半女。
6、桃叶诗四首
《答王团扇歌》三首
其一
七宝画团扇,粲烂明月光。
与郎却暄暑,相忆莫相忘。
其二
青青林中竹,可作白团扇。
动摇随郎手,因风托方便。
其三
团扇复团扇,持许自障面。
憔悴无复理,羞与郎相见。
团扇郎
手中白团扇,净如秋团月。
清风任动生,娇声任意发。
7、纪映淮诗
清溪有桃叶,流水载佳人。
名以王郎久,花又古渡新。
楫摇秦代月,枝带晋时春。
莫谓供凭揽,因之可结邻。
8、冒辟疆《姚子以十二楼船社集桃叶渡即席同则梁公亮退之诸兄分赋》
秣陵佳气在新秋,欲斗奇文藉胜遊。
碧水凝烟涵画舫,曼声镂玉袅香喉。
乾坤结聚凭青眼,车笠相逢豈白鸥。
屈指千秋吾辈在,共从艺苑割鸿沟。
9、桃叶渡
明  朱孟震
桃叶渡前芳草迷,绿槐高柳暗东西。
停舟日暮行人尽,流水一湾莺乱啼。
10、秣陵竹枝词
明  文震亨
秦淮冬尽不堪观,桃叶官船阁浅滩。
一夜渡头春水到,家家重漆赤栏杆。
(0)

相关推荐

  • 郝乙书写王士祯《秦淮杂诗》

    郝乙书写王士祯《秦淮杂诗》

  • 【康乐斋杂集】历代有名情爱典故系列之四0:子敬桃叶

    康乐斋杂集    历代有名情爱典故系列之四0:子敬桃叶 [简介]本典出自<古今乐录>.桃叶,是东晋王献之的一个小妾名,妹妹叫桃根,也是王献之的小妾,由于二人才色俱佳,故都深得王献之的宠爱, ...

  • 随笔:秦淮河

    若在中国,选一个最特别的城市,我想八九会是南京.南京确实是特别,无论在古或今,都很有特别意义.在古代就不用说了,六朝古都,十朝都会,全是短命或偏安的小朝廷,都成不了气候,如此现象,估计不光在我国,就算 ...

  • 读红笔记|《好了歌》蕴含的虚无思想在《玉茗堂四梦》中有迹可寻

    读红笔记 <好了歌>蕴含的虚无思想在<玉茗堂四梦>中有迹可寻 张桂琴 <好了歌>出现在<红楼梦>第一回中,全诗用语极为浅近,对仗.用韵均不讲究,但却蕴含 ...

  • 读红笔记|《红楼梦》与扬剧

    <红楼梦>与扬剧 张桂琴 扬剧也叫维扬剧,是江苏省的主要地方剧种之一,发源于江苏扬州,成长于上海,以古老的花鼓戏和扬州香火戏为基础,并吸收扬州清曲.民歌小调融汇而成.扬剧在形成和发展的过程 ...

  • 读红笔记|红楼处处《牡丹亭》

    读红笔记|红楼处处<牡丹亭> 张桂琴 汤显祖曾在<七夕醉答君东>一诗中感叹没有人真正领会<牡丹亭>的"意.趣.神.色":"玉茗堂开春翠 ...

  • 读红笔记|巧姐的判词、在前80回的主要出场以及她的结局

    巧姐的判词.在前80回的主要出场以及她的结局 张桂琴 <红楼梦>未完,疑问多多.如,巧姐在前80回里几乎没有什么"戏",且还没有长成,还是一名幼女,却被列为正册十二钗之 ...

  • 读红笔记|金陵十二钗 ——梦里裙钗落花立微雨

    金陵十二钗            --梦里裙钗落花立微雨 张桂琴 <红楼梦>是我国古典章回小说的巅峰之作,也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文学著作,包含了服装.诗词.书画.戏曲.民俗.谜语等传统文化内 ...

  • 读红笔记|《红楼梦》与南京,那些不得不说的事儿

    <红楼梦>与南京,那些不得不说的事儿 张桂琴 一.<红楼梦>中关于南京的片断 [第二回]雨村道:"去岁我到金陵地界,因欲游览六朝遗迹,那日进了石头城,从他老宅门前经过 ...

  • 读红笔记|林黛玉的消亡

    林黛玉的消亡 张桂琴 一直以来,都是喜欢聊轻松一点的话题.死亡,意味着生命的消亡,个体的流逝,这个话题好沉重. 其实,有生,就有死,"生"和"死"是生命的两个终 ...

  • 读红笔记|林黛玉的美,是惊鸟之美

    林黛玉的美,是惊鸟之美 张桂琴 <红楼梦>中,我个人觉得,林黛玉的外貌描写最为成功,给我的印象也最深刻. 曹雪芹并没有直接描绘林黛玉的外貌.林黛玉的美,而是采取侧面展现的方式来渲染她的美. ...

  • 许建昆:吴敬梓的妄叹与论定(儒林外史新读之七)

    吴敬梓对个人的能力与抱负,是否曾经表白过? 故事中,迟衡山听见杜少卿受到荐举,劝勉说:"而今读书的朋友--放着经史上礼乐兵农的事,全然不问--你此番征辟了去,替朝廷做些正经事,方不愧我辈所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