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之风散文《陈州地的腊月》

晨之风

 陈州地的腊月来了,手里掂着一把刀,一把利刀,寒气逼人。这里的腊月似乎一直是冷面的,他迈着大步一踅进冬的门槛,很守时的大雪便会不经意间飘下来,充满生机的大地霎时凝固了一年的笑容。一个乡下人很瞩目的重大的节日——春节正在快步向小村人走来,就连身居小城的我也很快闻到了老家新年的气息。

  在我的记忆里,老家腊月是一部民家风俗画,到处都充溢着新年的素材,而这些素材糅在一起构成了新年最大的写意。有些时候老家的新年又原本是一坛超越千年的陈年佳酿,腊月把个古老喜庆的民风节俗酝酿得醇香甜美,沉淀一年的收获,这个时候该拿出来享受一下了。沿着里弄深巷一路走去,年味儿飘出满脸的舒心,别致的大红灯笼挂出一年的欢庆,吊起的大红对联格律着春天的希望,芬芳的自酿乌珠米酒醉透阖家团圆的情意,这个时候一切烦心事可以不提,一切顺心的事儿可以夸张地描述,因为腊月是个喜气冲天的月份,是忌讳不祥的。

  记不清多少年了,从背起铺盖卷离开老家时起,每到这个时候,我都会放飞干渴的思绪,循着记忆的隧道回溯,回到让我心灵得到归宿的老家,尤其是老家新年的美妙时光。尽管现在我到城里了,可老家的新年总会痒痒地勾起我沉积的渴望,老家新年的乡土味儿和着白蒸馍、造型奇特的枣花子、油炸丸子的醉人香气一阵阵袭来,让我的梦醉倒在老家的大门口。

  老家向来古朴而又多姿。土地厚重,民风自然淳朴,而土里长起来的民俗也分外原汁原味。春节作为中国人的传统节日,属于陈州地的老家人在腊月里更将民俗表现得淋漓尽致,成了一个典范。在老家,一进腊月,即为新年,从腊八到年后二月二,新年的气氛浓重而厚实,经过晨昏起作春种秋收,小村人早已闲了下来,外出打工的也回来了,挣回了大把的钞票,难得一闲的小村人开始全天守着火炉打牌聊天,只盼老天爷慷慨地多来几场密实厚重的大雪,带来明年的好收成。这一段时光是老家人最惬意的日子,家家户户开始置办年货,杀用自己土地上生产的粮食养的年猪,用自己地里长出来的豆子磨豆腐生豆芽,过了祭灶计算好日子蒸年糕、炸丸子、请各路神仙……

  就这样辛苦一年换来的丰收在小村人脸上写着,在迎接新年的腊月里浸润着,蔓延着,喜庆着,飘荡着。到了除夕夜,小村人以丰美的酒食,对过去的一年做一次畅快的总结,把一年的幸福指数推向最高。在过去饥馑的年代里小村人无非是找一个美丽的理由,给常年不沾荤腥的嘴巴、肚肠来一次安慰。那个时候穷人年难过,也怕过年,过年就是过关。只有在过年那一天,憨厚无争的小村人才会心里失衡,对自己的生活质量感到不满。为了取悦自己的孩子,自嘲往往成为小村人一种自我安慰式的豁达和大度。

  在艰难中日子终究是一天天好了起来。难忘小时候身处故乡,上世纪七十年代我每年都是在对新年的盼望中度过的。惟有新年到了才可以吃上几顿好面馍。八十年代的我见证了故乡由贫穷到富足的变化,还是孩子的我是最盼望过年的,因为新年是孩子们的节日,不仅会长大一岁,还能得到新衣服、新鞋子、新书包和压岁钱,更能疯玩好一阵子,还不会挨大人的打,因为过年时是不兴打孩子的。那时的我会唱着童谣:“腊八祭灶,年下来到,闺女要花,小子要炮,老头儿要件大皮袄。”在歌声中新年一步三摇地来到每个人身边。

  童谣唱得起劲时,年猪开始惨烈地嚎,终未躲过一刀,在大锅的开水里烫剐得雪白,开膛破肚挂起来。孩子们叫着喊着将猪尿脬里塞了一两粒黄豆,吹得鼓胀如球,笑闹着争来抢去,当皮球踢。各村的大碾盘也转动起来,白嫩滑腻的水豆腐也一箩箩地搬出磨坊,漂在水缸里。躲过八月十五的公鸡也在“小鸡小鸡你别怪,你是农家一道菜,今年早早去,明年早早来”的唱词声中宰了,富足的人家还会买几条大鲤鱼,洗涮干净,于是各家的门头便又多出一挂腊食,各家的灶火里开始冒出袅袅的不按饭时的炊烟。小村人还会呼朋引伴地赶集去,一万头的响鞭带回来,孩子们疯跑着拥上去,招来大人并无恼意的喝斥声。这几年国家取消了“皇粮国税”,娃子们上学免了学杂费,看病还有补贴,小村人打心底里高兴,腊月一来迎新年显得格外舒心。

办完一切年事后就到了腊月底,春节终于清晰地浮出来。鞭炮声炸响了夜空,噼里啪啦,噼里啪啦。小村人伸一下懒腰抖起精气神挺起腰杆拥抱到来的春天,一个新天地正在小村人面前展开。

(图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晨之风,本名李涛,中教高级语文教师,新闻学和教育学在职研究生学历。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河南省诗词学会会员、河南省文明教师、全国高考作文研究专家。工作之余潜心文学创作和作文教学研究,多篇论文在知名报纸发表,在各级报刊杂志发表散文作品多篇,作品曾被《读者》《散文百家》《华夏散文》《美文》《天涯》《人民日报》《河南日报》等文学报刊杂志及“强国论坛”刊登,有多篇作品被国家级图书收录,并有文章被中学选作阅读分析素材。其事迹入编《河南人物志》,被《检察日报》“人物声音”专题报道。出版有散文集《从小村上路》《情漫陈州》《我在旅途读风景》《回望那片故土》等。

晨之风二维码

(0)

相关推荐

  • 散文||雪 夜

    雪   夜 蔡娟||江苏 风,刮了一天.雨,随风而来.傍晚时分,风歇了,雨也停了,周围出奇地安静,雪花零星登场,渐渐地,扬扬洒洒,密密麻麻.夜越深,越是肆无忌惮.白了屋顶,裹着树叶,路灯下纷飞的雪片, ...

  • 【首届行参菩提散文奖参赛作品】看见桃花想起你/陈强州

    再次回到老家,独自徘徊在生我养我的老院子里.自从搬到了集镇住居,离开老家的日子太长了,再也没有回来打理,她早已是满目荒凉.虽然是春天来临,却看不到一点蓬勃的气息.环顾满院的衰草,一种莫名的感伤袭上心来 ...

  • 散文||换 地

    换   地 由于疫情,春节以来我们哥仨没在一块儿聚过.偶尔电话一下,算是互报平安. 疫情渐渐得到了控制,大家可以相互走动了.我们仨相约,我们一起到乡下,趁着清明,扫一下墓.一来,探望久别的亲人:二则, ...

  • 中国诗歌报:胡顺林, 走近姥山中的小村芦苇欣赏

    <中国诗歌报>纸刊选稿基地 马新朝,原第三届鲁迅文学奖获得者.中国诗歌学会副会长.中国诗歌报编委会主任.河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河南省文学院副院长.河南省诗歌学会会长. 作者简介:胡顺林,1 ...

  • 【散文】王振策||只记花开不记年

    只记花开不记年  文/王振策 退下来的母亲说想回老家住几天. 这句话说出口的时候,媳妇听到了却没说什么,和母亲要过了围裙,低着头去厨房刷锅洗碗去了. 母亲说,你媳妇没什么吧,我不是说你们对我不好,我不 ...

  • 【第二届行参菩提散文奖参赛作品】用爱,打造黑陶的灵魂/姚健

    郑 重 提 示 企鹅号.百家号.美篇.博客.QQ空间.简书等网络媒体发过的文章,不要再投稿给新媒体<行参菩提>.如果愿意继续投稿新媒体<行参菩提>,请先删除,后投稿. 你侬我侬 ...

  • 晨之风散文《觉悟普陀山》

    辛丑年的暑假,我从中原之地,有幸来到海上仙山--普陀山,踏上这片神圣宝地,在香火缭绕里,实地感受了名副其实的佛国意蕴,圆了自己的一个梦想.在这里,我的精神世界得到得到一次抚慰和陶冶,带来的觉悟是多方面 ...

  • 晨之风散文《豫东的春味儿》

    豫东的春味儿 春节过后,蔓延蹒跚在豫东村野上的春色不经意间来了,穿着一身圆润.明丽.清朗的外罩,好似走出闺房的处女,又似羞涩的出嫁新娘.她东瞅瞅,西看看,最后才快步走起来. 微风起处,春野里一波一波的 ...

  • 周口广播电视台著名主持人张雨朗读晨之风散文《老家味儿》

    [夜读]老家味儿 (主播:张雨)周口手机台 老家味儿晨之风我爱投入老家的怀抱里吸吮老家味儿.回到老家,抚摸老家多愁善感的心事,领略父慈母爱和暮霭炊烟的情韵,总油然而生一种叶落归根的感觉.在老家的春野里 ...

  • 晨之风散文《在“百草园”和“三味书屋”感受鲁迅》

    江南的七月,尽管水多,还是酷热难耐.道旁香樟树装饰的水乡充满诗意,浸润着我的思绪.在乌篷船摇曳的倒影里,我来到清秀明丽的文化之地--绍兴,寻访自己心中的文学圣地--鲁迅故居. 鲁迅先生的作品深深影响着 ...

  • 晨之风散文《血沃之地祭忠魂》

    许世友光辉的一生 晨之风 从周口出发,沿大广高速一路南行,很快进入大别山腹地.已是初冬,深秋的余韵还未褪去.高速路两边不太巍峨的山峦,因为冬天的到来正在悄然改变着颜色.因为到新县参加一次交流活动,让我 ...

  • 晨之风散文被《作家文摘》转载

           元月12日,晨之风散文<根在乡野>被<作家文摘>转载. 附: 根在乡野 我一直认为我就是一个根在乡野的农民. 我爱回忆童年的老家:一道道低矮的土墙,临街小院门上残 ...

  • 晨之风乡土散文《带着这身土味儿前行》

    在泥地里长大的我曾不止一次坦言,尽管进了城市,今天的我还是一个农民.我是一株豫东大野里的红高粱,血管里流淌的是黄土地染就的血液,骨子里涌动的始终是激情燃烧的乡土因子.也许就是这种情结促使我在多个场所, ...

  • 晨之风乡土散文《交公粮》

    我是位老七零后,经历了上个世纪七十年代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生活.尤其是麦收结束后,潜意识里总会想起儿时的"交公粮",成了挥之不去的记忆. "交公粮"是计划经济体制下 ...

  • 晨之风随笔《纪念处女作发表二十五周年》

    昨天晚上,远在北京的弟弟在聊天时,发我一张手机图片.说是在收拾东西时,无意中发现了我过去的一篇文章.文章是打印的,字迹已经不太清晰了,题目是<畅享金秋>.对这篇还谈不上文章的文章,我几乎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