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紫芝和他的《竹坡词》(三)

周紫芝和他的《竹坡词》(三)

程家林

3

先生填词,自有渊源。其《鹧鸪天》(楼上缃桃一萼红)题曰:“予少时酷喜小晏词故其所作时有似其体制者此三篇是也晚年歌之不甚如人意聊载于此为长短句体之助云。”可知,他的词取法晏几道。晏几道前半生,是一位翩翩公子,所见者皆歌舞升平。故用色彩浓厚之笔,表现富贵气象。故其词秾丽华贵。如《鹧鸪天》:

彩袖殷勤捧玉钟,当年拚却醉颜红。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  从别后,忆相逢,几回魂梦与君同。今宵剩把银釭照,犹恐相逢是梦中。

《生查子》:

金鞍美少年,去跃青骢马。牵系玉楼人,绣被春寒夜。消息未归来,寒食梨花谢。无处说相思,背面秋千下。

《临江仙》:

旖旎仙花解语,轻盈春柳能眠。玉楼深处绮窗前。梦回芳草夜,歌罢落梅天。  沉水浓熏绣被,流霞浅酌金船。绿娇红小正堪怜。莫如云易散,须似月频圆。 

读完这此词,我们再看看先生的词,从中可以看出两人相承关系。如《鹧鸪天》三首:

楼上缃桃一萼红。别来开谢几东风。武陵春尽无人处,犹有刘郎去后踪。   香阁小,翠帘重。今宵何事偶相逢。行云又被风吹散,见了依前是梦中。

彩鹢双飞雪浪翻。楚歌声转绿杨湾。一川红旆初衔日,两岸朱楼不下帘。   栏倚处,玉垂纤。白团扇底藕丝衫。未成密约回秋水,看得羞时隔画檐。

花褪残红绿满枝。嫩寒犹透薄罗衣。池塘雨细双鸳睡,杨柳风轻小燕飞。   人别后,酒醒时。午窗残梦子规啼。尊前心事人谁问,花底闲愁春又归。

竹坡词中与小山词风调相近的作品,并不只有这三首,其它如:

荷气吹凉到枕边。薄纱如雾亦如烟。清泉浴后花垂雨,白酒倾时玉满船。   钗欲溜,髻微偏。却寻霜粉扑香绵。冰肌近着浑无暑,小扇频摇最可怜。(《鹧鸪天》)

一点残釭欲尽时。乍凉秋气满屏帏。梧桐叶上三更雨,叶叶声声是别离。   调宝瑟,拨金猊。那时同唱鹧鸪词。如今风雨西楼夜,不听清歌也泪垂。(《鹧鸪天》)

学画双蛾苦未成。鬓云新结翠鬟轻。伴人歌笑已多情。   飞絮乱花闲院宇,舞鸾歌凤小娉婷。阳关休唱断肠声。(《浣溪沙》)

我们亦能从中寻觅到小山词的影子。

先生大部分词是飘零一生、孤独寂寞之情的流露。虽没有刻意展示艺术技巧,但仍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艺术成就。孙兢《竹坡老人词序》:“(竹坡词)清丽婉曲,当□□是岂苦心刻意而为之者哉?”他的词,由晏几道入,小山词的秾丽风格,亦一并高真模仿。后来,由于屡试不第,命运艰舛,变模仿为直抒胸臆,秾丽之风不在适宜表达悲凉酸楚之情。故“刊除秾丽,自为一格。”风格为之一变。至于“婉曲”,毛晋《竹坡词跋》:“紫芝尝评王次卿诗云:如江平风霁,微波不兴,而汹涌之势,澎湃之声,固已隐然在其中,其词约略似之。”可作为它的注脚。所谓“汹涌之势,澎湃之声”,寓于“江平风霁,微波不兴”之中,实则是一种含蓄委婉、沉郁悲凉的风格。

一、触景生情,融情入景,创造出凄清、衰飒的意境,烘托和渲染了自己羁旅行役、孤独落寞的情怀,是形成竹坡词风格的一项重要的艺术手法。诗歌是用来表情达意的。这种情意是人受到一定的感动才能产生的。“情动于中而形于言”,人将受到感动而产生的情意表达出来,这就是诗歌。那什么东西能使人“情动于中”?锺嵘《诗品序》里指出:

若乃春风春鸟,秋月秋蝉,夏云暑雨,冬月祁寒,斯四候之感诸诗者也。嘉会寄诗以亲,离羣托诗以怨。至于楚臣去境,汉妾辞宫,或骨横朔野,或魂逐飞蓬;或负戈外戍,杀气雄边;塞客衣单,孀闺泪尽;文士有解佩出朝,一去忘返;女有扬娥入宠,再盻倾国;凡斯种种,感荡心灵,非陈诗何以展其义?非长歌何以骋其情?

感动人的外部动因有两个,一是大自然的变化,二是人世间的情事。在大自然变化当中,最能感动人的莫过于暮春、深秋的季节变化。因为他们最能引起文人士大夫的人生感慨。所以,伤春、悲秋成为最能感动人诗歌作品内容。如: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屈原《湘夫人》)

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王勃《山中》)

秋风吹渭水,落叶满长安。(贾岛《忆江上吴处士》)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李煜《浪淘沙》)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晏殊《蝶恋花》)

乱影翻窗,碎声敲砌,愁人多少。(王沂孙《水龙吟·落叶》)

人们伤春、悲秋,并不是暮春、深秋本身可伤可悲,而是人们在此时节,看到落花、落叶,容易引起某种伤感。或伤人生之秋,或悲国运之秋。先生的词,特别善于铸炼这种融入亲身感受、具有真情实感的凄清、衰飒的意境。如《汉宫春·己未中秋作》:

秋意还深,渐银床露冷,梧叶风高。婵娟也应为我,羞照霜毛。流年老尽,漫银蟾、冷浸香醪。除尽把,平生怨感,一时分付离骚。   伤心故人千里,问阴晴何处,还记今宵。楼高共谁同看,玉桂烟梢。南枝鹊绕,叹此生、飘转江皋。须更约,他年清照,为人常到寒宵。

1139年中秋的晚上,秋风吹拂,露水洒落在井栏上,透出一丝清冷的寒意。词人月下独酌,由季节的“秋意还深”,想到人生的“流年老尽“,满鬓霜毛。从而又想到游历千里之外的故交。又由梧叶飘落,想到他漂泊不定的生活,如乌鹊飞绕南枝、如浮萍漂转江皋。这种触景生情、借景抒情的手法,竹坡词中俯拾皆是。如《好事近》:

秋意总关愁,那更与君清别。从此共谁同醉,恨老来风月。   遥知笏板笑看云,江边醉时节。应为老人回首,记白头如雪。

每当秋风萧杀之时,词人总是感叹“白头如雪”的风烛残年,也勾起自己“独在异乡为异客”的孤寂情绪。暮春时节,落英缤纷。词人时常慨叹人生无常,命运艰舛。如《醉落魄》:

柳边池阁,晚来卷地东风恶。人生不解频行乐。昨日花开,今日风吹落。杨花却似人飘泊。春云更似人情薄。如今始信从前错。为个蝇头,轻负青山约。

昨日盛开的杨花,今天已被风吹落。词人联想到人生漂泊,犹如这杨花飘落。《阮郎归》亦是以杨花飞落比喻飘零的人生。词曰:

酴醾花谢日迟迟。杨花无数飞。章台侧畔尽风吹。飘零无定期。   烟漠漠,草萋萋。江南春尽时。可怜踪迹尚东西。故园何日归。

又有《阮郎归·西湖摘杨梅作》,词人通过对杨梅描写,想到漂泊人生的酸甜苦辣,进而产生思乡的念头:

西湖山下水潺潺。满山风雨寒。枝头红日绕斓斑。越梅崔晓丹。   连翠叶,拥金盘。玉池生乳泉。此生三度试甘酸。欲归归尚难。

《天仙子》则是抒情主人公在大雪纷飞的晚上,看到树上有冻得昏昏欲睡的(两只)小鸟,想到与友人或家人分手后,自己的孤独寂寞:

雪似杨花飞不定。枝上冻禽昏欲瞑。寒窗相对话分飞,箫鼓静。灯炯炯。一曲阳关和泪听。   酒入离肠愁欲凝。往事不堪重记省。劝君莫上玉楼梯,风力劲。山色暝。忍看去时楼下径。

二、善用形象贴切的比喻,是先生词风“婉曲”的又一艺术手法。比喻就是用具体可感的形象物,来比喻抽象的情感或某种抽象道理。从而使诗歌更加生动、感人。罗大经《鹤林玉露·乙编》卷一:

诗家有以山喻愁者,杜少陵云:“忧端如山来’澒洞不可掇”;赵嘏云:“夕阳楼上山重迭,未抵春愁一倍多。”是也。有以水喻愁者,李颀云:“请量东海水,看取浅深愁。”李后主云:“问君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秦少游云:“落红万点愁如海。”是也。贺方回云:“试问闲愁知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盖以三者比愁之多也。尤为新竒,兼兴中有比,意味更长。

以上是以具体的山水形象比喻抽象的愁绪,使抽象的愁绪具体可感,亦使读者感受到它之分量。亦有用比喻来写景的,魏庆之《诗人玉屑》卷三:

唐僧多佳句,其琢句法比物以意而不指言一物,谓之象外句。如无可上人诗曰:“听雨寒更尽,开门落叶深。”是落叶比雨声也。又曰:“微阳下乔木,逺烧入秋山。”是微阳比逺烧也。用事琢句,妙在言其用而不言其名耳。

用雨声比落叶声,用远烧比残阳,都是用来写景的。

还有一种特殊的比喻,被称作“比拟”,是用物比人或用人比物。用法与作用,同于比喻。如魏庆之《诗人玉屑》卷九:

白乐天女道士诗云:“姑山半峯雪,瑶水一枝莲。”此以花比美妇人也。东坡海棠云:“朱唇得酒晕生脸,翠袖巻纱红映肉。”此以美妇人比花也。山谷酴醿云:“露湿何郎试汤饼,日烘荀令炷炉香。”此以美丈夫比花也。山谷此诗出竒,古人所未有,然亦是用荷花似六郎之意。

比喻作为诗歌的表现手法,我国的诗经中就出现了。如《周南·桃夭》: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诗以桃比喻少女。又《召南·鹊巢》:

维鹊有巢,维鸠居之。之子于归,百两御之。

维鹊有巢,维鸠方之。之子于归,百两将之。

维鹊有巢,维鸠盈之。之子于归,百两成之。

诗以鸠侵占鹊巢比喻男子安好家,等待女子的到来。《毛诗序》总结道:“故诗有六义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比,就是比喻。

先生继承了传统诗歌的优良传统,汲取了优秀的表达方式和表现手法,其中就包括比喻(比拟),并在《竹坡词》中大量实践和广泛应用。词中明喻、暗喻,不胜枚举。如:

人是岭头云,聚散天谁管。君似孤云何处归,我似离群雁。(卜操作数席上送王彦猷)

浮生正似风中雪。(醉落魄)

情似游丝,人如飞絮。(踏莎行)

水远山长何处去,欲行人似孤云。(临江仙)

自是月娥肌骨,似玉壶香雪。(好事近)

杨花却似人飘泊。春云更似人情薄。(醉落魄)

以上这些,都是人物相比。或是把人比作浮云,“人是岭头云”;或是把人比作飞雪,“浮生正似风中雪”;或是把人比作落花,“情似游丝,人如飞絮”。以物喻物,词人亦常用这些意象,来表达情感。如:

江头雪似杨花落。(《醉落魄》)

东风歇。香尘满院花如雪。花如雪。(《秦楼月》)

周郎原是个中人,如今鬓如雪。(《好事近》)

春似酒杯浓,醉得海棠无力。(《好事近·海棠》)

“江头雪似杨花落”,以落花喩飞雪;“香尘满院花如雪。花如雪”,又用飞雪比落花;还取雪之白,喻鬓之白;用酒之浓比春之浓。比喻中的借喻手法,词人用得亦得心应手,驾轻就熟。如:

嫦娥莫是见人羞。(《浣溪沙·今岁冬温近腊无雪而梅殊未放戏作浣溪沙三迭以望发奇秀》)

东昏觑得玉奴羞。(《浣溪沙》)

只在仙人碧玉壶。(《采桑子·雨后至玉壶轩》)

翠蛾懒画妆痕浅。香肌得酒花柔软。(《菩萨蛮》)

醉肌玉软花柔。(《西江月》)

河阳花县锦屏铺。(《小重山·方元相生日》)

第一例用嫦娥青女比拟白雪;第二例用玉奴比喻梅花;第三例用仙人的碧玉壶,比喻玉壶轩的景致;四、五两例以花喻美女。第六例用河阳县令潘岳比喻钱塘县令方元相,以表达称美之意。这些比喻都形象贴切。

总结词中的比喻,我们可以看出,因为屡试不第,生活艰难,四处漂泊,命运坎坷,词人通常喜欢用“飞雪”、“落花”、“浮云”等意象作为表情达意的喻体,从而使自己的情感表现的更加形象。

三、运用典故,使作品委婉含蓄,亦是先生常用的艺术手法。

所谓用典,就是“用较少的词语拈举特指的古事或古语以表达较多的今意。”这是一个古老的修辞手法。因为它能使作品委婉含蓄,饶有意味,文人们都争相运用这一手法,魏晋时已蔚成风气。对是否用典,历来看法不一。锺嵘在《诗品》中就提出反对意见:

至乎吟咏情性,亦何贵于用事?“思君如流水”,既是即目;“髙台多悲风”,亦唯所见;“清晨登陇首”,羌无故实;“明月照积雪”,讵出经、史。观古今胜语,多非补假,皆由直寻。

黄庭坚主张“点铁成金”、“脱胎换骨”,不仅赞同用典,而且还强调无一字无来处。“老杜作诗,退之作文,无一字无来处。”他推崇杜诗韩文,在他看来,就是二人极善于用典,几乎到了“无一字无来处”的程度。而陆游则持相反的意见,《老学庵笔记》卷七:“今人解杜诗,但寻出处,不知少陵之意,初不如是。……盖后人元不知杜诗所以妙绝古今者在何处,但以一字亦有出处为工。如西昆酬唱集中诗,何曾有一字无出处者,便以为追配少陵,可乎?且今人作诗,亦未尝无出处,渠自不知,若为之笺注,亦字字有出处,但不妨其为恶诗耳。”王国维一方面反对代字:

词忌用代字。美成解语花之‘桂华流瓦’,境界极妙,惜以‘桂华’二字代‘月’耳。梦窗以下,则用代字更多。其所以然者,非意不足,则语不妙也。盖意足则不暇代,语妙则不必代。此少游之‘小楼连苑’、‘绣毂雕鞍’所以为东坡所讥也。

认为不用典反而好:

以长恨歌之壮采,而所隶之事只小玉双成四字,才有余也。梅村歌行则非隶事不办。白吴优劣即于此见。

另一方面对辛弃疾的贺新郎(大量运用了典故)大加赞赏:

稼轩贺新郎词“送茂嘉十二弟”,章法绝妙,且语语有境界,此能品而几于神者。然非有意为之,故后人不能学也。

所以,用典与否,主要看典故在诗歌中是否起到积极作用。《竹坡词》中的用典,归纳起来,有如下作用:

一是以简驭繁,用历史上的故事或传说,或优秀杰出人物,比喻现今人物,而避免了多方繁琐介绍,或因褒奖而略有谄媚奉承之嫌。这主要用在赠行和贺寿词中。如《减字木兰花·晁别驾生日》:

当年文伯。曾是东坡门下客。文采风流。奕叶传芳总未休。   为公持酒。愿祝彩衣无限寿。归觐枫宸。剩醉长安几度春。

词人用老莱子年七十“戏彩娱亲”的故事,来称赏晁别驾的孝道,并有祝其长寿的愿望。同样的还有《鹧鸪天·李彦恢生日》:

尊酒年年乐事多。古铜犹得几摩挲。他时人物君须记,玉笋班中李泰和。   烦翠袖,把金荷。功名余事且高歌。新来学得长生诀,写就黄庭不换鹅。

词中用后汉书蓟子训传“与一老公共摩挲铜人”的故事,而寓祝寿之意。另外有《小重山·方元相生日》:

碧玉山围十里湖。水云天共远,戏双凫。河阳花县锦屏铺。人不老,长日在蓬壶。   一笑且踟蹰。会骑箕尾去,上云衢。十分深注碧琳腴。休惜醉,醉后有人扶。

方元相时令钱塘。词人故用晋书潘岳传中潘岳为河阳令,遍树花卉果木的记载,来称美方元相。

二是避免直率,使表达更加雅驯、委婉。如《鹧鸪天》:

荷气吹凉到枕边。薄纱如雾亦如烟。清泉浴后花垂雨,白酒倾时玉满船。   钗欲溜,髻微偏。却寻霜粉扑香绵。冰肌近着浑无暑,小扇频摇最可怜。

用蜀后主孟昶洞仙歌中“冰肌玉骨,自清凉无汗”和李白清平调:“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来夸美所咏之人。显得典雅含蓄。又如《西江月》:

画幕灯前细雨,垂莲盏里清歌。玉纤持板隔香罗。不放行云飞过。   今夜尘生洛浦,明朝雨在巫山。羞蛾且莫斗弯环。不似司空见惯。

作者用列子汤问中秦青歌声响遏行云的传说,来比喻歌女美妙动听的声音。又引用曹植洛神赋和宋玉高唐赋,以洛神和巫山神女喻歌女之美貌。其它如《南柯子》:

白羽传觞急,金鞍跃马迟。云间彩凤看双飞。飞上碧梧枝上、稳双栖。   林下风流女,堂东坦腹儿。此郎标韵世间稀。好为伯鸾举案、又齐眉。

用《世说新语·贤媛》“王夫人神情散朗,故有林下风气”和雅量中“东床逸少”事,说明词中男女主人公性情、风度之般配;又用《后汉书》梁鸿妻“举案齐眉”事,称美二人夫妻恩爱。

三是以故实或化用前人佳句,表达作者内心之真实情感。如《水调歌头·丙午登白鹭亭》:

岁晚念行役,江阔渺风烟。六朝文物何在,回首更凄然。倚尽危楼杰观,暗想琼枝璧月,罗袜步承莲[四]。桃叶山前鹭,无语下寒滩。     潮寂寞,浸孤垒,涨平川。莫愁艇子何处,烟树杳无边。王谢堂前双燕,空绕乌衣门巷,斜日草连天。只有台城月,千古照婵娟。

用“琼枝璧月”、“罗袜步承莲”等南京历史上的繁华故实,与当今燕子“空绕乌衣门巷”的凄然景象作对比,透露出词人对故国江河日下的隐忧。又如《生查子》:

新欢君未成,往事无人记。行雨共行云,如梦还如醉。   相见又难言,欲住浑无计。眉翠莫频低,我已无多泪。

“新欢君未成,往事无人记。”反用了秦观《满庭芳》(碧水惊秋):“伤怀,增怅望,新欢易失,往事难猜。”秦观易失的是新欢,意味着主人公曾经欢会过,有过难猜的往事。而《生查子》中,主人公却新欢未成。此处反用转深。还有《减字木兰花·雨中熟睡》:

快风消暑。门近雨边梅子树。昼梦腾腾。急雨声中唤不醒。轻衫短箑。林下日长聊散发。无计医贫。长作云山高卧人。

用谢安石隐居东山事,反映词人归隐之思。

四是唤起读者联想,使情感表达更丰富、更深刻、更含蓄。如

《水调歌头·十月六日于仆为始生之日戏作此词为林下一笑世固未有自作生日词者盖自竹坡老人始也》:

白发三千丈,双鬓不胜垂。人间忧喜如梦,老矣更何之。蘧玉行年过了,未必如今俱是,五十九年非。拟把彭殇梦,分付与痴儿。   君莫羡,客起舞,寿琼卮。此生但愿,长遣猿鹤共追随。金印借令如斗,富贵哪能长久,不饮竟何为。莫问蓬莱路,从古少人知。

起句直接引用李白《秋浦歌》的“白发三千丈”。李诗此句之後紧接着是“缘愁似个长”。词人在这里表面上引用的是第一句,而他的用意却坐实在第二句上。表达的是六十年来忧喜如梦给他带来的愁苦,从而产生了看破红尘想法。下面引用蘧瑗事,解释了产生这一想法的原因。蘧瑗,字伯玉,谥成子。年五十而知四十九年非。卫大夫史鳅知其贤,屡荐于灵公,皆不用。此处作者自比蘧瑗,有贤而被遗之意。又如《水调歌头·王次卿归自彭门中秋步月作》:

濯锦桥边月,几度照中秋。年年此夜清景,伴我与君游。万里相随何处,看尽吴波越嶂,更向古徐州。应为霜髯老,西望倚黄楼。      天如水,云似扫,素魂流[五]。不知今夕何夕,相对语羁愁。故国归来何事,记易南枝惊鹊,还对玉蟾羞。踏尽疏桐影,更复为君留。

词中引用诗经绸缪“今夕何夕,见此良人。子兮子兮,如此良人何”。以“良人”比喻友人王次卿。

四、精于对偶,工整自然,亦是竹坡词颇受人称道的艺术手法。

对偶是文学发展到一定阶段、人为的艺术加工的产物。虽然刘勰說:

造化赋形,支体必双;神理为用,事不孤立。夫心生文辞,运裁百虑,髙下相湏,自然成对。

认为语言就像人和动物一样,一生下来,手脚都是成双成对的。自从有了语言,就有对偶。但他接下来又说:

易之文系,圣人之妙思也;序干四徳,则句句相衔,龙虎类感,则字字相俪;乾坤易简,则宛转相承;日月往来,则隔行悬合。虽句字或殊,而偶意一也。

对偶不是自然形成的,是圣人妙思,人为加工而得来的。上古文字的产生,诗歌的起源,都证明了这一点。

文学发展初期,无论是诗歌,还是散文,它们都是以散行为主。诗经时代,开始有了对偶的记录。如“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采薇》)再到汉大赋和魏晋小赋时期,对偶已成为一种重要的修辞手法了。到了唐代律诗体形成后,对偶更是一个标志性、强迫性的规则,是必须遵守的。所以,诗中的对偶要求比较严格。后来的词,由于体裁的特殊性,对对偶的要求没有律诗严格。但历代词人,在词中必须对偶或可以对偶的地方,都运用对偶手法,以增添作品的美感。或写景,或抒情。如:

青箬笠,绿蓑衣。(张志和《渔歌子》)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忆江南》)

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李璟《浣溪沙》)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浣溪沙》)

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柳永《望海潮》)

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晏几道《临江仙》)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苏轼《水调歌头·丙辰中秋》)

柳外青骢别后,水边红袂分时。(秦观《八六子》)

竹坡词中的对偶手法的运用,亦给读者留下深刻映象。如:

天如水,云似扫。(《水调歌头》)

杨花却似人飘泊,春云更似人情薄。(《醉落魄》)

青衫如雾,玉肌似削。(《永遇乐》)

情似游丝,人如飞絮。(《浪淘沙》)

絮尽柳成空,春去花如扫。(《西江月·西窗见剪榴花》)

清泉浴后花垂雨,白酒倾时玉满船。(《鹧鸪天》)

雪浪溅翻金缕袖,松风吹醒玉酡颜。(《摊破浣溪沙·茶词》)

这些句子,不仅对仗工整,而且还将比喻手法运用其间,增强了整个作品的艺术效果,亦凸显出词人的巧妙构思。对仗中,作者还善于运用数量词,如:

一点离情深似海,万重凄恨黯如秋。(《浣溪沙》)

一尺鲈鱼新活计,半蓑烟雨旧衣冠。(《浣溪沙·和陈相之题烟波图》)

一川红旆初衔日,两岸朱楼不下帘。(《鹧鸪天》)

千迭岫,万重波。(《鹧鸪天·重九登醉山堂戏集前人句》)

一点人间深意,数声柳下轻讴。(《西江月》)

一簪华发,满襟离恨。(《青玉案》)

风里一池杨柳,月边满树梨花。(《朝中措》)

细雨一帘春恨,东风满地桃花。(《清平乐》)

以“一点”对“万重”(浣溪沙)、对“数声”(西江月);以“一尺“对”“半蓑”(浣溪沙);又用“一川”对“两岸”(鹧鸪天);“一簪”对“满襟”;“一池”对“满树”;“一帘”对“满地”。对偶中,富于变化,毫无呆板的感觉。迭字的运用,又增添了对仗句子声调的美感。如:

秋渺渺,夜沉沉。(《鹧鸪天·和孙子绍菊花词》)

袅袅云梳小髻堆。涓涓秋净眼波回。(《鹧鸪天·和刘长孺有赠》)

烟漠漠,草萋萋。(《阮郎归》)

新愁黯黯,归路迢迢。(《朝中措》)

其余对偶句,像:

翡翠钗头摘处,鸳鸯枕上醒时。(《西江月·席上赋双荔子》)

林外野塘烟腻。衣上落梅香细。(《宴桃源》)

调宝瑟,拨金猊。(《鹧鸪天》)

人别后,酒醒时。(《鹧鸪天》)

蕙帐春浓,兰衾日暖。(《水龙吟·题梦云轩》)

池塘雨细双鸳睡,杨柳风轻小燕飞。(《鹧鸪天))

今夜尘生洛浦,明朝雨在巫山。(《西江月》)

银床露冷,梧叶风高。(《汉宫春·己未中秋作》)

沉犀弄水,浓麝含熏。(《汉宫春·别乘赵李成》)

雾帐兰衾暖,熏炉宝篆浓。(《南柯子》)

白羽传觞急,金鞍跃马迟。(《南柯子》)

林下风流女,堂东坦腹儿。(同上)

云涛万顷,翠巘千重。(《朝中措·二妙堂落成二十余年》)

江绕淮城,云昏楚观。(《潇湘雨夜·和潘都曹九日词》)

楚尾江横,斗南山秀。(《潇湘雨夜·二妙堂作》)

细草摇风,小荷擎雨。(《永遇乐·五日》)

艾虎钗头,菖蒲酒里。(同上)

梦里新欢,年时旧约。(《踏莎行》)

鹊报寒枝,鱼传尺素。(《踏莎行·谢人寄梅花》)

柳外朱桥,竹边深坞。(同上)

泉生幽谷,水满平田。(《雨中花令·吴兴道中颇厌行役作此曲寄武林旧交》)

这些对句,无不工整自然,即使是流水对,“人别后,酒醒时”,字面亦是极其工整。除两句对偶外,《竹坡词》中还有很多句中自对,以结构相同的两个词语,组成一个联合结构的词组。如:“鸾飞凤舞”、“袅红萦素”、“飞絮乱花”、“琼枝璧月”、“绛阙清都”、“残膏剩馥”、“云窗雾阁”、“云深海阔”、“遇坎乘流”、“鹤长凫短”、“风静云收”、“断云飞雨”、“浅鬟浓黛”、“水远山重”、“银涛翠壁”、“撒盐飞絮”、“月眉星眼”、“愁歌怕舞”、“水亭烟树”、“浅匀深注”、“雪茧红蚕”、“吴头楚尾”、“水远山长”、“水边林下”、“短蓑长钓”,等等。

五、冯煦六十一家词选例言曰“至竹坡、无住诸君子出,渐于字句间凝练求工”。通览《竹坡词》,我们感到在语言凝练的总体语言风格中,先生又能做到雅不避俗。表现出先生语言的丰富多样性,和驾驭语言的能力。一些作品,特别是运用典故的词作,尤显典雅蕴藉、清新流畅。如《水龙吟·天申节祝圣词》:

黄金双阙横空,望中隐约三山眇。春皇欲降,渚烟收尽,青虹正绕。日到层霄,九枝光满,普天俱照。看海中桃熟,云幡绛节,冉冉度、沧波渺。   遥想建章宫阙,□熏风、月寒清晓。红鸾影上,云韶声里,蒙天一笑。万国朝元,百蛮款塞,太平多少。听尧云深处,人人尽祝,似天难老。

此词上阕描写了三山仙境一片祥和、欢乐的景象。下阕用“□熏风、月寒清晓。”写高宗的出世;用“红鸾影上,云韶声里,蒙天一笑。”叙述高宗的大婚;以“万国朝元,百蛮款塞,太平多少。”颂高宗的登基;以“听尧云深处,人人尽祝,似天难老。”来表示祝寿。词中运用了左转、史记、汉书和一些子部、集部书,以表称颂之意。又如《减字木兰花·晁别驾生日》:

当年文伯。曾是东坡门下客。文采风流。奕叶传芳总未休。   为公持酒。愿祝彩衣无限寿。归觐枫宸。剩醉长安几度春。

“文采风流,奕叶传芳总未休”,词人化用了曹植王仲宣诔“伊君显考,奕叶佐时”和唐祖君彦檄洛州文“富贵以重当年,忠贞以传奕叶”之句;“愿祝彩衣无限寿”则用老莱子“戏彩娱亲”的故事,以表祝寿之意。其它如《西江月》:

画幕灯前细雨,垂莲盏里清歌。玉纤持板隔香罗。不放行云飞过。   今夜尘生洛浦,明朝雨在巫山。羞蛾且莫斗弯环。不似司空见惯。

《汉宫春·别乘赵李成以山谷道人反魂梅香材见遗明日剂成下帏一炷恍然如身在孤山雪后园林水边篱落使人神气具清又明日乃作此词歌于妙香寮中亦仆西来一可喜事也》:

香满香奁,看沉犀弄水,浓麝含熏。荀郎一时旧事,尽属王孙。残膏剩馥,须倾囊、乞与兰孙。金兽暖,云窗雾阁,为人洗尽余醺。   依稀雪梅风味,似孤山尽处,马上烟村。从来甲煎浅俗,哪忍重闻。苏台燕寝,下重帏、深闭孤云。都占得,横斜乱影,伴他月下黄昏。

无论是否运用典故,这些作品无不具有典雅之特性。

先生较多的,还是通俗易懂、语脉贯畅如脱口而出的词作。正如陈廷焯所称的:“语浅情深,不着力而自胜。”如《木兰花》:

江头雨后山如髻。催送新凉风有意。月来杨柳绿阴中,秋在梧桐疏影外。   小窗纹簟凉如水。岁岁年年同此味。眼前不忍对西风,梦里更堪追往事。

《西江月》:

罗袖云轻雾薄,醉肌玉软花柔。相逢不道有春愁。只道春来微瘦。   一点人间深意,数声柳下轻讴[二]。带将离恨上归舟。肠断月斜时候。

《醉落魄》:

柳边池阁,晚来卷地东风恶。人生不解频行乐。昨日花开,今日风吹落。   杨花却似人飘泊。春云更似人情薄。如今始信从前错。为个蝇头,轻负青山约。

《生查子》:

春寒入翠帷,月淡云来去。院落半晴天,风撼梨花树。   人醉掩金铺,闲倚秋千柱。满眼是相思,无说相思处。

先生填词,还不避俚俗,以不用装饰之字的口语,使作品更加明白晓畅,更适宜直接抒发内心情感。如《减字木兰花》:

春闲昼永。城下江深山倒影。净扫风埃。收拾烟光入句来。   短窗闲倚。身是浮云门似水。谁伴余年。结得青山一个缘。

《醉落魄》:

江天云薄。江头雪似杨花落。寒灯不管人离索。照得人来,真个睡不着。    归期已负梅花约。又还春动空飘泊。晓寒谁看伊梳掠。雪满西楼,人在阑干角。

《小重山》:

溪上青山簇翠螺。晓来霜叶醉,小池荷。琐窗秋意苦无多。帘秀卷,黄菊两三窠。   小睡拥香罗。起来匀醉粉,玉垂梭。只愁无奈夜长何。你去也,今夜早来么。

《西江月》:

池面风翻弱絮,树头雨退嫣红。扑花蝴蝶杳无踪。又做一场春梦。   便是一成去了,不成没个来时。眼前无处说相思。要说除非梦里。

《宴桃源》:

帘幕疏疏风透。庭下月寒花瘦。宽尽沈郎衣,方寸不禁僝愁。难受。难受。灯暗月斜时候。

《点绛唇·内子生日》:

人道长生,算来世上何曾有。玉尊长倒。早是人间少。   四十年来,历尽闲烦恼。如今老。大家开口。赢得花前笑。

《感皇恩·竹坡老人步上南岗得堂基于孤峰绝顶间喜甚戏作长短句》:

无事小神仙,世人谁会。着甚来由自萦系。人生须是,做些闲中活计。百年能几许,无多子。    近日谢天,与片闲田地。做个茅堂待打睡。酒儿熟也,赢取山中一醉。人间如意事,只些是。

“净扫风埃。收拾烟光入句来。”“照得人来,真个睡不着。”“你去也,今夜早来么。”“便是一成去了,不成没个来时。眼前无处说相思。要说除非梦里。”“难受。难受。灯暗月斜时候。”“如今老。大家开口。赢得花前笑。”无论是自铸新词,还是语有所本,无不明白如话。《感皇恩·竹坡老人步上南岗得堂基于孤峰绝顶间喜甚戏作长短句》则通篇如口语,俗然似曲。

先生词在内容上显现了他的艰舛身世,抒发了他的真挚情感,曲折地反映了某些社会现实;在艺术上亦取得了较高的成就。“其言情也必沁人心脾,其写景也必豁人耳目,其辞脱口而出,无矫柔装束之态,以其所见者真,所知这深也。”〔九〇〕用王国维的这几句话来移评竹坡词,是最恰当不过了。正如薛砺若所言,即使将先生之词“列诸第一流作家内,亦无愧色”。

岁在辛卯重阳后三日,同乡后学程家林于林间幽兰室。

(作者系宣州区工商银行职员,敬亭山诗词学会常务理事)

宣城市历史文化研究会主办

制作:童达清

(0)

相关推荐

  • 南宋词坛丰碑式词人,辛弃疾这十首佳作,气势豪放,尽显英雄气概

    南宋词坛,如果要选出一位丰碑式人物,那当推辛弃疾.他的词以气节自负,以丰功伟绩自许,具备军人的豪情与词人的文学气质,在我国文坛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辛弃疾词作存世六百余首,词蕴深厚博大,散发出我国文化之 ...

  • 宋词第4讲

    宋词第4讲 词的对偶 第四讲 词的对偶·倚声填词·<浣溪沙> 今天的内容从词的对偶开始交流. 一.词的对偶 词的对偶与律诗不一样.词调绝大多数都是长短句,只有相邻两句字数相等才能对偶:词调 ...

  • 李清照有多狂?写篇咏梅词《孤雁儿·藤床纸帐朝眠起》自称千古第一,直言苏轼《西江月·梅花》、王安石《梅花》都比不过

    李清照,一个才华横溢的女子,她的琴响,她的泪声,穿越了大千时空,趟过了倥偬岁月,依然鼓噪着我们的耳膜,撞击之音犹在耳畔. 作为天底下名声最响的女词人,李清照称得上任何夸张的形容词,她也有理由玩顽皮,搞 ...

  • 【诗词研究】(总第:247期)座谈会讲稿选编(1)

    白石人家 活动中心 湘潭县嘤鸣诗社 座谈会讲稿选编之一 词中常出现对偶句的地方,我们填词时是否也一定要用对偶句?如不用是否违律?   撰文/刘凌云 (一)问题的缘起 (1)2018年4月网上有人发了一 ...

  • 周紫芝和他的《竹坡词》(二)

    周紫芝和他的<竹坡词>(二) 程家林 2 与<太仓稊米集>相比较,先生的词基本上是个人情感的流露,而无国仇家恨的直接描写,缺少广泛的社会内容.读完竹坡词,我们能感觉到,先生&q ...

  • 周紫芝和他的《竹坡词》(一)

    周紫芝和他的<竹坡词>(一) 程家林 "相看两不厌,唯有敬亭山",这是唐朝大诗人李白在宣城留下的千古名句.敬亭山,位于安徽宣城市北郊,素有诗山的美誉.明高维岳<敬 ...

  • 竹坡诗话(三)

    <竹坡诗话> <竹坡诗话> 周紫芝  烟霏笺校 周紫芝.字少隐,号竹坡居士.静观老人.蝇馆主人,宣城人.两赴礼部试,不第.高宗建炎元年,曾应诏上书.绍兴十二年,以廷对第三释褐. ...

  • 竹坡诗话   周紫芝

    紫芝有<太仓稊米集>,已著录.周必大<二老堂诗话>辨金锁甲一条,称<紫芝诗话>百篇,此本惟存八十条.又<山海经>诗一条称<竹坡诗话>第一卷, ...

  • 竹的散文三篇

    2018年12月17日第8版刊登崔书克<悼念二月河先生>一文 2018年12月10日第8版刊登我校师生两篇文章 <经方图骥>自序 河南中医药大学 崔书克 余年少习医,立志于治病 ...

  • 蔡秀娟:词三首

    文/蔡秀娟 1.蝶恋花·母亲节忆母亲 似雪银丝怜老去. 野埂田间, 赤日弯腰处. 灶里火光红透母. 针中岁月恩情护. 梦里归来还未语. 况味真真, 肺腑心潮鼓. 纵有诗书千万句. 阴阳两隔难留住. 2 ...

  • 南希|词阙同谁与共,人生戏若清风(木兰花慢词三首)

    词阙同谁与共  人生戏若清风 木兰花慢词三首(原创)  木兰花慢.叹春光烂漫 叹春光烂漫,乍迎日,雨初晴.正绿柳飘飘,莺歌燕舞,芳草青坪.婷婷,面容娇艳,絮飞风舞柳暗香凝.琴瑟繁弦脆管,动情坦露心声. ...

  • 收集杨升庵词三首

    杨慎二十一岁时,参加会试,主考官王鏊.梁储已将杨慎写的文章列为卷首.不料烛花竟落到考卷上烧坏,以致名落孙山.遭此意外的打击,杨慎并没有灰心失望.经过几年的刻苦努力,杨慎终于在正德六年(1511年)二十 ...

  • 词三首朗诵|杨胜利:不觉空心苦,闲暇爱揽清风舞

    欢迎收听读睡专栏诗人杨胜利词三首,由读睡诗社主播张晓雷朗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