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来有丨诗为心声,书为心画

此次我们邀请张来有先生为我们创作了3 幅作品,分别是《养德泽福》《澄怀观道》、《杨慎·临江仙》、《小品兰花》

1

养德泽福、澄怀观道

“养德泽福”,就是培养、形成好的德行,从而能够滋润你的福分。

张来有先生说:“四字布局上需均等安排,书写上用墨厚重,行笔速度较慢,此次书写笔法趋向清朝的刘墉,书法特点就是 行笔结构比较强烈,古拙。因 善于使用浓墨被世人称为'浓墨宰相’。”

张来有《养德泽福》榜书大字

“澄怀观道”,本是禅的境界,拈花微笑里领悟色相中微妙至深的禅境。这一禅境亦十分精妙地呈示了在审美主客体的交融升华中达到的最高审美境界。"澄观一心而腾踔万象",是中国人的文化心灵所深深领悟的一个审美主题。

书写要有轻重缓急,他说由于每个人的习惯不同,速度也会有所不同,他两次书写都偏向刘墉笔法,用墨厚重,较为含蓄。字划对比强烈,绵里藏针,貌丰骨劲。

张来有《澄怀观道》榜书大字

盖章落款的章分阴阳两章,姓盖上面,名盖下面,然后再盖“闲章”,闲章也叫“引首章”,且章字要小于落款字。

2

临江仙

《临江仙》出自明代文学家杨慎创作的一首词“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译文

滚滚长江向东流,不再回头,多少英雄像翻飞的浪花般消逝。争什么是与非、成与败,都是短暂不长久。只有青山依然存在,依然的日升日落。江上白发渔翁,早已习惯于四时的变化。和朋友难得见了面,痛快的畅饮一杯酒。古往今来的纷纷扰扰,都成为下酒闲谈的材料。

赏析

这是一首咏史词,借叙述历史兴亡抒发人生感慨,豪放中有含蓄,高亢中有深沉。

从全词看,基调慷慨悲壮,意味无穷,读来令人荡气回肠,不由得在心头凭添万千感慨。在让我们感受苍凉悲壮的同时,这首词又营造出一种淡泊宁静的气氛,并且折射出高远的意境和深邃的人生哲理。

作者试图在历史长河的奔腾与沉淀中探索永恒的价值,在成败得失之间寻找深刻的人生哲理,有历史兴衰之感,更有人生沉浮之慨,体现出一种高洁的情操、旷达的胸怀。我们在品味这首词的同时,仿佛感到那奔腾而去的不是滚滚长江之水,而是无情的历史;仿佛倾听到一声历史的叹息,于是,在叹息中寻找生命永恒的价值。

创作

张来有《杨慎·临江仙》六尺

此次采用行书的笔译,古语道“书为心声”, 书写的过程也有节奏,抑扬顿挫,速度调节,都很重要。在章法上,行字距离要把握好,字字不连。

3

小品兰花

孙先生主要创作书法,那为什么要画兰花呢?

1

民间有一种说法“一生兰,半生竹”,虽然兰竹简单,但是想把它画好,非常难。

2

喜欢兰花素有“君子”之称的高尚品德。

3

“画兰”即“写兰”,古人云“写兰”目的为了提高自身写书法时候的质感,写兰花是为了更好的提高书法。

在画兰花时首先调墨、蘸墨,然后遵循其绘画规则。

宋代画家赵孟坚创出:一笔长、二笔短、三笔“破凤眼”的写兰规则,概括了草本植物的生长规律,结构上注意兰叶穿插的位置,一“巧”,二“雅”,淡墨写兰花,浓墨点花蕊,孙先生在“写兰”完成时,横幅以“一香已足压千红”书法相称,竖幅以“香气因风度,清声带雨来” 书法相称,使小品兰花整张图更为生动,和谐。

兰花在创作上叶子不是很多,所以穿插会相对更难一些,希望想要学习的朋友,多看一下兰花谱,多向古人学习,向传统讨消息。将兰花画的更加形象。

作品欣赏

最后,张来有先生强调:“书法是我国的国粹,在全国两会上百余名政协委员联名倡议“写好中国字,做好中国人”,令我们高兴的是如今书法已经逐渐走进课堂,这将是我们全民族非常自豪的一件事,希望大家都能继承和发扬我们中国的传统书法,为新时代作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