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与你朝夕相处的人,你认识吗?
面对同一件事情时,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处理办法。比如上班高峰期,交通拥堵,大家都赶时间时,不小心产生了车辆刮擦,有的人看事故比较轻,便协商以最快的方式解决,互不耽误彼此时间;而有的人无论事故大小,不是先解决问题,而是下车痛骂发泄情绪,让原本就堵车的道路更是堵上加堵。
面对这些事情时,看似是因为发生的事件引起了我们的情绪变化,实际上这些情绪却是我们主动选择的。
巴浦洛夫曾做过一个实验,在实验中,狗将铃声与喂食进行了关联,听到铃声便会分泌唾液,这是经典条件反射的著名例子。
当我们在面对一些事情时,也会条件反射似的做出一些反应,而非通过理智思考做出决定。这与我们过去习惯的问题处理模式和归因模式有关系,但我们很少会意识到。
当然了,这并不代表我们目前处理问题的方法有问题,但如果你觉得自己不快乐,甚至有些抑郁时,那你需要思考一下:是谁让我陷入了目前的处境?
要认识到这个问题,我们有必要先认识一下自己,也就是进行自我认知。
在心理学上,自我认知是自我意识的认知成分,既是自我意识的首要成分,也是自我调节控制的心理基础,包括自我感觉、自我概念、自我观察、自我分析和自我评价这几个部分。能够有效进行自我认知,是个人获取幸福感和成就感的重要途径。
个体在进行自我认知时,可以尝试以下三种方法:
01 了解自己的人格结构
心理学上,将人格结构分为儿童自我状态、父母自我状态、成人自我状态,三种状态没有好坏之分,每一种状态都是必须的。
儿童自我状态的形成受童年时父母养育方式的影响,所有我们童年时体验过情感都是构成这一状态的因素;父母自我状态是指从出生开始,我们从父母那里学到的所有价值观、道德观、是非观等;成人自我状态则是指用理性而非情绪化的方式来行事。
处于儿童自我状态时,人会忘记自己的实际年龄,做出和幼年时的自己一样的举动;处于父母自我状态时,有的人在行为上会表现的像父母,有的人则是将父母内化为法官,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评判。
每个人都会有处于儿童自我状态和父母自我状态的时候,但如果我们想要学到更多关于自我的新知识,则要尽量减少处于这两种状态的时间,让自己处于成人自我状态中。
02 真诚回应当下的每个需求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一书中写道:所谓活得真实,就是真诚回应地回应当下的需求。
当面临选择时,比如去哪个学校读大学、学什么专业、找什么工作、什么时间结婚等,有的人会习惯于听从父母的建议,但遇到挫折时、生活不顺时,却习惯于埋怨父母,因为是替自己做的决定。
可是当我们做出顺从父母建议的决定时,与其说是父母强势,不如说是自己胆小、懦弱,不敢承担责任:不敢承担“忤逆”父母独自做决定的责任,也不敢承担做出决定后可能面临的风险。
要想有正确的自我认知,需要从回应自己每一个真实的需求开始,当遇到选择时,不妨问问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从心决定。
03 提高情商,学会共情
为什么要提高情商呢?因为高情商的人一般能够清晰认识到自我,有效认识自己的情绪并进行管理。一个高情商的人,很少有冲动行事的时候,他们能够自我控制,并懂得延迟满足。
人们都喜欢情商高的人,而一个高情商的人能够辨识他人的感受,也就是可以与他人产生“共情”。
心理学上对于共情的定义是:个体在观察他人的行为和情绪反应时,自动化地感染对方的情绪,并且引起自身类似的情绪反应。
提高共情能力,要学会从自我中跳出,对周围人的情绪进行觉察,遇事时不冲动解决,而是先体察自己和对方的情绪,提高我们的情绪敏感度。
自我认知的过程是一个艰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仅可以通过自己的力量去改变,也可以借助书本和专业的咨询。改变不易,但当我们发自内心接受这一切,就会带来真正的改变。
心理咨询师推荐:乐天心理专家咨询师 白祯臻
作者:于彤彤
插画:王雅琴
编辑:乐天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