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健身废柴,我是怎么坚持这项运动一整年的?
喵~又到周四啦。
1月是广告投放的淡季,团队整体没接到什么活儿,加上我又刚刚从考试中解放出来,最近基本处于“无事可做”的咸鱼状态。本着打发时间的目的,听了一些以前买了但一直没上的网课。今天想和大家分享一个有意思的概念,是梁宁在《增长思维30讲》中提及的“心理能量”。
梁宁讲了一个自己健身的例子,她没什么意志力,很难坚持一项运动。但是教练用“和团队一起参加马拉松比赛”来激励她,利用她在责任心方面心理能量充足、坚决不能给团队拖后腿的特质,让她最终坚持了下来。并且整个过程每一次训练都不是很累,不至于因为体验不好而半途而废。
“心理能量”我理解就是“能够坚持把一件事做下去的动力”。
和它很相近的一个概念叫做“成瘾机制”,大家一定都听说过。就是建立奖赏回路,刺激多巴胺分泌,人会感觉到快乐,就会更乐于做这个事。
不同的是,成瘾机制更强调的是“行为发出之后产生的结果,结果刺激再次产生行为”;而心理能量更像是已经储备好的一个血条,即使目的都是完成一件事,由于每个人自带buff不同,也要用不同的技能来完成。不然的话把自己的血条消耗完,这件事就做失败了。
这一点我深以为然。我曾经开过三次健身房年卡,为了降低坚持难度还都选在了家附近的健身房,而且都买了几十节私教课有人监督,但每一次都上了不到1/5的课就放弃了。有一说一,我真的是对器械练习提不起任何兴趣,而且每次教练设计的训练强度让我累到怀疑人生,下一次就更不想去了。加上我本身又是那种比较细长的身材,几节课上下来也看不到什么效果,最后干脆放弃。
我最后仅有的坚持下来的运动是瑜伽和芭蕾。
相比于健身房激烈的运动,瑜伽比较偏向于静态,而且前期因为我柔韧不怎么好,基本都是躺着等老师用手和筋膜枪戳,帮我松解肌肉和筋膜。仅仅是拉伸或者轻微的动作配合几个呼吸,一节课下来就能看到立竿见影的效果。我最早坚持跟着Aimee老师,就是因为她仅仅用了半个月(一周2-3次课)就解决了我多年的圆肩问题和姨妈痛。
能坚持下来芭蕾是因为美呀!虽然过程比较辛苦甚至还有疼痛,但是作为一个女生,为了美这点疼算什么呢?跳芭蕾的过程本身就是美的,而且出门见亲朋好友会被夸变漂亮了,和老公一起拍照被摄影师问是不是学过舞蹈,哈哈哈哈这可太开心了,说什么也要继续去。
所以一开始我寻求“如何坚持去健身房”这个答案就是错的。因为我根本就没必要坚持去健身房,实现一个目的A(有一个更好的身体)的方法有BCDE好几种,为什么不选择更容易接受的那一种呢?并不是我意志力强或者用了什么特别的方法才坚持了一年,而是因为果断放弃了自己不喜欢的运动。
世界上的方法论千千万,想要知道做一件事的方法,你能搜出来几十种。唯有内源动力,是别人没办法给你的,而它也是最重要的。
我们以前讲“意志力”,讲要“自律”,总是想要通过反人性的方法来掌控自己的生活。比如人性是喜欢舒适厌恶改变的,理性知道应该“追求更好的生活”,但是想要辞职甚至转行,简直是太难了;人性是厌恶疲累的,结果给自己定的计划又要读书又要写作,最后“没完成”又进一步减少了心理能量。作为打工人都不容易,每天坚持上下班都已经有不少内耗了,哪还有多余的力气呢?
我是真心觉得“执行力差”或者“没有意志力”,其实就是太高估自己“和人性作斗争的勇气”了。
有什么办法解决这种情况呢?
就是“设计增强和调节回路”,适时地补充消耗掉的心理能量,并且选择消耗较少心理能量的方式来完成一件事。心理能量充足的情况下,做什么都会斗志满满。
首先不要在一开始就选择hard模式。比如第一次健身就累到四肢酸软,可能就被吓到了,以后再也不想去。对自己当前工作不满意,一上来就想要“转行”,跨专业这条鸿沟就可以吓退很多人了。如果先从一些打发时间的兴趣或者“小活儿”入手就会容易很多了。我也没直接转行新媒体,最早是利用下班之后的时间写写字,一点点的等到它带来的收入已经占我总收入80%了才离职的;我们现在的公关业务,刚起步的时候也是有一单没一单的,我也是把它当零花钱来赚,等数量多到足够规模化,才把它当主业的。
从0到1的过程,最难的是走出0的这一步。如果一开始就看到已经形成规模的“1”,就很容易觉得自己这也没有那也没有,我做不到,不然还是算了吧。刚开始的时候,你就把它当成消遣、当成打发时间的工具、当成赚点零花钱来做,别想什么“转行”,也别想“我要成为这个领域的专家”(这是后面才需要考虑的),降低自己的预期。
要选择自己心理能量充沛的方式作为起点。不要想“为什么别人都能去健身房就我坚持不下来”,不要想“我是不是太差了怎么一天听一节网课都做不到”,一旦陷入自责、沮丧的情绪,心理能量就开始下降了。
我有一个类似阿Q“精神胜利法”的方式,在遇到各种不顺遂的时候时常用来宽慰自己:这不是我的问题,是对方的问题。是那个教练太无趣了所以我不想练,是这本书太无聊了导致我看不下去。(注意:这个方法的使用场景是产生沮丧情绪的时候来安慰自己的,平日可不能用“都是你的错”来怼人)这种方式可以很快让自己回到平静的状态。
比如对我来说,“不用整节课都在自己动”就减少了心理能量的消耗,“可以变美”是能够增加心理能量的方式。试试看,选择一个“不用和人性斗争”的方式来作为切入点吧~
梁宁还说,对于创业公司来说,发展情况也往往取决于创始人的心理能量。当一家公司创始人心理能量充足的时候,他可以到处找资源,带动团队的每个人,处理所有烦心的小事;但是随着心理能量逐渐下降,精神先破产,事业才开始跟着破产。
我前几天跟一个创业的朋友聊天(之前写过好几次的同一个朋友),他们公司规模扩张很快,相比而言我们就只是“缓慢增长”。我向他请教“扩大团队”的方法,他看出了我的意思,然后委婉地说,我现在的状态可能不适合扩大规模。他们的目标是要做行业标杆,因此他可以放弃一些短期利益,比如短时间内大量扩招员工会导致成本增加,比如他要招一个人,如果这个人能解决他一个棘手的问题,他会付很高薪酬。这个我就做不到,我会想太贵了不然我自己做算了,我们时刻都在算成本。
究其原因是,我真的没啥使命感,就只是对工作责任心比较强,在一众供应商中做的比较符合甲方心意。我就只是想更轻松赚更多钱,建立团队初衷也是因为一个人亲力亲为太累了,大家一起干活一起赚钱都不是很累。至于我们这一群人是一起做A项目还是一起做B项目,说实话,对我来说都一样。
我觉得朋友很厉害但我就是学不来,因为我们心理能量是不一样的。我的心理能量只有做自己擅长、且验证过正确的事情的时候才是充足的,而他擅长战略和规划,即使是面对未知也知道什么是“正确的”。
在找到一个高出于“钱”的、精神层面的“使命”之前,如果我们改成全员线下办公坐班模式,我估摸着自己是最先迟到早退的那个。而且现在大家隔着屏幕拿到的都是“任务”,我的负面情绪(包括有时想消极怠工)不会传递给大家。一旦朝夕相处,leader这种犹疑不决的态度肯定会传递给团队的小伙伴,大家都会感知到这种“不确定性”,也会怀疑自己做的事情是否有价值、有意义。
简单来说就是,我的心理能量只能驱动自己,还是动一动、歇一歇的那种,但如果想做一个大规模的公司,它没办法驱动这么大个系统。按照现在的模式,兼职伙伴大多把这份收入看成“额外的收入”,我也没有很大压力,这就是当前比较符合我自己心理能量的模式。
什么时候我“开窍”了,突然下定决心非做一件事不可,而不是再把它当成“赚钱就行”的谋生手段,可以“满场跑着找资源,带动团队的每个人”了,就可以考虑做大规模了。
总结一下~
今天和大家分享了“心理能量”,就是坚持做一件事的动力。
从简单的事情开始,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式,而不是一开始就定下一个宏伟蓝图、一开始就想着“做某事可以改变命运”,更容易迈出第一步。
在做这件事的过程中,要时常注意补给自己的心理能量。
对于创业,要根据自己的心理能量“量力而行”。
赶快跟着动图设置一下吧👇
如果想围观喵的朋友圈,或者有什么悄悄话想和喵说,可以加这个微信号哦~
我的这些文章也值得你读一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