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长大人——祖父母与琼瑶一家的故事

       三十年代我祖父母在日本留学期间

       县长大人             

           ——祖父母、剑河县与琼瑶一家                 

清水江穿过县城,一座石桥连接着城关镇和斜躺在山坡上的农田。被雨水打湿的青石板路上,穿着黑蓝色布衣的苗人和侗人扛着锄头来来往往,青瓦木房连绵不绝地覆盖了县城的半空,宁静的江风缓缓吹过,郎朗清脆的读书声隐隐约约。1998年夏天,在贵州电视台工作的我,走进了黔东南的小城剑河县。

在街上,突然,有两位老人跌跌撞撞地向我走来,其中一位远远地向我伸出手:“县志办的人说戴草帽的城里姑娘就是阮县长的孙女,终于找到你了!”他走到我跟前时,我才看清这是一位已经很老的老人了,满脸皱纹,嘴唇嗫嚅着,眼里闪着泪花。

“是的,老县长阮略便是家公。老人家您是?”我赶紧握住他的手。

站在旁边的另一位年纪稍轻的老人说:“现在剑河见过阮县长的老人不多了,吴老人家就是其中一位。”

“说起阮县长,那可是好人哪!他离去以后,剑河从此没有过好县长!”吴老人语气有些伤感却很坚定。“抗战期间,他一到剑河就大刀阔斧,惩办贪官,修路,办学校,修运动场,建图书馆、民教管,兴修水井,解决饮水问题……我还记得他鼓励我们小娃娃走出家门到学堂读书、搞体育活动。他为人清廉,从不巴结高官,老人们都想念他,你爷爷真是一位清清正正的县长大人,为剑河做了不少好事啊。”

听着他诚挚的话,眼泪涌上了我的眼眶。我想起了爸爸跟我讲过的爷爷离开剑河那天的场景,我问老人是否还记得。

“怎么不记得?!”老人激动地提高了嗓门。“那是1945年的一个大清早,街上的住户都在家门口摆起一盆清水,清水里浸着一条白毛巾,要离任的阮县长和阮夫人牵着瘦马,马背上除了一副鞍子外,没有别的东西。每经过一家门口,县长就从衣袋里摸出一枚铜元,丢进盛着清水的盆里,以示答谢。户主对他们深鞠一躬,祝福道:好人一路平安。人们开始很有节奏地高喊‘清官!清官!’,欢呼声此起彼伏,响彻云霄。有些人还泣不成声地哭了起来。你爷爷边走边抱拳向人们频频致意。剑河人汇成一股人流,将县长送出城外一里多远,才依依不舍挥泪告别。这可是民间最古老也是规格最高的欢送离任父母官的仪式啊,这样的场景我这辈子就见过这么一次。我记得曾经有贪官离任时被民众赏以耳光、众人舞着草把高喊‘除,除,除!’,这和阮县长简直不能比啊。姑娘,你爷爷的清官形象剑河人是不会忘记的。”

  2008年我在黔东南与当地乡民的留影

我的祖父阮略,字晓军,1900年生于贵州福泉牛场的一个耕读世家。1929年黄埔军校第六期毕业后,任上海交通大学军事主任教官。1931年国民政府中央军事委员会特派他东渡日本留学,在中央大学攻读法学,获法学硕士学位。抗战爆发后他携家回国,把在日本考察的结果写成了《军事教育》一书并出版,成为国民党军事教育的重要教材,被当时的各个大学广泛运用。抗战期间,爷爷先后在贵州的广顺、水城、松桃、剑河、盘县担任县长,他以“天下为公”为座右铭,尊崇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在各县推行“新政”,严惩贪官,减轻赋税,发展经济,并大力兴办教育,广招四方贤士、重用人才。

关于剑河的往事,我的祖母白定璋在去世前三年,曾把埋藏在时光深处的一段记忆告诉了我们。

1944年末,抗日战争临近结束,日军主力转攻柳州、桂林,沦陷区的难民离乡背井流亡到边远的贵州等地。一个冬夜,风雪漫天,剑河县城关镇小巷深处的县政府里,木房宽大简陋,屋里的光很亮堂,县长阮略和家人住在那里。爷爷边唱边跳,为孩子们扮演张飞,“长坂坡一声吼,吓得那曹兵个个的愁!”,影子在纸窗上走来走去,有点像皮影戏,传出孩子们咯咯咯的笑声。

屋里的人不知道,此刻,正有一家人从枪林弹雨中逃出,一路上忍饥挨饿流落到剑河,正焦急地寻找着避风的小屋。

听见敲门声,爷爷发现了站在门口被冻得簌簌发抖的一家五口,赶快招呼他们进家。这对夫妻虽然寒伧,但仍然一派斯文谦恭学者风度的样子。男的叫陈致平,身穿一件暗蓝色的旧长袍,架一副近视眼镜,是北平大学的教授;其妻袁行恕,头扎两根小辫,小巧玲珑。夫妻俩讲述起他们一家被日寇追赶、饱经离乱的经过。依偎在他们身边的三个儿女:其中一对是异性双胞胎,大女儿凤凰,学名陈喆(即琼瑶),大儿子麒麟,学名陈珏,还有一个小弟弟巧三,学名陈兆胜。大女儿凤凰,穿一条阴丹士林布工装裤,一件灰白衣服,很单薄,一头短发往右梳着,脸黄黄的,紧紧地拉着母亲的衣袖,一声不响。从那双透着灵气四处打量的眼中看出,她是一个十分醒事的女孩子。

坐在一旁的奶奶,不忍那份惨状,立即找来一件自己的旗袍给瘦弱的袁行恕穿上,回头又去找来孩子们的衣物给琼瑶姊弟御寒。爷爷和陈致平仔细交谈后,立即安置夫妻俩在当时的剑河中学任教,并在校内安排了两间房子,让他们一家住下。这样,北平大学的历史教授陈致平不仅担任了剑河中学的历史课,还兼教一些班次的英文;而攻读过美术绘画的袁行恕,也教起了中学多个年级的美术课。

那段时间,陈致平夫妇晚上一有空便到县政府来与祖父母促膝谈心。他们向祖父母叙述了永世难忘惊心动魄的一幕:当时在大逃难中,一家人饥寒交迫、走投无路。痛苦不堪中,夫妻俩狠心决定,将孩子抛在岸边,愿过路的好心人收养,便双双挽臂步人深水河中,准备一死了之。可当他们下到水深没颈的时候,直听见孩子们在岸边拼命地哭喊呼号,于是不忍心地回过头来。幸得撤退路过的军队搭救,夫妻俩被打捞起来,回到岸上,一家人抱头痛哭,万箭穿心。

琼瑶一家合影,此照片系陈致平先生致白定璋女士书信中所附(前排左一为琼瑶)

1987年,琼瑶的父亲,台湾大学历史系退休教授陈致平得知我们一家住在贵阳时,立即给我奶奶寄来了一封信,信里写到:“晓军县长与夫人乃我之恩公也,念当年逃难至剑河,蒙贤伉俪之拯救,故获得重生,往事历历,终生难忘。长女陈喆(即琼瑶)专事写作,小儿兆胜(巧三)任教中央大学,今专事绘画,陈珏(麒麟)与小女锦春均从商。一在台,一在美。锦春与女婿在美组织一电脑公司。全家托庇安康,此皆晓军先生与夫人之所赐也。”

当年,琼瑶的父母得知我祖父母早年双双留学日本,祖父又是黄埔六期的毕业生时,即对这位擅长诗词书画、为人厚道的“父母官”,内心十分敬重。一有空,就将夫妻俩的作品送来请求指正。陈致平喜画猴子、松树,袁行恕喜画牡丹,均有相当水平。我祖父也经常写一些条幅赠给他们,两家大人谈古论今,经常海阔天空地神侃。陈致平夫妇来家拜访时,都要带着凤凰。六岁的凤凰,当时就能熟背许多唐诗、宋词了,显出了早慧敏感的天性。奶奶后来对我们说,凤凰成为作家,她并不惊奇。在剑河期间,爷爷不仅救助了琼瑶一家,还留用了逃难过剑河的吉林省工学院教授徐明月、桂林师范学院教授王慎庵等知识分子。剑河中学一时荟萃了济济人才。

爷爷是一位言行一致的父母官,在剑河、广顺等县上任时,他的上任演说总是这样结束:“吾立言于前,行动于后,言必行,行必果,为抗日救国鞠躬尽瘁,死而无憾!”在剑河任职期间,爷爷一边修建剑河到三穗的公路,一边创办黔东南第一所师范学校——四县联立师范,还亲自兼任师范的校长。那时剑河全城上下没有钟表,县政府上下班是以放铁炮为准。每天清晨铁炮响过以后,爷爷走进办公室,安排检查了《剑河县志》的撰写工作,然后就出门挨家挨户地考察——劝阻过度的求神驱鬼活动,引进医药,敦促公子哥儿千金小姐下地劳动,大力推进民众体育活动,打篮球、跑步、唱歌跳舞,一时蔚然成风…… 爷爷的“新政”为抗日战争的大后方,带来了活力。

有人回忆, 抗战初期, 爷爷从广顺调赴荷城(水城) 任县长时,他因囊中羞涩, 不得不向街上蒋某借得铜元百枚做旅费,到任后才将钱还来。爷爷的清廉是少有的,人们感叹他高洁的品质,称他为“包公再世”,写诗颂扬他:“晓宿光华亚紫薇,军政井然耀国辉,县减耒阳辜庞治,长厚慈祥道范垂。”每一句的第一字组成“晓军县长”四字。在抗战后方兢兢业业的爷爷,和所有饱受战争苦难的中国人一样,期待着战争的早日结束。在他的心中,埋藏着对未来的憧憬:等战事一完,他就解甲归田,和家人一起过上美好安宁的田园生活,诗书字画样样都行的爷爷,梦想着在青山绿水的怀抱和传统文化的熏习中诗意宁静地度过余生。

1949年,国内战事风雨飘摇,爷爷和同僚刘剑魂自组建八十九军独立第一师,起义投诚。1951年,爷爷被诱骗回福泉探亲,在牛场被捕枪杀。抢杀的经过,我父亲一辈子都感到揪心的痛楚。1951年冬天,爷爷被押至福泉牛场的大操场,听说要枪毙福泉人心目中的英雄和才子阮略,福泉沸腾了,刑场被挤得黑压压的一片。

“跪下!”刽子手向阮略将军狂吼。阮将军虽然身材并不高大,却气宇轩扬,脸朝着天空,凛然悲怆,拒绝下跪。就在这时,刽子手从后面一脚向他的膝盖狠狠踢去,阮略被迫跪倒在地,就在这一刹那,“砰!”一声枪响,子弹在他的头顶开了花。刽子手散去以后,一群人急忙涌上来,抢捧撒了一地的脑花。当地的一个迷信认为,让孩子吃了天才的脑水,就能读出书来当上大官。

黄昏降临,刑场空无一人后,悲痛欲绝、心如刀绞的奶奶和四个孩子,冲进刑场,用一张破席卷了爷爷的尸体,往牛场老家的屋子拖去。黑暗中,奶奶和我爸爸、小姑、伯父和小叔,一边流泪一边轮流拖着绝了气息的爷爷。席子被拖烂了,他们的眼泪在脸上冻成了冰。在牛场的石桥下,奶奶说:“我们不拖了,就在这里埋了爸爸吧!”转脸对席子底下冰冷的丈夫说: “晓军,我对不起你。”说罢,声泪俱下。一家人抱成一团,放声大哭。受人爱戴敬仰的将军和好官阮略,就这样告别了他热爱的人间,从此静静地躺在牛场河边的孤坟中了。

爷爷奶奶与琼瑶一家在剑河的相遇,今天已成剑河的一段佳话。阮略将军也永远成为清水江畔的传奇人物。修身治国、济世扶贫是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的理想,为官清廉、为民请命是煅造清莲般人格的必须的行为;这“士”的精神,也是中华文明的骨髓,是中国古人入世、自我成就的途径。祖父阮略先生虽为军人,但骨子里却是一个传统的文人,一生保家卫国,造福百姓,波澜壮阔,虽被“极左”政治夺去壮年生命,但清泉般的人格力量在子孙们的心中永远流淌。

祖父书法

梅朵写于2016年12月,此文有许多来自于父亲的追述,谢谢爸爸。

梅朵雅歌

(0)

相关推荐

  • 【诗舍】写给祖父祖母

     写给祖父 文/艾子 图/网络 原谅我,爷爷 原谅一切忘记来路的人们 从你的墓碑上我没有找到你启程的日期 更没有看到你归去的时日 原来,我和你的6个孙子 一起把你走失了 同时,你七十九年的风尘仆仆 也 ...

  • 梦见外婆

    梦见外婆是什么意思?做梦梦见外婆好不好? 梦中出现外婆是提醒你生活中要谨慎处理事情,尤其是人际关系. 心理学解梦梦见外婆 如果梦到的外婆还在世,那要注意日常生活中的细节,避免跟家人发生摩擦. 如果梦到 ...

  • 奶奶

    我奶奶是童养媳,我在上篇文章里说过,曾祖父是木匠,靠手艺吃饭,家道还算殷实,而奶奶却从小没了爹娘,被自己的婶子卖到我们家里当童养媳. 爷爷大奶奶三岁,奶奶来时九岁,爷爷12岁,奶奶生性温顺,一辈子从来 ...

  • 崔海峰 | 老屋·童年

    老屋·童年 作者 崔海峰 逾历岁年,愈发怜旧念故了.闲步总爱往老屋方向走. 老屋在崔家"坝顶",屋后是后门山.独门小院,一层,六楹,坐北向南,鹅卵石铺就的天井,乱石堆砌的檐廊和台阶 ...

  • 【每天老照片】-1万-3452- 爷爷奶奶才是真的酷!不P不装也能帅出几条街…

    美国网站boredpanda 发起了"突然发现祖父母比我酷"的话题 网友们纷纷晒出炫酷的祖父母 美不过祖母 "我奶奶"(1940s) "我翻到了奶奶的 ...

  • 在隔代教育中存在的典型问题——过度保护!

    然而,实际情况远不止如此--根据中国国情,很多孩子的关键成长期(1-3岁)是跟祖/外祖父母(也就是"爷爷奶奶"和"外公外婆")生活在一起的,而相应的教育任务也就 ...

  • 81岁琼瑶交代身后事,一句话震惊全世界!

    诗词美文课堂 这里有惊艳千年的唐诗宋词,经久不衰的名家散文,触动心灵的美文故事,一场文学盛宴在此与您邂逅! 公众号 来源:遇上诗词 老得要慢,病得要晚,死得要快,此为健康. 今天谈谈生死.健康.身后事 ...

  • 83岁琼瑶交代身后事,一句话震惊全世界!写给你看看

    老得要慢,病得要晚 死得要快,此为健康 今天谈谈生死.健康.身后事. 为什么今天突然谈论这么深沉的话题呢?主要是不久前,时年79岁的知名作家.<窗外>.<潮声>.<水云间 ...

  • 琼瑶(中国当代著名作家、编剧)

    琼瑶,原名陈喆.衡阳县渣江镇人.1938年生,一九四九年随父陈致平由大陆到台湾.1947年九岁在上海<大公报>儿童版发表了第一篇小说<可怜的小青>:十六岁时,用成人的口吻写的小 ...

  • 每日一说:都说琼瑶剧三观不正,那为什么当年能火成那样?

    这是网友提的问题,很多网友好奇这一点? 笔者看法是,看琼瑶剧,你就把它当做看童话故事就好. 美丽浪漫的童话故事,当然会有很多人喜欢. ...... 一直以为,琼瑶阿姨的那些经典老片,是不用太关注剧情的 ...

  • 《孤独孤寂诗词260篇全集》今朝蹋作琼瑶迹,为有诗从凤沼来

    小石潭记 [唐代] 柳宗元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珮 ...

  • 档案《"琼瑶女郎"林青霞的"错爱"》

    档案《&quot;琼瑶女郎&quot;林青霞的&quot;错爱&quot;》

  • 辛弃疾《水龙吟·听兮清珮琼瑶些》

    辛弃疾<水龙吟·听兮清珮琼瑶些> 用些语再题瓢泉,歌以饮客,声韵甚谐,客为之釂.听兮清珮琼瑶些.明兮镜秋毫些.君无去此,流昏涨腻,生蓬蒿些.虎豹甘人,渴而饮汝,宁猿猱些.大而流江海,覆舟如 ...

  • 金庸朋友圈显赫:徐志摩是表哥,琼瑶是外甥女,钱学森也在榜上

    也许查良镛这个名字你不太熟悉,但我相信金庸这个名字你一定熟悉无比,甚至可以说是记忆深刻也不为过了吧!从小到大,我相信很多人都同我一样曾经迷恋过金庸先生的武侠小说吧! 一.先让我们回顾一下金庸的武侠世界 ...

  • 琼瑶的“御用男演员”施羽:错过走红机会,靠《绝密使命》翻红

    <绝密使命>剧照 <绝密使命>正在央视一套黄金时段热播,惊险的剧情,迭起的悬念,让观众欲罢不能.该剧中,反派角色的塑造也是一大亮点.除了曹瑞瑛.黑子两大反派,侦缉队汕头站站长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