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问老家在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

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祖园位于山西省洪洞县,是全国以“寻根”和“祭祖”为主题的民祭圣地,属于国家5A旅游景区、山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8年大槐树祭祖习俗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从明洪武2年至永乐15年近50年的时间里,大槐树下曾发生大规模官方移民18次,主要迁往京、冀、豫、鲁、皖、苏等18个省,500多个县市。经过六百多年的辗转迁徙,繁衍生息,而今全球凡有华人的地方就有大槐树移民的后裔。由这里迁往各地的移民后裔数以亿计,涉及1230个姓氏。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祖园早已在炎黄子孙心中深深扎下了认祖归宗之根,被当作“家”、称作“祖”、看作“根”。

从我记事起,就经常听老辈人讲我们祖先是从山西移民过来的,还经常教我们唱四句民谣:“问我家乡在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祖先故居叫什么?槐树下面老鹳窝。”心里一直存在着很大的好奇:老人的讲述和戏文里经常出现的洪洞县在哪里?大槐树有多大?我期待着能去趟大槐树底下看个究竟。

2014年,我工作的地点襄垣县离大槐树祭祖园有180多公里,8月10日中元节正好是周日,了解到洪洞县有庆典活动,于是我就计划来一次寻根之旅。周日起了个大早,在车上把导航点到大槐树祭祖园,六点左右出门发现下起了雾,幸好有导航尽管路途颠簸一路走去还算顺利。出了襄垣地界雾气逐渐散去,转入沁县省道全部变为山路,前半程全是上坡,路在山腰盘旋,仅仅可以容两辆车通行,内侧是深三十公分左右的排水沟,外侧是六十公分左右的水泥护栏,再往外是稀稀落落的树木杂草,往下是深不见低的山涧,后半程全部是下坡,脚片刻不敢离开刹车。第一次在这样的山路上开车,有了打退堂鼓的念头,可是最后还是强烈的“想了解下老祖先生活的地方”的念头支撑下坚持了下来。经过曲曲折折的行进上午九点半左右进入了洪洞县地界。路也变得平坦了,路两侧时不时能看见破落的窑洞。两侧是和中国其他地方差不多的钢筋混凝土平房和加油站。进入洪洞县城后随着导航的指引,进入古槐路往北,从公园西街又往西穿过一段涵洞,就到了祭祖园南侧的停车场。

祭祖园就在马路的北面,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硕大仿根雕的祭祖园大门,寓意大槐树后裔同门、同根、同祖、同心。建的古色古香,上面爬满了绿色的藤蔓植物。根雕大门上方是“大槐树寻根祭祖园”黑底金字的牌匾,外侧是临时搭设的“洪洞大槐树甲午年中元节祭祖大典”的红色拱门。右侧是名称标为“解手场”(原来押送移民途中,移民被反绑着双手,绳子链着,有人要方便,就要向押解官兵打报告,才能解开绳子方便,时间长了,人们都知道“解手”是要干啥,后来用“解手”代替了“方便”)的公厕和售票处。

买好门票,从大门检票口往里走,对着大门的就是用青砖灰瓦砌筑的仿古影壁墙,中间是由中央工艺美院原院长、著名书画家张仃老先生题写的金色“根”字浮雕,墙两端各有一段稍矮一点,往前成一定角度的合抱之势,就像祭祖园在热情拥抱来自天南海北的移民后代。两侧墙上篆书刻有左“饮水”,右 “思源”四字,寓意各方儿女饮水思源,不忘根本之意。有很多人在影壁墙前面合影,以作纪念。

绕过影壁墙,往里走就同源渠上面的三座桥是“莲馨桥”、“槐香桥”、“鹳鸣桥”三座石拱桥,各有寓意。从中间的槐香桥再往里就是有名的献殿。献殿面阔五间进深五间,单顶重檐十字歇山屋顶,青灰色的瓦加上上翘的飞檐显得古朴沉稳。殿周围一圈是汉白玉的栏杆,到了门前位置顺着台阶一直延伸到路面。拾阶而上进了献殿的大门,里面大红柱子上悬挂一副对联:“老鹳常牵游子意,古槐永系故园情。”从外往里两层上绿下红的帷幔,中间是一个仿古的供桌,上面摆满了香烛供品。整个大殿雕梁画栋,靠两边的梁上各挂着一个亮着的宫灯。此处应该是主祭祀人员的活动场所。

从献殿转出来,往后走就看见北面的“祭祖堂”大殿,包括祭祖堂、溯源阁、望乡阁在内的“一堂两阁”是整个祭祖园的核心。中间的大殿略高古朴雄伟,两侧的偏殿略矮显得秀气。祭祖堂两边围栏是雕刻精美的石栏板,为对称排列,上面雕有民间吉祥图案,柱头为含苞待放的莲花。站台两侧雕刻的24幅图案是中国传统的24孝故事。祭祖堂前面单设一个供桌摆着“显大槐树移民先祖之神位”的牌位。牌位后面紧挨着一排屏风,印有“继往开来,报本朔源”等对联。往下台阶上满铺大红地毯,中部较宽的平台上设有铜鼎香炉和香案,香案上面摆满了三牲五谷、水果、葱、藕等祭品。台阶两侧的栏杆上插着彩色的旗帜。大殿与献殿中间就是举行祭祖大典广场,广场东西两边各竖着一排五个红色充气柱子,上面印着五副与“寻根”有关的对联。广场上坐满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和专程来参加祭祀活动的移民后裔。我到的时候祭祖大典已经开始,前面领导致辞刚刚结束,正好到了邯郸来的移民后裔为移民祖先敬酒的环节。敬酒结束后相继还有歌舞、地方戏曲、威风锣鼓等精彩的演出。演出结束并施放了彩色的烟花后,各方游客有序进入祭祖堂进行拜祭。游客还可以从放在台阶上的笸箩拿取特殊的贡品——“石头饼”,据说当年移民祖先从山西出发的时候带的就是这种食品,吃了石头饼可以带来好运。进入祭祖堂,北侧居中神龛是“显大槐树移民先祖之神位”,两侧依次分列着1230个姓氏移民先祖牌位的供奉神橱,挤过摩肩接踵的人流分别找到了父亲和母亲姓氏的牌位,分别双手合十各磕了一个头,以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和对祖先的崇敬之情。

从祭祖堂出来后,我依次游览了西侧紧挨着的中华姓氏苑,西北角的洪崖古洞,正北的太极图。沿着石板铺就的小路往东走,从北往南依次看见的是地藏宝殿、大雄宝殿、广济寺。广济寺西面是仿移民签发处,古色古香大厅,对门居中摆放着一张红漆斑驳的公案,上面放着文房四宝和黑红令签,公案往里是一把古色古香的交椅。正中墙上悬挂着明代疆域图,左侧是大槐树移民示意图,右侧是大明洪洞迁民通告。看着这一切,仿佛听到了几百年前人们集中在大槐树下,呼儿唤女的出发场景。出来后跟着人流继续往东南走,就到了千年槐根、二代古槐和古大槐树处。一代大槐树早就因为洪灾冲毁了,钟楼前面的大槐树是后来新塑的。正好碰到东北来的一个旅游团,在大槐树下刚刚合影完毕,我便请其中一位中年人帮忙给我照一张相。那人没有推脱很痛快答应了,照完相我表示感谢,那人说:“来这里的都是一家人,不用客气。”

中午到民俗村吃了一碗山西卤面稍作歇息,随后出园,在门口的纪念品商店买了一把印有姓氏的工艺品纸扇,打道回府。

经过大槐树祭祖园一游,我也感触良多。无论你走多远,无论你在天涯还是在海角,大槐树永远都是你无法割舍的地方,因为那里有你无法遗忘的记忆。大槐树是我们的根。祖祖辈辈的记忆里永远都有大槐树的影子,大槐树上的老鹳窝将永远地留在移民后裔的心里。

作者:唐令军,无棣县柳堡镇人,现供职于北京世源科技工程有限公司。爱好文学,有多篇散文、诗歌发表于报刊杂志。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