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新视野》ll名家赏析·现代诗歌的概念与意象经营ll总第572期

点击下方链接了解更多征稿资讯

大型文学期刊(双月刊)《作家新视野》面向全国以及海内外作家隆重征稿

本期制作:孟新龙

大型文学双月刊《作家新视野》同时拥有国际、国内正规双刊号、邮发代号、广告经营许可证号。

刊物级别:省级期刊

国际刊号:ISSN:2079—3111

国内刊号:CN:32—0034

邮发代号:27—4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320000414007

《诗刊》老总商震对本篇的评价:

近期忙得都没看微信。你这篇讲稿还好。看得出你读了很多书,也有自己的见解。整篇已成系统。

现代诗歌的概念与意象经营

文/灵岩放歌

前 言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诗友们,大家好!

大家都热爱诗歌,但不少人对现代诗歌的许多认识还是旧的概念,或者还是上世纪二十年代新月派时的印象。殊不知诗歌的发展,特别在抒情的形式与技巧上都产生了质的飞跃。但这种变化许多人、甚至是作者也不一定很明确,当然这与当今诗歌理论研究及引导的滞后有关。如果我们作者也一知半解,就必然使现代诗坛乱象丛生。

所以有必要提高对当代诗歌创作理论的认识,现在让我们共同来学习。

今天咱们谈的命题是:

现代诗歌的概念与意象经营

一、现代诗歌的概念

歌德说诗是成熟的理性。

华兹华斯说诗是强烈情感的自然流露。

列夫·托尔斯泰说诗是心灵之火,这火能点燃、温暖、照亮人心。

大家对诗歌的感觉都不一样。

我说诗歌是诗人心中燃起的蓝色火焰!

沒有感动就没有诗歌,点燃这火焰的是生活中的感动(就是所谓灵感)。为什么说是蓝色的火焰?蓝色是自由浪漫的象征,也反映诗歌与众不同的语言。诗歌的语言不是对现实的直接拷贝,而是一种隐喻的意象语言。

写诗靠灵感,但诗人的基本素养决定了诗歌的品性。没有深厚的文化修养和对生活敏锐的体验和灵感,是写不出好的诗歌的。同时,诗更属于作者本身的内心而不是任何别的因素。都说诗歌是诗人的象牙塔,其实也有一定道理。

诗歌是意识形态领域最高的语言表现形式,是撼动心灵的艺术体验,所以注定了它的高贵。诗歌是用来传播心灵的,是用来赏识的,但它不是简单的反映心声,而它的受众必须有这样的喜好和素养,这就是它的高清、也是它的局限性。当然这与诗歌面向社会大众没有矛盾,不管那个阶层都有很深文化涵养、并喜好诗歌的人。诗歌的广大读者就在这里。

诗虽然是一件私人的事,一个个人爱好。但个人生活不是孤立于社会以外,诗歌却必定反映当代社会风貌,以及当代人的思想情怀。这世界没有世外桃源,所以诗人就在诗歌中追寻心灵中的乌托邦。

对于现代诗的创作,首先必须了解一下当代诗歌的特点,这对于我们学习创作现代诗显得异常重要。

现代诗是现代人在现代生活中所感受的现代情绪,用现代的词藻排列而成的语句群体。现代诗是抒写对我们所生活的这个时代的感受,并且是用现代的语言规范文本为基础来写的(即现代汉语,而不是文言)—— 这是现代诗最基本的特点。

现代诗还有一个重要的特点:现代诗的内涵是开放的,没有局限但却应是美好感人的。所以诗歌必须是美的,虽然每个人对美的理解有差异。没有美就不会感人,就不会产生诗意。反过来美好的、感人的,就有情怀。

内涵美这是诗歌的正义性,诗歌语言的变形不能脱离这点。美,才会有诗意,我们唯美提倡真善美,即:内涵美、意境美、语言美。

诗歌颂扬正义,抨击丑陋,也就是真、善、美,这正是我们唯美的精神。

二、现代诗的形式

现代诗歌采用什么形式,什么技巧手法,不能生搬硬套,也不存在什么标准模式。倒是应该根据内容意境设计,这就像人们穿衣,不同的人,不同的季度,根据个人爱好,选择穿不同的衣服。

就其意识归属分析:有政治的、经济的、伦理的、历史的、哲学的、美学的、人生的……

按形式分:格律诗、自由诗;

按体裁分:童话诗、寓言诗、散文诗、韵脚诗;

按表达方式分:叙事诗、抒情诗。

现代诗的风格也是多样的。

按情绪分:有愉悦的、哀伤的、昂奋的、低调的、淡雅的、空灵的、爱的、憎的、愤怒的、恬适的、抑郁的。

按语言分:有简洁干净的、凝练仿古的、有口语化的、有意象象征化的。

现代诗的形式是自由的,但自由不等于可以随便写,没有诗歌基本元素,偏离诗歌体裁就不是诗歌。

形式主义问题

有个时髦诗人说:"正像我所理解的现代诗写作更多的是语言的自觉。即寻找一种有别于过去年代过去诗人的写作模式,包括词语的组合,句子的组合,甚至词组自身组合的反传统反常规"。尽管是一种尝试,但也反映了当代诗歌的一个倾向。过分地强调形式,而这种倾向成为一种时髦,那就是片面追求诗歌语言的陌生化。从朦胧诗开始到第三代末诗人经历过片面意象化语言直到现在。

去年中国诗歌网在湖南召开的“现代诗歌形式研讨会"上研讨结论定性“诗意的口语化叙事形式”为当前诗歌主流。

三、诗歌基本元素

不管什么样诗歌,都必须富含诗歌元素。

如情怀、隐喻、象征以及韵律、节奏、跳跃,还有用意象化诗歌语言表现的美好意境。

四、诗歌意象的一元化

诗歌与散文的区别就在于内涵意境的一元化,散文就在于散,它的意象很多,诗歌意境属性集中表现一个意境,当然长篇叙事诗例外。

诗歌的意象原素一元化就如一株花,各种花有自己特色,不可能在葵花上长荷叶、长玫瑰花。

五、现代诗的格式

诗歌格式要分行: 可以依句分行,也可以依内容分行。只有散文诗可以不分行。

格式上还有一些俗成定律,如微诗在三行内,小诗在六行内,短诗比较宽约在十二行、十八行内。

六、现代诗歌的意象经营

隐喻是当代诗歌的生命原则,诗歌隐喻具有创造性、灵活性、和连贯性等特点。

诗歌隐喻研究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但传统上一直囿于修辞领域。以前隐喻仅仅被看作是诗歌作品的修辞手法之一。自20世纪30年代以来,隐喻的研究就突破了传统的修辞学的范畴,并在70年代进入多学科的研究阶段。尤其是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对隐喻的认知功能进行研究,开辟了隐喻研究的新天地。在研究者看来,隐喻不只是一种语言现象,更重要的是人类普遍的一种思维方式,一种认知手段。隐喻的实质就是通过另一类事物来说明或理解某一事物(联想效应)。

隐喻是一种巧妙的言说方式,是把意思说得更为生动、形象、含蓄。在诗歌文本中,语言层面上的隐喻依旧如此,但是,到了审美层面,它却不再是言说,不再仅仅是用属于某一事物的言词去形容另一个事物。字面意义的相互比喻、替代、象征让位于“言外之意”、“味外之旨”的体验与品尝,借用结构主义者列维·斯特劳斯的话说就是:“意识品尝一种元素组合时所知觉到的一种特殊味道,而这些元素如果分别品尝却没有味道。”具体说,就是品尝诗的各个层面上的隐喻(语言层面、意象层面、结构层面)综合表现出来的生命情调、人生韵味、精神感悟。审美层面上的隐喻,没有明确的喻指,没有指称确定的观念内容,而是提供一种“意义的空域”。因此,它主要不是引起观念之间的联想,作者意图的探测与猜想,而是激发主体的想象和情感生命的体验,让主体心灵自由驰骋和创造,从而使主体生命的内涵得到表现。

诗歌隐喻的特点决定了其在诗歌中的功能:修辞功能、陌生化功能、构建功能、认知功能和美学功能。诗歌阐释的根本任务是对诗歌隐喻的把握。增强隐喻意识,提高隐喻能力,从认知的角度理解诗歌隐喻是诗歌欣赏的最好途径。

七、诗歌的意象

要理解隐喻,首先要了解意象。

艾青: 意象是纯感官的,意象是具体化了的感官。

余光中: 意象即是诗人内在之意之于外在之意。

意是本体,象是喻体。

诗歌语言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大量运用意象(image 或 imagery),也就是用具体的形象或画面,来表现诗人在感情和理智方面的体会和经验。

人的主观(心灵)跟客观(世界)之间的桥梁是感觉,而意象就是各种感觉的形象表现,是进行诗歌交流的联络通道,也可以说是诗歌语言的灵魂。

诗歌通过意象,来表现事物、动作、感情、思想、心理状态以及任何感觉的或超感觉的经验。

诗歌的对象,有的本来就是实物,如山水、花木、鸟兽、器物,这些描述当然就是具体的;还有一些对象,本来不是实物,如场景、事件、印象、情绪、愿望、概念等,诗人也能通过“意象”和“意象群”来表现

八、 意象的变形

隐喻意象的变形也就是陌生化过程,其实陌生化功能早已存在隐喻中,而不是孤立了、刻意变态地去追求。而且可悲的是许多人缺乏生活,没有灵感,把陌生化形式化刻意追求,错误认识认为你搞不懂才是本事,所以才有蓝瘦香茹类的语言。那蓝瘦香茹的真相是什么?是呓语!

伟大的民族传统文化被不学无术而戏弄,以至于臆造的语言,杜撰的句子都成了诗歌语言。这不是文化的倒退吗?所以学诗歌一定要有语文文学基础,诗歌语言不能违背汉语文本。当然开拓崭新的视野,带来新的洞察力,这就能掌握所谓的意象构形。

诗歌阐释的根本任务是对诗歌隐喻的把握。增强隐喻意识,提高隐喻及变形能力,从认知意象的角度理解诗歌隐喻是认识诗歌创作的最好途径。

九、隐喻意象的经营

现代诗除了要按内容分行来写或按句分行来写之外,特别是在语言的组织上。主要表现在意象的经营运用。讲理论很复杂,我简单地概括一下,关键就是隐喻型意象的组合进行重塑策划,灵活地运用各种意象,能增强诗的活力,更能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人家说:显山不露水,露水不显山,这是二流诗人;既显山又露水,这是三流诗人;不显山不露水,是一流诗人。

让我们认识一下这话的真正含义。不显,是怎样?不显就是隐藏,朦胧留下遐想,这就是诗意。隐喻就是隐藏和替代,现代诗发展就这样,平静地用意象叙述,少用形容词,忌讳自我抒情。这个许多人都犯错,你只顾自我抒情,都说完了就没诗意了。怎么把它生动起来,就要学会经营隐喻。

会讲笑话的人,自己不能笑。比如你写爱情,但诗作上就见不到爱字。

隐喻的实质就是通过另一类事物来说明或理解某一事物(Lakoff & Johnson,1980:5)。隐喻是语境间的交易,不相容的两个事物,完全是不同质的,放在一起艺术表现力会更强。要把西瓜个大比作冬瓜,就没什么意思了。

隐喻的意象化,替代的象不是诗歌的本质,意为心(本体),象为借代物(喻体)。心里有感觉用外在物象来替代、表达。所以早期的诗歌抒情与当代意象化的抒情有很大区别。

既然这样这一物象肯定比原意更形象生动。如果所用意象不能正确表达内心,那就是假的、失败的意象。

诗歌隐喻具有创造性、灵活性、和连贯性等特点。写好诗歌一定要搞清楚这基本概念。

比如我心澎湃可以写成檑石如雨点,这是从动感上描述。滔滔江水可以写成绿色在荡漾。连贯性体现在意象的统一上,诗歌与散文的区分就在这里。诗歌的意象是比较统一的,连贯性比较强;散文则相反。

因此,一首诗整体上可以是一个大的隐喻,比如灰姑娘的故事,就是个梦想成真的童话,但它们语言间是有通感的,又可能由小的隐喻相互衬托。就象某株花,它本身体有特定的花语。把心借物来表述这个过程,隐喻的经营就是诗的编导,就是创意,这首诗是玫瑰,是表达友谊还是爱,在颜色上就可以决定,是玫瑰它必然有刺,玫瑰的刺又可以是种隐喻,玫瑰与月季的区别,叶子上就不一样。这是一株红玫瑰,代表爱情,它有刺告诉你不充许随意侵犯。

在研究者看来,隐喻不只是一种语言现象,更重要的是人类普遍的一种思维方式,其实就是联想思维。对诗人而言,依靠隐喻的帮助,产生联想从而对世界进行浪漫的变形。

诗歌里的意象,往往具有双重属性,即物理属性和心理属性,比如说古诗中常见的折柳寄别的句子,诗歌里的柳枝,物理属性是植物,杨柳科,柳属或杨属,树枝柔韧,叶片狭长,种子成熟会随风飞走,也即柳絮;而它的心理属性则是不舍的情绪、挽留的象征,离别的愁绪等。而意象的变形就是通过对意象物理属性的削弱或者扭曲,来达到扩大或者深化心理属性的效果。

十、 隐喻的技巧

意象变形的陌生化功能留给诗歌广阔空间,朦胧又空灵。“想象是一种创造的过程。正如想象在知觉过程中把形式和秩序加于感官材料,部分地创造它认知的对象一样,在艺术中想象也作用于经验的原始材料,赋予它新的形式和外表。”。海鸥在海浪中穿梭,这是上帝的造化,海子联想到上帝了。

我们强调创新但不管是古诗诗词还是现代诗的创作,请不要切割诗歌的固有元素,过分强调某个元素,包括意象通感与韵律节奏。其实诗歌应整体考虑的,兼顾内容与诗体,当然以内容为主,形式为辅,内容决定了形式。该破时就要破,破也是为了立,破与立是一个的统一。

1、抒情主体的突出和意象的变形

先解释抒情主体,即在抒情过程中,处于发起者位置的存在,而抒情客体即在抒情过程中处于被动接受位置的存在。例如艾青的《大堰河——我的保姆》(请自己百度)中“我”的存在,即是抒情主体;而徐志摩《再别康桥》中“康桥”的存在,即是抒情客体。

做了这一解释之后,我们就好理解“抒情主体的突出”了。

一般而言,这样的诗歌,有一个清晰的抒情者的形象存在,他引领着你,进入作者脑海中的画面,而这画面(意境)由发生了变形的意象构成。

再解释一下意象的变形。

诗歌里的意象,往往具有双重属性,即物理属性和心理属性,比如说古诗中常见的折柳寄别的句子,诗歌里的柳枝,物理属性是植物,杨柳科,柳属或杨属,树枝柔韧,叶片狭长,种子成熟会随风飞走,也即柳絮;而它的心理属性则是不舍的情绪、挽留的象征,离别的愁绪等。而意象的变形就是通过对意象物理属性的削弱或者扭曲,来达到扩大或者深化心理属性的效果。

在突出抒情主体的基础上进行意象的变形,这是一种比较高级的造境方式,前者可以抓住读者的思路和实现,并有意识地进行引导,后者通过不同程度的变形,用意境的画面和场景给予读者感官上的冲击和带动。

一个比较著名的例子是北岛的《回答》:

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

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

看吧,在那镀金的天空中,

飘满了死者弯曲的倒影。

冰川纪过去了,

为什么到处都是冰凌?

好望角发现了,

为什么死海里千帆相竞?

我来到这个世界上,

只带着纸、绳索和身影,

为了在审判前,

宣读那些被判决的声音。

……

这首诗相信很多人都能倒背如流,这里面首先用的技巧是抹灭抒情客体,方法是营造出许多抒情客体,使得自己的抒情不具有具体的针对性,而上升到宏观抒情的层面,相应的,抒情的主体“我”也就得到了强烈的突出。其次用的技巧是意象的变形,如第一节第二节,“镀金的天空”、“死者弯曲的倒影”、“冰凌”、“死海”,属于压低物理属性而提升心理属性的做法淡化了物理属性造成的干扰,而通过突出心理属性,一方面是对作者的意图表达进行了人为地延伸和深化,另一方面也是通过感官上的直接体会引起读者心理上的间接共鸣。

突出抒情主体和意象变形的做法,有利于使抒情力度集中,通过感官直接地表现出自身情绪或表达意图,常见于表达有关人生、社会、个人体验、生存状态等宏观命题的诗歌中,如北岛及顾城的很多诗歌。

2、抒情主客体的集体隐退及两种意象属性的还原

这种手法类似于天地初生时的混沌状态,属于比较高级的造境技巧。首先其中没有抒情主体的痕迹,其次,抒情客体的大量出现导致主要抒情客体的退居幕后,而抒情客体自动过渡为宏观的场景或者抽象的体系。

至于两种意象属性的还原,说的是两种情况,其一是无限放大意象物理属性的一个方面,令其与其需要承载的心理属性达成一致;其二是心理属性向物理属性的妥协,附着于鲜明的物理属性之上,通过联想和感官来进行传递。前者如海子的元素化写作,后者如策兰的词语破碎写作。

抒情主客体的隐退,首先造成抒情主体,也即“我”的形象的模糊和消失,也就是王国维所说的“无我之境”,这样做的好处是,削弱了“我”的影响,读者可以不受作者表达中的主观情绪的影响,从而更加纯净的进入作者的意境,便于开展在创造的过程;而其次的抒情客体,也即主要情绪发生者的消隐,这样的做法是模糊作者强烈的情绪导向,避免读者在再创造的过程中收到作者的暗示,从而使想象空间受到削弱。抒情主客体的消隐,作用是放大读者的想象空间,给读者思维以最大的自由。但是要注意,这么做很容易会陷入个人化写作的隐晦中,甚至令人不知所云,所以在这样处理之前,自己先要有一个概念,明确自己要写什么,要表达什么。

而意象属性的回归,则是针对这种危险做出的保障。我们先看元素化写作。海子的诗歌,尤其是后期诗歌,往往少不了已经元素化了的意象的参与,如大家都很熟悉的《秋》:

秋天深了,神的家中鹰在集合

神的故乡鹰在言语

秋天深了,王在写诗

在这个世界上秋天深了

得到的尚未得到

该丧失的早已丧失

在这里,一般认为“王”“秋天”“鹰”都是属于元素化了的意象,如“王”——自己;“秋天”——贫苦、悲伤、清冷的困境;“鹰”——冷酷、不理解不接受的人们。仔细看会发现,这里无限放大了三个元素的物理属性的一方面,使之与其承担的心里属性达成联系和一致,从而形成了意象的元素化。如“王”(放大了崇高和孤独)“秋天”(放大了萧瑟和收割后的荒凉)“鹰”(放大了强硬、锋利、冷酷和侵略性)。在这样主要物理属性的引导下,很容易就解读其密码版赋予的心里属性,从而解开了海子惯常的密码式写作的表达。

增强隐喻意识,提高隐喻能力,从认知的角度理解诗歌隐喻是诗歌欣赏的最好途径。

十一、应用隐喻塑造意境

我们在创造意境时,首先要明确意境是由艺术形象的比喻、象征、暗示等作用的充分发挥而造成的一种艺术形象,它本身是更加广阔、深远的艺术境界。在这个境界里,我们创作的意念、情趣以及心中无用的语言、物象等具体表达出来的感受、体会、认识都会得到比艺术形象本身的内容更充分的呈现。

其次要明确意境是实境与虚境的结合而产生的融切之美。实境中的“实”是艺术的“真”,是经过我们深思熟虑地研究、分析、概括集中而提炼出来的具有典型化了的“实”,而不是任一真实景象或情感所能奏效的。我们只有抓住了现实生活中最具有典型意义的真实生活图景,并对它作出真实而生动的描写之后,使“实境”与“虚境”有机结合才能构成意境。

十二、抓住感情流

一首诗的最佳动情点在哪里?从艺术欣赏看:在你的认同里;以创作实践论,在你的体验里。

美国的艾伦堡说,写诗要选择最动人的东西来写,那就必须抓住人的感情流。韩作荣说比如写一个漂亮的姑娘,最好写一个漂亮姑娘突然死掉,选择他的恋人来写,这样才刺激人。爱人之死的题材有三种写法,一种是写实的,两人怎么好,平实地写,直写到痛不欲生,把最让人动心的感觉描述出来;另一种手法如浪漫主义的,就象梁山泊与祝英台,化蝶的意境极其感人。象征主义写的话,就会和爱人之死一点关系没有,写整个城市在太阳落山之后的昏暗中一个人所感受的压抑、苦痛、灰暗、低落、沉重,就是一种情绪和感觉,而不是具体的写爱人之死。

所以象征是通过客观对应物的感觉来写作……如貌似单纯中写出一种本质。

单纯说得少是为了更强烈,有时说得多了反而不如少说。不是思想,而是诗想。有的人写了一辈子诗没写出来过象样的东西,总是想通过分行排列的文字来表达一种比较肤浅的思想,这些东西恰恰是容易成为垃圾的内容。

诗的内容不仅仅是事实、事件和内容的真相,诗性意义对于诗,恰如灵魂对于人……

所以我觉得写诗首先是感觉的敏锐,思想的独特……文学作品只有在感性和理性都达到极致并相互渗透以后,才能产生伟大的作品。

感情流造就的艺术氛围,将情感和想象环绕在抒情主人公的心境,一方面,有情感与外形式的内外对应,另一方面,是给抒情主人公戴上一个假面舞具,比如徐志摩的诗《云游》

那天你翩翩的在空际云游,

自在,轻盈,你本不想停留

在天的那方或地的那角,

你的愉快是无拦阻的逍遥,

你更不经意在卑微的地面

有一流涧水,虽则你的明艳

在过路时点染了他的空灵,

使他惊醒,将你的倩影抱紧。

……

可以把“云”想像成生命的进取者,而把“涧水”想像成生命的守卫者。那么,我们从这两种不同生命形态的对比中,就可以看出不同的生命轨迹和意义。

我们把言说式隐喻称为语言性隐喻,把表现式隐喻称为审美性隐喻。诗歌文本的意义既然是语言层面意义和审美层面意义的复合性结构,那就意味着在诗歌文本中,语言性隐喻和审美性隐喻是同时并存的。语言性隐喻转化为审美性隐喻取决于两个条件:

一是诗歌审美语境和结构的整合力量;

一是文本视野与读者视野的交流与融合水平。因此隐喻的经营尤为重要。

朦胧诗有句无篇,第三代诗则是有篇无句。写到一定高度,就并不注重诗的诗意。旧诗是用诗的语言去写散文,而新诗是用散文的语言去写诗。应用隐喻和象征,如水中无月,语中无人,达到一种返朴归真的境界。

【作者简介】灵岩放歌(陈勇) 现代诗人 祖籍福州,现居济南,中国诗歌学会会员,中国唯美诗歌原创联盟创始人,山东散文学会会员,中国唯美诗歌网站站长,唯美诗歌火狐论坛坛主。

品牌战略联盟单位

中国唯美诗歌原创联盟

联盟网站

中国唯美诗歌网

美洲文化之声国际传媒网

www.ap0001.com

滑动图标给你惊喜

《作家新视野》大型文学双月刊

………………………………………

一、文学体裁栏目

长、中、短篇小说、散文、诗歌、赏析评论、中小学生优秀作品。

二、投稿须知

投稿邮箱

1027659893@qq.com

注:投稿作品必须为原创首发,并在标题前注明。)

……………………………………

编委成员:

     问:桑恒昌 祁人 大卫

唐成茂 毕福堂 夏敏
灵岩放歌 霍莹
韩舸友 张火炎 曾春根

……………………………………

总     编:吴光德

主     编:山雨歇

执行主编:石  江

常务主编:梦之雪

版务主编:孟新龙

诗歌主编:水  草  殇  煜  马俊华

散文主编:不忘初心

小说主编:青   青

首席评论:顾正龙  捍  士

文字总监:无语者

………………………………………

主管单位:江苏广播电视报社

编辑出版:江苏广播电视报社《作家新视野》编辑部

………………………………………

江苏广播电视报社《作家新视野》编辑部全国分部(陆续添加中……)

新疆分部:

主编||阿疆

广东分部:

主编||潞清

黑龙江分部:

主编||葛宴君

辽宁分部:

主编||孙宏文

副主编||郝殿华

上海分部:

主编||艾院

山东分部:

主编||阳光

江西分部:

主编||凌凤凰

安徽分部:

主编||李廷贺

重庆分部:

主编||小船

陕西分部:

主编||谭苪茜

甘肃分部:

主编||虹雨

作家新视野

与你分享文字的乐趣

第572期微刊制作

孟新龙

《作家新视野》关联公众号:

目前已有32000人在线关注《作家新视野》

戳阅读原文,了解网站资讯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