秃疮花,见过吗?外治秃疮、顽癣;內治牙痛、扁桃体炎

秃疮花

来源产地

为罂粟科植物秃疮花的全草。

春季开花期采挖,阴干或鲜用。

生于丘陵草坡、路边或墙上。

分布于陕西、河南、青海、四川、云南、西藏、山西、甘肃等地。

别名秃子花、勒马回、兔子花。

【原形态】

秃疮花 多年生草本,高25-80cm。全株含淡黄色液汁,被短柔毛,稀无毛。主根圆柱形。茎多数,绿色,具白粉,上部具多数分枝。

基生叶丛生;叶柄长2-5cm;叶片狭倒披针形,长10-15cm,宽2-4cm,羽状深裂,裂片再次裂或浅裂,背面疏被白色柔毛;茎生叶少数,生于茎上部,长1-7cm,无柄。花1-5朵于茎及分枝顶端排列成聚伞花序;花梗长2-2.5cm,萼片2,卵形,先端细小,绿色,通常无毛,早落;

花瓣4,倒卵形或圆形,长1-1.6cm,宽1-1.3cm,黄色;雄蕊多数;雌蕊1,子房狭圆柱形,密被疣状短毛。蒴果线形,长4-7.5cm,宽约0.2cm,无毛,2瓣自先端开裂至近基部。种子卵圆形,具网纹。花期3-5月,果期6-7月。

性味功效

《全国中草药汇编》

苦、涩,凉。有毒。

清热解毒,消肿止痛,杀虫。用于扁桃体炎,牙痛,淋巴结结核;外用治头癣,体癣。

3~5钱。外用煎水洗或鲜品捣烂敷患处。鲜草捣烂,投入污水中,可杀孑孓灭蚊

《中药大辞典》

味苦涩,性凉。

热解毒,消肿,止痛,杀虫。治扁桃体炎,牙痛,咽喉痛,淋巴结核,秃疮,疮疖疥癣,痈疽。"

《中华本草》

苦;寒

清热解毒;清热消肿;杀虫。主咽喉痛;牙痛;咽喉痛;淋巴结结核(瘰疬),秃疮;疖疥疥癣;痈疽等症

【归经】

肺;心;胃经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g。外用:适量,捣敷,或煎水洗。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