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得性无助》——如何从无力中走出来
01
习得性无助动物实验背景
1967年,塞利格曼和同事们对狗狗进行了一个实验,他们在实验中先是将狗固定在架子上进行电击。之后,他们把狗放在一个狗狗只要跳过板墙就可以回避电击的实验室里。
在验证了狗狗身上的习得性无助后,塞利格曼又对小鼠进行了相似的实验。与1967年的实验相似,小鼠被分为三组进行训练:
· 第一组小鼠接受电击惩罚并可以通过按压笼子内的杠杆躲避电击
· 第二组小鼠接受电击但无法通过按压杠杆躲避电击
· 第三组小鼠不接受电击(为对照组)
之后三组小鼠依次被放在另一个笼子里,接受电击。笼子里有一个杠杆,当小鼠按压杠杆时就可终止电击。
实验结果再一次证明了电击狗实验的结论:在第一部分实验中“无法躲避电击”组小鼠在后来的实验中躲避电击的概率,远远低于其他两组小鼠。
在电击老鼠的实验中,研究人员发现,在老鼠经历可逃避的电击与不可逃避的电击时,都会释放5-羟色胺,但是不可逃避的刺激会导致5-羟色胺的释放更大量且时间更长,进而导致5-HT1A的受体脱敏,从而使这些神经元的相互抑制作用减弱,变得持续活跃,通常这会持续三天左右。
一般的狗都非常容易地学会了逃避电击,而结果这批实验狗绝大部分没有学会回避电击,它们先是抓狂,然后趴在地板上甘心忍受电击,不进行任何反应。
只有消极的行为事件和结果被归因于不可控制的原因时,人才会产生无助感。然而,随后的研究表明这种对无助感产生的条件的解释由于直接从动物的研究中类比推理而来,因而过于简单,难以从根本上解释人类无助感产生的复杂性。
02
习得性无助人类实验
大家都知道马丁塞利格曼通过电击狗、小鼠的实验中得出心理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理论“习得性无助”,而后,在1975年塞利格曼用人当受试者,把大学生受试者分成三组:
第1组听一种噪音,这组血神无论如何也不能是噪音停止;
第2组也听相同噪音,不过可以通过努力可以是噪音停止;
第3组是对照,不给受试者听噪音。
当受试者在各自条件下进行一段试验后,再进入另一个情境的实验:实验装置是一只“手指穿梭箱”,当受试者把手指放在穿梭箱一侧时就会听到一种强烈的噪音;放在另一侧时就听不到。
实验的结果非常有趣,原来第2组可以通过努力使噪音停止的受试者、3组未听过噪音的对照组的受试者,在这个实验过程中学会了把手指移在箱子的另一边使噪音停止;而第1组,他们的手指仍然停留在原处,任凭刺耳的噪音一直响,却不把手指移到箱子的另一边。
非常明显,第1组的受试者产生了“习得性无助”的感受;他们选择尝试或者努力并不是“真的不行“,这种感受让他们自己放弃希望破罐子破摔。
03
我们会“习得性无助”吗
或许,处于旁观者的我们会认为,实验组1的人没有意识到,但是我们不一样,我们现在知道了这个理论就可以从这个束缚中摆脱出来。真的吗?
或许,并没有那么简单!在生活中,我们仍旧可以听到“习得性无助”的发声:
1、 学习能力相关:这门课的老师教的太差劲了,无论我怎么努力,就是学不会,我是学不好这门课的;
2、 能力相关:这个月的销售目标太高了,老板也不考虑实际,我已经3个月没达标了,这个月肯定也没有希望了;
3、 感受相关:爸爸妈妈上班都很忙,没有时间陪我,我现在也觉得无所谓了;
4、 精神相关:我相亲里的几十次,那些人身上都有我不喜欢的地方,我现在也年纪大了,我想我会一辈子孤单了;
……
初一听,觉得只是一些抱怨,再细品觉得味道不对,言语的背后还透露了说话人深深的“无力感”,似乎不管自己如何努力都不可能改变现实,都得不到自己想要的东西,进而也没有了进一步的行动。
04
如何帮助自己走出来
当我们自身处在这样的状态,如何做才能从“无助”的状态里走出来呢?
1、 我们的这个“习得性无助”是我从哪里获得的信息,比如,学生可以问问,老师教的太差了,那些成绩好的是怎么做到的?其他的学科我是怎么学好的?
员工试着感受下,是不是身边的同事不断的抱怨销售目标太高让你也觉得自己也做不到呢?我是不是被催眠了?
2、 若是某方面的能力对我们特别重要,那就一定要突破这个“无助”的心态,去做成一件事情。
这个理论依据来自心理学家班杜拉,他认为人们只有坚信自己可以克服困难并且付出必要的、加倍的努力,才能够真正的克服困难;同时,在这个过程中也就会产生自我效能感,这个感觉会极大的给到我们信心不断的尝试和行动。
3、当我们在一个地方死磕,磕不出来成果的时候,或许需要思考下自身的优势是什么,充分发展优势会带给我们越来越多的信心;积累越多的“效能感”后也就知道自己能力优势,就会放下让我们沮丧的“无助”。
05
如何帮助身边的人走出来
如果我们身边有人陷入“无助”,我们又可以做哪些事情来帮助他呢?
1、 不要给当事人施加压力,不要给他提建议,不能随意议论他的想法和选择,以免给造成二次伤害。尝试看到他的优势,肯定他已经做到的地方。
2、 尝试帮助当事人离开原来的环境,给到空间放松、冥想,获得一些掌控感来重新行动或者改变目标或者对自己的评价;
3、 或许从微小的事情积累掌控感也可以提升效能感。
06
结语
最后,想说的是,习得性无助可能真的会让我们很长时间卡在某处,但是,当我们内观到它的存在也就摆脱了一大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