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安网传“守洞等鱼”奇闻PK“守株待兔”故事
网传的"守洞等鱼"奇闻PK"守株待兔"故事
网传“守洞等鱼”视频
自然界“守洞等鱼”奇遇事
近日,福安微信朋友传来一段大鱼吃小鱼的“守洞等鱼”视频,颠覆了中国流传已久的故事“守株待兔”,其发生在河边杂草间的动物链场景,在无声无息中上演的弱肉强食场面,是动物界最现实的博弈。它是自然界中不易拍到的事实,不是虚拟的故事,因而它比故事“守株待兔”更形象、更生动、更现实。
这个“守洞等鱼”的场景,是发生在自然界中可遇不可求的偶然现象,的确很难拍到。要知道,平时大家在家里的鱼缸中,有看到过大鱼吃小鱼,在野外活动中,偶然间也会碰到大鱼吃小鱼,但都是在双方自由活动的空间中追逐产生的,并不存在“守洞等鱼”这种现象。
相比之下,视频中大家无法看到全貌的那条守在洞口的大鱼,体形有多大?其智商有多高?而那几条不断送入大鱼之口的小鱼,其智商几乎趋零,显得愚蠢无比。这些大家可想而知,因此造就了自然界动物间弱肉强食、适者生存的生物链。
历史上“守株待兔”再回忆
兔子撞树的科学解释:兔子的两眼间距比较大,这可以更好的发现捕猎者。但因此它们看正前方的物体就比较困难,缺乏双眼视觉。而兔子奔跑速度又快,因此有时候遇到正前方的障碍物,会来不及拐弯或者停下而撞上。这就造成战国·韩非《韩非子·五蠹》中《守株待兔》故事的出现:
《守株待兔》原文:宋人有耕田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今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皆守株之类也。
《守株待兔》译文:宋国有个农民,他的田地中有一截树桩。一天,一只跑得飞快的野兔撞在了树桩上,扭断了脖子死了。于是,农民便放下他的农具,日日夜夜守在树桩子旁边,希望能再得到一只兔子。
然而,野兔是不可能再次得到了,而他自己也被宋国人耻笑。《守株待兔》用来比喻拘泥守成,也用来比喻妄想不劳而获,或等利益自动上门。
评点《守株待兔》:这个故事包含着两种意义,既讽刺了懒汉思想,也批判了经验主义。它告诉我们,切不可把偶然的侥幸当作做事的根据,如果抱着侥幸的心理,片面地凭着老经验去办事,一般是不会成功的。
故事原文表述得很清楚:守株“冀复得兔”,而“兔不可复得”。就是说“守株待兔”是不可能再等到兔子的。作为故事和成语,比喻不知变通也好,比喻不劳而获也罢,“守株待兔”都含贬义,是不言而喻的。
故事中恰到好处地使用“守株待兔”,言简意赅,平添文采。同时也要注意到,现实中尚有望文生义、误解误用的情形。最常见的是,有的新闻中,将“蹲坑守候”抓捕犯罪嫌疑人,称为“守株待兔”,很不合适,类似情形,不乏其例。因此“守株待兔”的本义,带有“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再也等不到兔子的意思,使用时应该注意到这个基本点。
纵观世上自然界,适者生存在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