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记》丧服四制诗解1礼法天地因顺人情斩衰恩制君衰义制

礼记丧服四制诗解1礼法天地顺人情斩衰恩制衰义制

题文诗:

礼之大体,体天地,法四时,阴阳,

顺人情,故谓之礼.訾之者是,不知礼之,

所由生也.夫礼也者,吉凶异道,不得相干,

取之阴阳.丧有四制,变而从宜,取之四时.

有恩有理,有节有权,取之人情.恩者仁也,

理者义也,节者礼也,权者知也.仁义礼智,

人道具矣.其恩厚者,其服,故为父母,

斩衰三年,以恩制也;门内之治,掩义,

门外之治,掩恩,资事父以,事君敬同,

尊尊贵贵,义之大也,故为君亦,服衰三年,

以义制也;三日而食,三月,而练,

毁不灭性,伤生,不过三年,齐衰不补,

坟墓不修,除服之日,素琴,示民有终,

凡此,节制者也;资事父以,事母爱同,

天无二日,国无二君,家无二尊,以治之故,

父在为母,齐衰期者,见无二尊;杖者爵也.

君丧三日,授子五日,授大夫杖;七日授士,

或曰擔主,或曰辅病,妇人童子,不杖由其,

不能病也.百官,百物,不言事行,

扶而起者;言后事行,杖而起者,自执事行,

面垢而已,秃者不髽,伛者不袒,跛者不踊.

老病也者,不止酒肉.凡此八者,此以权制.

【原文】
凡礼之大体,体天地,法四时,则阴阳,顺人情,故谓之礼。訾之者,是不知礼之所由生也。夫礼,吉凶异道,不得相干,取之阴阳也。丧有四制,变而从宜,取之四时也。有恩有理,有节有权,取之人情也。恩者仁也,理者义也,节者礼也,权者知也。仁义礼智,人道具矣。
其恩厚者,其服重;故为父斩衰三年,以恩制者也。门内之治,恩掩义;门外之治,义断恩。资于事父以事君,而敬同,贵贵尊尊,义之大者也。故为君亦斩衰三年,以义制者也。
三日而食,三月而沐,期而练,毁不灭性,不以死伤生也。丧不过三年,苴衰不补,坟墓不培;祥之日,鼓素琴,告民有终也;以节制者也。资于事父以事母,而爱同。天无二日,土无二王,国无二君,家无二尊,以一治之也。故父在,为母齐衰期者,见无二尊也。
杖者何也?爵也。三日授子杖,五日授大夫杖,七日授士杖。或曰担主;或曰辅病,妇人、童子不杖,不能病也。百官备,百物具,不言而事行者,扶而起;言而后事行者,杖而起;身自执事而后行者,面垢而已。秃者不髽,伛者不袒,跛者不踊。老病不止酒肉。凡此八者,以权制者也。

【注释】

(礼记正义.唐·孔颖达疏)

凡礼之大体,体天地,法四时,则阴阳,顺人情,故谓之礼。訾之者,是不知礼之所由生也。礼之言体也,故谓之礼,言本有法则而生也。口毁曰“訾”。○訾,徐音紫,毁也,一音才斯反。

  [疏]“凡礼”至“生也”。○正义曰:此一篇总论丧之大体,有四种之制。初明恩制,次明理制,次明节制,次明权制,既明四制。事毕,又明三年丧自古而行之,故引高宗之事。又明斩衰以下,节制之差,结成仁义之事。各随文解之。○“体天地”者,言礼之大纲之体,体於天地之间所生之物。言所生之物,皆礼以体定之。○“法四时”者,则下文云“丧有四制,变而从宜,取之四时”是也。○“则阴阳”者,下文云“吉凶异道,不得相干,取之阴阳”是也。○“顺人情”者,下文云“有恩有理,有节有权,取之人情”是也。○“故谓之礼”者,以其无物不体,故谓之为礼,故注云“礼之言体”也。○“訾之者,是不知礼之所由生也”者,言若訾毁,不信礼之体天地、法四时、则阴阳、顺人情,如此之人,是不识知礼之所由生也。言不知礼之有法则也。

  夫礼,吉凶异道,不得相干,取之阴阳也。吉礼、凶礼异道,谓衣服、容貌及器物也。丧有四制,变而从宜,取之四时也。有恩有理,有节有权,取之人情也。恩者仁也,理者义也,节者礼也,权者知也。仁、义、礼、知,人道具矣。“取之四时”,谓其数也。“取之人情”,谓其制也。○知音智,下同。

[疏]“夫礼”至“具矣”。○正义曰:此一节覆说前文礼“法四时,则阴阳,顺人情”之事。不覆说“体天地”者,天地包此四时、阴阳、人情,无物不总,故不覆说“体天地”之事。○“吉凶异道”者,言吉、凶各异其道,及衣服、容貌、器物不同也。“丧有四制,变而从宜”者,言门内主恩,若於门外,则变而行义。尊卑有定,礼制有恒,以节为限。或有事故,不能备礼,则变而行权,是皆“变而从宜”,取人情也。○“恩者仁也,理者义也,节者礼也”,恩属於仁,理属於义,节属於礼,故云“节者礼也”。○“权者知也”,量事权宜,非知不可,故云“权者知也”。○“仁、义、礼、知,人道具矣”者,此总结四制之义。仁属东方,义属西方,礼属南方,知属北方。四时并备,是“人道具矣”。五常五行,四时无“信”者,知中兼之,故北方水为知,又为信,是取法四时,故不并数“信”也。 
【译文】

制定礼的总的原则是,取法天地,效法四时,顺乎阴阳,体乎人情,本着这样的原则去制定才叫做礼。那些低毁礼的人,压根儿就不知道礼是怎样制定出来的。礼有吉礼、凶礼,二者的做法大不相同,不可混为一谈,就是取法于阴阳。丧服有四条原则,因时制宜地采取其中某条原则,就是取法于四时。在四条原则中,或属于感情上的,或属于理智上的,或属于原则性,或属于灵活性,就是取法于人情。属于感情上的东西,是仁的表现;属于理智上的东西,是义的表现;属于原则性的东西,是礼的表现;属于灵活性的东西,是智的表现。仁义礼智都有了,做人的道德也就齐备了。
如果感情深,丧服就重,所以父亲死了要服斩衰,守丧三年,这就是以感情原则为依据的。为有血缘关系的人服丧,感情重于理智;为没有血缘关系的人服丧,理智重于感情。以侍奉父亲的态度来侍奉君,把对二者的敬爱拉平。家臣尊敬卿大夫,臣民尊敬天子、诸侯,这是义中的头等大事。所以,天子、诸侯、卿大夫死了,作为他的臣民或家臣也要服斩衰,守丧三年。这是以理智原则为依据的。
父母之丧,三天以后就可以喝粥,三个月以后就可以洗头,周年以后就可以改戴练冠,虽然极其悲伤,身体非常赢弱,但也不至于危及性命,这体现了不因死者而伤害生者的道理。丧期最长也不超过三年,斩衰丧服破了也不再补,坟头不再添土,到了大祥就可以弹奏素琴。凡此种种,是要告诉人们哀伤是有限度的,这是以原则性的精神为依据的。以侍奉父亲的态度来侍奉母亲,对二者的亲爱程度是相同的。但是因为天无二曰,地无二王,国无二君,家无二主,都只能由一个人来作最高领导,所以父亲健在时母亲去世,那就只能降服齐衰,丧期一年,以体现家无二主的道理。
服丧者为什么要拄着丧杖呢?因为服丧者是有爵位的人。天子去世,第三天授给太子丧杖,第五天授给大夫丧杖,第七天授给士丧杖。有的人没有爵位为什么也拄着丧杖呢?据说是因为他是嫡子,担任丧主,须要主持丧礼。有的人不是嫡子为什么也拄着丧杖呢?据说是,他们虽然不是嫡子,但为父母之丧哀痛太甚,因而致病,须要用杖来扶持病体。女孩子、男孩子不用拄杖,因为他们年龄还小,哀痛不深,不会生病。办丧事所需要的各色人等一应齐备,所需要的各种物品也应有尽有,丧主不用发话就把事情办了,这样的丧主可以哀痛得厉害些,哀痛到别人搀扶才能站起。其次一等,事事都要等待丧主发话才能办理,这样的丧主哀痛就要减轻些,哀痛到自己拄着丧杖站起。再次一等,事事都要丧主亲自动手才能办理,这样的丧主哀痛就要更轻些,只要蓬头垢面就够意思了。居丧时,秃头的妇女不需露出发髻,驼背的人不需袒衣露体,瘸子在哭泣时不需顿足跳起,年老和有病的人不需停止喝酒吃肉。以上八件事,都是根据灵活性的原则制定的。

(0)

相关推荐

  • 赵法生:先秦儒家性情论视域下的《中庸》人性论

    摘要:钱穆先生早就指出,理学以"性即理也"解读<中庸>的"天命之谓性",进而"分割性情为对立之两橛",并非<中庸>原 ...

  • 《中庸》注释(二)补正

    [原文]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译文]天以阴阳变化,降为至善以立人者,称做性.随顺此天性之至善而行者,称做道.修道尽性以合于天,乃至化成天下,称做教. [注释] [1] 总说 宋·黎立 ...

  • 论语:恭而无礼则劳(8-2)

    孔子论君子为政必须注重德性修养,"恭""慎""勇""直"等德不能孤立存在,而是应该以"礼"作指导,德 ...

  • 《礼记》丧服四制诗解2三年之丧因杀制节仁者观爱义以正之

    题文诗: 亲始死也,三日不怠,三月不懈,期年悲号, 三年忧愁,哀之杀也,圣人因杀,以制节也. 此丧期之,所以三年.贤不得过,不肖者也, 不得不及,丧之中庸,王所常行.尚书有曰: 高宗谅闇,三年不言.此 ...

  • 礼记·丧服四制

    凡礼之大体,体天地,法四时,则阴阳,顺人情,故谓之礼.訾之者,是不知礼之所由生也.夫礼,吉凶异道,不得相干,取之阴阳也.丧有四制,变而从宜,取之四时也.有恩有理,有节有权,取之人情也.恩者仁也,理者义 ...

  • 《尸子》卷3四仪诗解仁义忠信情真功成

    <尸子>卷3四仪诗解仁义忠信情真功成 题文诗: 行有四仪,一曰志动,不忘仁也;二曰智用, 不忘义也;三曰力事,不忘忠也;四曰口言, 不忘信也.慎守四仪,以终其身,而名功之, 自从之也,犹形 ...

  • 《淮南子》卷13氾论训诗解22以禨祥明重仁袭恩

    <淮南子>卷13氾论训诗解22以禨祥明重仁袭恩 题文诗: 相戏以刃,太祖軵肘,以刃相戏,必为过失, 过失相伤,其患必大,无涉血之,仇争忿斗, 以小事自,内于刑戮,愚不知忌,故因太祖, 以累 ...

  • 《文心雕龙》卷34章句诗解1章明情义句局联字外文绮交内义脉注

    <文心雕龙>卷34章句诗解1章明情义句局联字外文绮交内义脉注 题文诗: 设情有宅,置言有位;宅情曰章,位言曰句. 章者明也;句者局也.局言者以,联字分疆; 明情者以,总义包体.区畛相异,衢 ...

  • 《礼记》·丧服四制

    凡礼之大体,体天地,法四时,则阴阳,顺人情,故谓之礼.訾之者,是不知礼之所由生也.夫礼,吉凶异道,不得相干,取之阴阳也.丧有四制,变而从宜,取之四时也.有恩有理,有节有权,取之人情也.恩者仁也,理者义 ...

  • 《淮南子》卷15兵略训诗解19四义十守先修诸己

    <淮南子>卷15兵略训诗解19四义十守先修诸己 题文诗: 将者必有,三隧四义,五行十守.所谓三隧, 上知天道,下习地形,中察人情.所谓四义, 便不负兵,为不顾身,难不畏死,决不避罪. 所谓 ...

  • 《淮南子》卷18人间训诗解1知性明制至道慎微

    <淮南子>卷18人间训诗解1知性明制至道慎微 题文诗: 清净恬愉,人之性也;仪表规矩,事之制也. 知人之性,自养不悖;知事之制,举错不惑. 发于一端,能散无竟,周游八极,总于一管, 谓之真 ...

  • 《淮南子》卷11齐俗训诗解15四民分业因人制宜

    题文诗: 治世之体,其易守也,事易为也,其礼易行, 责易偿也.人不兼官,官不兼事,士农工商, 乡别州异,农农言力,士士言行,工工言巧, 商商言数.士无遗行,农无废功,工无苦事, 商无折货,各安其性,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