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八句格律诗中之颔联与颈联四句对仗的标准是什么?

问题:

以八句格律诗中之颔联与颈联四句对仗的标准是什么?


前言

八句的律诗有五律和七律,八句两两一组,分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标准的五七律中间二联(颔联、颈联 )要求对仗。

严格的标准很好记,注意平仄相对,词性此类相对。

但是要写好中间的两个对联不容易,要记住两个字:变化。

一、从句法结构看变化

我的读者,很多人都会作诗,所以先不提标准,先说说要注意的变化。

这首《登板桥咏洲中独鹤诗》的作者不是唐朝人,甚至不是隋朝人,而是南北朝梁的皇帝梁简文帝,这首五律,是老街知道的最早的五律。但是梁简文帝却很早就注意了中间二联的变化:

远雾旦氛氲,单飞才可分。仄仄仄平平 平平平仄平 

孤惊宿屿浦,羁唳下江濆。平平仄仄仄 平仄仄平平 

意惑东西水,心迷四面云。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谁知独辛苦,江上念离群。平平仄平仄 平仄仄平平

注意中间的二联:

孤惊--宿--屿浦,羁唳--下--江濆。

意惑--东西水,心迷--四面云。

颔联是212结构,颈联是2-3结构。

如王维的《送赵都督赴代州得青字》

天官动将星,汉上柳条青。万里鸣刁斗,三军出井陉。
忘身辞凤阙,报国取龙庭。岂学书生辈,窗间老一经。

万里--鸣--刁斗,三军--出--井陉。

忘身--辞--凤阙,报国--取--龙庭。

王维的这首诗中间二联都是212结构。

中间二联要注意句法结构的不同,尽量不要雷同。王维的很多五律都规避了这一点,老街仅仅是挑出一个例子来。

不过这种颔联与颈联的雷同,并不算大的诗病,并不违反五律的标准。

二、从诗意上看变化

先看三首唐诗。

1、只写景 《重题郑氏东亭》

华亭入翠微,秋日乱清晖。崩石欹山树,清涟曳水衣。  紫鳞冲岸跃,苍隼护巢归。向晚寻征路,残云傍马飞。

崩石欹山树,清涟曳水衣。 单纯写景

紫鳞冲岸跃,苍隼护巢归。也是单纯写景

中二联单纯写景的诗很多,但是通篇写景的诗就要注意景中含情的写法。如“向晚寻征路”种,一个“寻”字,写出了行人心情。

2、只议论 《筹笔驿》(唐·李商隐)

猿鸟犹疑畏简书,风云常为护储胥。徒令上将挥神笔,终见降王走传车。
管乐有才终不忝,关张无命欲何如。他年锦里经祠庙,梁父吟成恨有馀。

徒令上将挥神笔,终见降王走传车。单纯议论

管乐有才终不忝,关张无命欲何如。单纯议论

单纯议论的诗,比起写景的诗更难写好。不是难写,是难以写好。很多人所谓的老干体,常常有通篇议论的现象,这种写法非常难。

李商隐利用几个典故丰富了这首诗的思想内容,这是解决的办法之一。

3、一景一情《李监宅》

尚觉王孙贵,豪家意颇浓。屏开金孔雀,褥隐绣芙蓉。且食双鱼美,谁看异味重。门阑多喜色,女婿近乘龙。

屏开金孔雀,褥隐绣芙蓉。单纯的写景。

且食双鱼美,谁看异味重。展开了议论,议论也是抒情。

4、情景的变化

虽有一切景语即情语之说,但是中间二联尽量有所变化,一般以一联写景一联抒情为好。

另外也有一句中情景都写的现象,例如梁简文帝的《登板桥咏洲中独鹤诗》中:

意惑--东西水,心迷--四面云。

东西水、四面云,是写景,加上意惑、心迷就是抒情。

一首诗写景,未必有固定的位置,但是在中间二联时,如果都有景,一定要注意两联的景物变化,最好有远近、高低、大小、疏密等等变化。

三、律诗中间二联的标准

1、平仄相对

南北朝的诗人特别喜欢对仗,大家看一下谢灵运的诗会发现,他恨不能整首诗全部对仗。但是他的对仗种,平仄往往是不相对的。例如他的名句:

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
平平平平仄,平仄仄平平。

从齐梁永明体以后,诗人有了四声的概念后,对仗就开始讲究平仄相对了。

  • 以五律为例, 中间二联的对仗有两种:

a、中平平仄仄,中仄仄平平
b、中仄平平仄,平平中仄平

  • 中平平仄仄,包括了两种变化,平平中仄仄,即三仄尾:

孤惊宿屿浦,羁唳下江濆。平平仄仄仄 平仄仄平平 。

还有平平仄平仄,俗称锦鲤翻波,如宋丞相赵鼎的七律《奔昌国用韩叔夏韵呈觉民参政》:

身世从今寄云海,亲朋何在渺风埃。中仄平平仄平仄 中平平仄仄平平 。

  • 注意平仄相对并不是所有字的平仄都相对

包括两种,一种是个别位置平仄不拘,中平平仄仄,中仄仄平平。中,就表示平仄不拘。

另外一种,如锦鲤翻波: 平平仄平仄 ,第3、4字的平仄颠倒了,但是下联平仄没有变化,还是中仄仄平平。另外三仄尾:平平仄仄仄,第3字和下联中仄仄平平,是仄仄相对了。

其实还有所谓的拗句,中仄仄仄仄,仄仄平仄仄,等等。就不说了。

2、词性相对

简单说就是动词对动词、名词对名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量对数量、副词对副词,例如

徒-令-上-将-挥-神-笔,终-见-降-王-走-传-车。

另外名词中,又有所谓的门类,如时令、宫殿、人物、植物等等细分的词语,同一门类就是所谓的工对。

不过也有借对、邻对、宽对等手法,例如;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菊对舟,不是一类;他日对故园,也不是一类。一般来说,只要名词对名词,就可以了。

也有不同词性的对仗 ,例如:

匡衡抗疏功名薄,刘向传经心事违。

薄,形容词;违,动词。

也要注意,中心语对仗即可,修饰语要求不严:

花萼夹城通御气,芙蓉小苑入边愁。

夹对小,这两个字分别修饰城、苑。

结束语

颔联与颈联对仗的标准很简单,词性对仗、平仄对仗。

但是千万不要太拘束,从平仄相对来说,有些位置的字,不必对仗,还有变格例如平平仄平仄和平平仄仄仄,也不能完全平仄相对,但是在唐朝五七律中比比皆是。

从词性和门类对仗来说,很多优秀的对仗都是宽对,而不是过于拘束的工对。

学明白了如何使用宽对,才算真正入门。

@老街味道

(0)

相关推荐

  • 什么叫对仗,有哪些讲究?

    问题:什么叫对仗,有哪些讲究? 前言 对仗最基本的要求很好记,注意平仄相对,词性词类相对. 格律诗中,除了绝句不要求对仗,其他的律诗要求中间联必须对仗.一般我们接触的排律不多,主要说一下五律和七律,写 ...

  • 《格律新解》下

    第三章.格律诗的"格式" 格律诗是律诗的一种,就是通常说的"五律"和"七律"(以下简称律诗),前面已作了介绍.格律诗由八个"律句& ...

  • 谢默斯·希尼《个人的诗泉》

    希尼把这些日常性.地方性的生活瞬间转喻成诗人或任何人常常面对的问题,这些生活瞬间既现实又超现实,既具体又抽象,既隐秘又公开,有力地唤起读者们多种不同的情感和看法. 本诗中,在井口"看不到自己 ...

  • 【诗词微塾】格律诗中的八种类结构特征

    诗词微塾 格律诗中的八种类结构特征 (一)开门见山: 无论说理或叙事,不拐弯抹角,开端即直截了当地切入本题,这就是开门见山. 例如韩愈的<初春小雨>: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 ...

  • 格律诗中的八种类结构特征

    (一)开门见山: 无论说理或叙事,不拐弯抹角,开端即直截了当地切入本题,这就是开门见山. 例如韩愈的<初春小雨>: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开篇 ...

  • 格律诗中的“禁忌”都有哪些?

    正文 格律诗要注意的禁忌 一.先说押韵的问题 1.新旧韵:新旧韵混用的问题只有今天才有,这属于出律,按说不应该提,比如:叔这个字,在古代是入声,今天是平声.简单说:假如你写的是注明是平水韵,那么你押韵 ...

  • 浅谈格律诗中的布局谋篇(一)

    文:清溪先生 自从上头条创作古诗以来,经常听到的争议无非是平仄格律是害人的东西,约束了人的灵魂和创作自由.平仄如枷锁,格律似猛虎.正反两方经常是吵得面红耳赤,势同水火一般. 清溪五年前也是从诗词小白开 ...

  • 浅谈格律诗中的布局谋篇(二)

    文:清溪先生 上篇文章说到四种布局谋篇的方式,对于格律诗来说采用何种结构布局是需要作者根据写作内容,自身擅长的写法来定,无需刻意强求.清溪所列举的案例不过是在写作中积累的个人经验罢了,作不得数. 五. ...

  • 格律诗中的对仗通病

    格律诗要求中间两联用对仗,但不是很严格的.诗以意为主,当对仗和诗意不能两全时,允许放宽不用对仗.一般颔联可以放宽,颈联则要求严一些.对仗分严对(工对)与宽对,一般能作到"词性相同" ...

  • 浅谈格律诗中布局谋篇(二)

    文:清溪先生 上篇说到四种布局谋篇的方式,对于格律诗来说采用何种结构布局是需要作者根据写作内容,自身擅长的写法来定,无需刻意强求.清溪所列举的案例不过是在写作中积累的个人经验罢了,作不得数. 五.起起 ...

  • 谈谈格律诗的首联、颔联、颈联、尾联2021-6-30

    谋篇布局,说的就是起承转合.五律一般都是:首联上句起,首联下句承,颔联.颈联衬贴题目,尾联上句转,下句合. 下面详细分说     一.首联起承之法         1.叙写时间.地点.景色.人物而起, ...

  • 诗中的对偶句,初中诗中的对偶句|对偶句

    对偶句对仗工整,常见运用于古诗词中.对偶的字数相等是相等的,其结构形式也是相同,两句的意义对称.或者说对偶句中的两句都是意思相近的词语或者句子.对偶句读起来朗朗上口,在古诗中的运用尤其的常见.而我们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