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吉木萨尔.红旗农场//【ECHO刘紫微】第一百三十三期

印象.吉木萨尔.红旗农场
刘紫微/文
从新疆回来很多天,昨晚却突然做了一场关于红旗农场的梦,醒来,坐在书桌前...
七月中旬的某个日子,偶然和朋友们约定自驾去了新疆,因了诗和远方,还是因了最近的压力,不言而喻,我似乎特别想体验一下远行的感觉,已经是很久的想法了,从北京,走京新高速,开着所谓不适合走草原、沙漠和旷阔天地的私家轿车,就出发了,再回首,一切却像是一次注定的旅行。
第一天,开了900多公里就到了巴彦淖尔,在夜色黄昏之中,在黄河大桥边和我大内蒙来了一个近距离匆匆的拥抱式的合影,又吃了一顿内蒙古式的焖面就昏昏沉沉地入睡了;第二天的清晨,一行7人,开着两辆车,向西、向西、向新疆出发,在一天跑了1300公里后直抵哈密,那天路上,一直脑海里有个词汇,“策划走天涯”,而这个词汇在脑海里翻腾的时候,我已经开得云里雾里地疲惫到极致了,再加上高速检查站反反复复地检查,无疑,我已经开始怀疑来新疆究竟是一种正确的旅行还是一种错误的意外?所以,在晚间9点到哈密的时候,一行同伴们所有关于新疆诗意的想象和情怀荡然无存,匆匆,匆匆,他们晚餐新疆特色的拉条加上我胃痛的发作,给那个夜晚蒙上了一丝丝忧郁的气氛,这一晚,我想所有人都没有感受到旅途的兴奋和开心。
直到走近吉木萨尔县的几十公里之外,在同伴换开车的须臾,我开始查阅吉木萨尔县,请原谅我的孤陋寡闻,而在之前的之前,我一直以为自己多少算有一丝丝博学之人,我却竟然忽略了北庭许多年,也许我也读过一些诗词或者古文,也许因为从来走进过她,所以很多的很多,只停留在文字本身的痕迹里,相逢,又像是重逢,北庭,一个历史上经过了无数烽火的古城,在今天,却依然绽放着非凡的光芒。
史说:“汉代随着西域都护府的建立,汉朝政府就开始了对西域广大地区的控制,并在天山南北开始屯田。东汉永平十七年(74),汉政府派戊尉耿统领数百人屯田于今吉木萨尔县北庭故城。”
一座古城,在历史的硝烟和烽火之中绵延不断,屹立在新疆天山北麓东端2000多年了,13个民族,人口才13万多,是什么样一种神秘的力量让这座古城在今天依然释放出历史的光芒,当我站在进吉木萨尔县高速口拍照留念的时候,我一直在想着这个问题。
走入县城,城市的整洁,让我很诧异,在诧异之中,我们和吉木萨尔当地的朋友一起约了饭餐,似乎恍然之间发现了这座古城的神秘所在。不夸张地说,那是去新疆以后最美好的晚餐之一,因为遇到了吉木萨尔县老书记和哈萨克族的书记夫人和红旗农场的年轻有为的场长,曾任三年县长、六年书记的老书记对历史、文化有很深地见解,他在任期间完成了北庭故城遗址的修复工作,是多么有功德的一件事,而当你听老书记娓娓道来他在任期间完成这些事情时历的磨难和所得时,你会不知不觉被老书记的儒雅、大度、坚韧、乐观的人格魅力所吸引,隐隐之中更有一种神秘的力量似乎充斥着整个空间,那一刹那,我知道,这一次,不枉此行,北庭,我一步步地走近了你,走近了一座近2000年的城市,人生百年,轮回了多少世多少代才让我与你相遇,那一刻,我是欢愉和幸福的...而那一天,正好是新疆伊斯兰教的传统节日,古尔邦节,北庭广场上的载歌载舞,广场的各种展览、老书记的讲解,给整个北庭蒙上了一层厚重的面纱,久久久久,徘徊在我回来这么多天的脑海里,舍不得挥去又经常去回忆...
读到此时此刻的你,是不是认为应该去趟新疆了?
第二天,在红旗农场场长的盛邀下,我们一行人在老书记的陪同下参观完千佛洞后直接开往红旗农场,印象,从此时开启..
也许很多人知道,但是历史的悠久,岁月的沧桑,和兵团所有人经过了怎样的艰苦的历程,可能大多数人并不知道,包括我在内,第六师红旗农场,一点点引入眼帘,惊讶的不仅仅是我,还有同行的那些同伴们...
我知道,此一生,我还会再一次踏入新疆,引我而来,其中就有红旗农场。
红旗农场从元代开始就有了历史的足迹,在历史的沿革之中,红旗农场就像一个浓缩的印记稳稳地立于天山北麓,准噶尔盆地南缘,吉木萨尔境内,东临奇台西北湾乡,南毗唐代北庭督护府遗址,西至216国道,北抵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农场南毗邻吉木萨尔县北庭乡,西邻107团,东界奇台县西北湾乡,北以古尔班通古特沙漠边缘伸入5公里为界。在这些数据的背后,我开始对红旗农场多年的那些留守的人们产生了深深的兴趣,究竟是什么样的吸引力让他们在农场一来就是一生的岁月...
郑场长是80后的年轻场长,除了面容的青春隐约若现,做事的风格,言谈举止、待人接物,都是一种成熟的气质和风范,恍然之间让我觉得和他以往的履历比起来,似乎我走得太波折了,《论语·子罕》里有说,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不如今也。也许这句话用在郑场长身上最为恰当了。
红旗农场,从资料上可以查出,经历了“1965年由地方人民公社转为国营农场,又从1982年规划管理,1987年被兵团列入扶贫团场,1991年被国家列入边境扶贫团场。2005年根据兵团党委要求与107团整合为红旗中心团场。全场土地总面积220万亩,可耕地36万亩,草地面积139.5万亩,其中高山草地16万亩,荒漠草地123.6万亩,农场下辖4个分场34个生产连队,2个农业开发区。总场直属企事业单位21个,总人口17604人。年无霜期156天,年降水量163.2毫米。平均海拔560~620米。是一个以农为主,农 林 牧 副渔工交建商为一体,综合发展的现代化国营农场,这里土地肥沃,资源丰富。”
而我更好奇的是,在红旗农场建国后70多年,那些跟随红旗农场发展、成长、苍老、又生儿育女的那些人究竟经历了怎样的生活和怎样的悲欢离合、喜怒哀乐,他们的精神激励着他们把红旗农场建设成如今这个特别的模样,每个人、每一颗心都承载着厚重的历史价值和自己独有的那份情怀,正是那份情怀支撑着他们走到了今天。
在红旗农场新时代文明实践所里,我看到了太多的历届党委书记、政委名录,看到他们的丰功伟绩,看到他们在每一任期间承受的压力和在压力重重之下依然能够破茧而出,做出一些非凡的贡献,我知道我在那片刻间的渺小,如尘埃一般;更看多太多的资料记载和尘封的映像、照片、那些时期遗留下来的物件和记忆,我知道,用一生,他们守护了红旗农场,守护的并不仅仅是农场的本身,守护的是自己内心深处的执着的梦想。
在参观的最后,一曲曲新疆曲子戏给我们带来了欢乐和送别的气氛,演出的正是来农场的那些主人翁、参与者、历史的见证者们,而这种曲子戏正是流传在新疆昌吉地区和第六师红旗农场周边,算是一个地方剧中,可是却源远流长,在清朝末年就有传唱了,据说那时候的作品有《三下屯》、《十岁郎》、《兰桥担水》、《绣荷包》等等,可是我却初次听到,少数民族的载歌载舞的属性让曲子戏也似乎边唱边跳,似乎有文言格律、又似乎有方言土语,每一位老人的演出都声情并茂,喜感十足而又渲染着整个气氛,让那个上午别样欢快和自由、热情。从十八世纪,清朝政府就从中原地区迁移大量的灾民来新疆,直到现在,无数的中原人民已经融入了新疆的风土人情之中,他们在这里生产、在这里生活、在这里追求梦想、在这里老去,他们才是这里最忠诚的守护者和追随者,听着那些曲子戏,我看着那一幅幅沧桑的面孔里,不觉想到在那些笑容的背后有着更为深刻的意义和感受...
参观之外,又匆匆浏览了红旗农场的北庭沙漠生态旅游景区和大三台沟,在沙漠里,在溪水边,在天山之下,在草原之外,我把心放空了一样地把心情放飞,我与这里同在,我与自然同在,此时此刻,我也与红旗农场同在...
我想我已经把再一次步入新疆,步入吉木萨尔县、红旗农场列入未来的行程计划之一了,下一次,我一定要停驻、停驻、再停驻...让心能静静地住下来,感知吉木萨尔县、感知红旗农场...
附:#荷子小詞[超话]#《唐多令  代人賦》
策馬過庭州。
停車望遠樓。
驀然驚、雁塞沙洲。
日落天山邀我駐,把酒醉、興悠悠。
曆史不曾休。
小城千古留。
多少年,烽火春秋。
淹沒人間無數夢,成與敗,逝水流。
荷子/詞
(完)
遇见最美好的自己,
【ECHO刘紫微】公众号开启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