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刘姥姥卑躬屈膝要钱,看古代穷人对冬天的畏惧,有吃有喝也害怕

数九隆冬话“红楼”,自然离不开刘姥姥两进荣国府“打抽丰”。刘姥姥之所以会两次来贾家,就在于女婿王狗儿愁烦“冬事”未办。不得已刘姥姥才七老八十带着外孙子板儿来到贾家卑躬屈膝,目的只有一个:要钱过冬!
冬天对贾家这些主子们来说是另一种乐趣。众人在商量着如何雪中吟诗作对、赏梅观雪。他们出则有貂裘御寒,入则有炭火熏笼,室内温暖如春。却不知“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红楼梦》之所以没“红楼”而名之,就是与“朱门”意思类似。
冬天对贾家人是欢乐,代表年节将至。但对穷人如刘姥姥来说却是年关难过。
刘姥姥一家的情况要先说明,并不是特别穷到吃不上饭那种。从秦可卿出殡经过那二丫头家能看出当时的社会还算风调雨顺,并没有饿殍遍地。
王狗儿之所以穷,在于他在农事上不算精通。此人从小好吃懒做,颇有些泼皮无赖样儿。他在秋末冬初愁“冬事”未办,不是指吃不上饭。而是涉及到以下几样问题。

一,房屋修缮。

刘姥姥家的房子不像贾家都是砖瓦修盖。砖在明清以前都属于奢侈的建筑材料。即便修宫殿也都只用于两山墙和屋角,其他地方多是夯土。
像刘姥姥一家农村人,就算到了七八十年代也都是土坯房,何况他们那时候。
农村房屋每年冬天需要提前修缮,房顶补草,窗户加固,甚至山墙加固,这些都需要钱。没有钱办不成事。

二,置办棉衣。

王狗儿夫妻孩子四口,加上母亲和岳母刘姥姥,六口人冬天需要置办棉衣,没有棉衣门都出不去。这一笔花费并不小。
王熙凤给刘姥姥的二十两银子,就是贾府冬日给丫头们做衣服的份例。
刘姥姥家没有穷到那种一件棉衣穿一辈子的地步,每年要添置一些过冬御寒的衣物和棉被,就需要钱。狗儿没钱才会苦恼。

三,烧柴、碳。

贾家厨房都是烧的碳和木柴。木柴是平时买的。碳自有乌进孝这些田庄每年送过来。不够的话再花钱买。
刘姥姥家烧炭是不能了,只能烧劈柴。他们靠山吃山,山里头多的是木柴。平时都会积累成柴禾垛。“雪下抽柴”的故事就是由此而来。
不过冬天的柴禾和夏天不一样。夏天不用烧炕,随便点火做饭就够了。冬天需要木头劈柴,就需要寻找可燃的干木柴。王狗儿那人不是做农活的料,让他大冬天上山砍柴储备足够的柴禾避免大雪封山也是不可能的。
劈柴仍旧要买或者求人置办。依旧需要钱。

四,年货钱。

“冬事”主要的大头在年货上。杨白劳那种家庭一穷二白随便吃个饺子就过年了。但刘姥姥家这种不上不下的普通人家,就属于既不能糊弄,也没钱花费。所以王狗儿才苦恼。
年货吃喝必须有。鞭炮也要有,只有死人家才不放炮。春联对联少不了。过年拜访实在亲戚的礼物也要有。这些都需要钱。

五,储备金。

冬天最难在天气寒冷,容易生病。粮食自己地里产的,好赖都能吃。生病了可没办法。
一个病人穷一家。那个时候伤寒很容易要命。冬天是穷人最可怕的季节。不但严寒难熬,更因为稍一不慎就有可能挺不到春天。
手里有点余钱应对意外是必要的。何况古人一般都在冬天婚丧嫁娶多,也都需要钱。
刘姥姥一家的条件并没有那么难,他们为冬事发愁,主要是不想影响生活。但就这样也让刘姥姥不得不低头,卑躬屈膝的来贾家求助,求“嗟来之食”。
刘姥姥一进荣国府主要是要钱。二进荣国府容易被人看成是感恩,其实并不是!二十两银子只够他们花一年。今年冬事还没办法,她二次来很明显也是要钱来。王夫人懂得,才给了她一百两,让她别再来了,再来也不给了。
刘姥姥不管如何是有办法过冬的。更多人是没有办法的。说“数九隆冬”是鬼门关一点不为过。
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荣枯咫尺异,惆怅难再述……
老妻寄异县,十口隔风雪。
谁能久不顾,庶往共饥渴。
入门闻号咷,幼子饥已卒。
吾宁舍一哀,里巷亦呜咽。
所愧为人父,无食致夭折。
岂知秋未登,贫窭有仓卒。
当贾家在花天酒地,吟风弄雪,欢度新春佳节时,多少远不如刘姥姥的人或者家庭,可能冻死在路边,就像那《卖火柴的小女孩》。也可能就像杜甫口中的“幼子”,饿死在家中。尚有那《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心忧炭贱愿天寒”。
明清以降,棉花被普及,中国人御寒有了最好的保障,在那之前的冬天,简直难以想象要如何度过。像刘姥姥一家,真的还没那么难!
文|君笺雅侃红楼
欢迎点击关注,点赞收藏,文章每日持续更新

动手转发一下,没准您的朋友也爱看,感谢赞赏。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