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烯尧对《道德经》“最新解析”打破众大师认知颠覆三观引发争议
中国有句话说,不读《道德经》,不知中国文化。可见《道德经》的地位有多高。而自古以来,关于《道德经》的解析也是版本很多,很多大师如果不懂《道德经》,总感觉说不过去,所以也都对《道德经》有自己的见解,总之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吧!而近期著名道医、玄学家、易学家陈烯尧对于《道德经》的新解却引发了争议,因为这种新解,打破了众大师的认知,颠覆人的三观。下面就和小编来一起看一下吧!
道可道,非常道;
陈烯尧说:
第一个“道”,指的是物质的最高形态,也就是佛家讲的“空”,平时道家经常说的“无”,都是指的物质的最高形态,老子在道德经里面把它称之为“道”。
第二个“可道”,指的是可以看见的物质,这种物质是有看不见的“道”的物质状态,变化成了可以看到的物质状态。
第三个“非常道”,“非”指的不是,“常”指的是永恒,此处的“道”指的是物质的形态。“非常道”的意思是物质不是永恒不变的,一切在变化之中。
所以老子《道德经》开篇第一句,讲述的是宇宙、天地、万物的形成的纵向发展智慧,道出了物质的六道循环过程状态,道是最高的形态,现代科学将会逐步证明这一点,此处的道并不是指的规律,说规律就是把人对老子的思想理解带入了误区。
名可名,非常名。
陈烯尧说:
第一个“名”是物质的总体表象,从道的状态到可道的状态的总体表象,这个表象里面有人看得见的部分,也有看不见的部分。
第二个“可名”是物质的肉眼可见表象。
第三个“非常名”,意思是说表象不是不变的。
这句话同样指出物质的规律是变化的,告诫人们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所有,用纵向思维追求发展,才能真正提升。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陈烯尧说:
无名,道的最高状态的样子,也是混元、虚空的样子,是一种形状小到无法看到,力量大到无法测量,如果非要说出它的样子,那就是“黑洞”的模样,是宇宙的中心,也是宇宙的边际。
天地之始,天地形成的根源物质力量
有名,可以讲,无名是阴阳鱼中的阴,而有名是阴阳鱼中的阳。无名是物质的不可见状态,有名是物质发展到肉眼可以看到的状态。
万物之母,说的是物质从无名这个道的状态,变成有名可以看见的“阴阳”,而这个可见的物质“有名”状态,是万物生发的可见物质世界的“根”。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陈烯尧说:
常,日常生活。无,道家说的最高级形态,欲,对事物的念想认知。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意思就是说日常中,我们要具备最高级的证念智慧,才能观察到世界万物的奥秘。
有,看的到的那个有,不是看不到的那个有。徼,边界,表象。
常有欲,以观其徼。意思是说日常中如果只用眼睛去看,只承认能用自己有限的手段去证明的东西,那只能观察到事物的表象,而难求其真。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此两者,指的是看不见的“道”和可以看见的“可道”,看不见的“无名”和可以看见的“有名”。
同出而异名,意思是它们都是来源一处,是一种物质不同的发展阶段罢了。
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此处的三个“玄”字,是指物质的发展不同阶段的妙机。此处的“妙”指的是物质形成的转合机缘。门,指法门。这句话意思是说,物质从无到有的发展玄机,再从有到有的转化玄机,是万事万物发展变化转合的法门。
老子的《道德经》第一章,用的是纵向思维看宇宙、物质发展,佛当年悟道物质的终极发展阶段,把它叫做“空”,其实就是道家讲的“无极”的物质状态,孔子明白了物质发展的纵向循环规律,知道物极必反,所以追求中庸。连受到最高等教育的“皇帝”也只敢称“九五之尊”,而不敢叫物质最高发展状态的“九六之尊”。天医道门融合了儒释道,加“长”字,而立“道儒长释”为本门修持四字心法要诀,以此立长生诀、再创摸一摸祛除百病的法门玄脉法,而使有缘众生受益。
《道德经》博大精深,不能从字面意思去理解,要用证悟方能真正读懂领会其中奥妙,以此打开智慧,收获神通。能够明白《道德经》第一章,后面的内容只需要以此为根,用动的眼往外看,再往外看,往内察,再往内察,对一切事情的来由就都打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