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旗渠之父英雄渠的前生今世
编者按:笔者曾经于10年前就开始关注淅川县土地岭村的英雄渠,它是淅川县20世纪50年代修建的唯一现在还在使用的水利工程,有着有“红旗渠之父”之称。近日,在杨希泉先生的帮助下,收录到修建英雄渠的组织者杨林禄父子的相关史料,还原了红旗渠之父英雄渠的前生今世,特再次与大家分享。遗憾的是杨先生提供的很多英雄渠相关图片,特别是橡子崖等险峻地段的照片,因像素太低而无法奉献给读者。我想,这也许是一种念想,留下更多的想象空间,让更多的读者去探访英雄渠,去一睹它美丽的身姿。
因微信公众号部分功能升级,“田野”这个词汇不能通过笔名验证,自今日起使用“淅川田”“草根文人”等笔名。特此说明,望读者一如既往地理解、支持!
英雄渠源头探秘
一部电视连续剧《红旗渠》让安阳林县红遍全国,红旗渠也成了世界闻名、全国一流的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可是,红旗渠之父英雄渠至今还坐落在淅川县盛湾镇土地岭村的崇山峻岭之间,默默无闻地为人类输送着琼浆玉液,其背后的故事更是鲜为人知。
红旗渠美景
红旗渠之父的“前生”
盛湾镇土地岭村现有24个村民小组,390户,2000余人,系盛湾镇最大的行政村。在英雄渠没有修建之前,吃水问题一直困扰着这里的村民。淘菜水不能泼,澄清之后刷碗锅;刷锅水不能泼,澄清之后洗手脚;洗脚水不能泼,澄清之后饮牛喝……这是当时土地岭村缺水吃的真实写照。
1955年4月,时任土地岭大队支部书记杨林禄与父亲杨秀银开始谋划英雄渠。经过大队领导班子反复研究,酝酿,当年10月提交大队干部、小队干部和群众代表大会讨论,决定从湖北省丹江口市大沟乡稻天平村邓家河实行人工调水。
英雄渠从山林中穿过
1957年12月,英雄渠开始动工。土地岭大队举全大队之力,组建了技术队、爆破队、运输队、后勤服务队和突击队,开始从邓家河修渠引水。没有仪器,他们靠水平尺测量;没有炸药,他们自行研制;没有水泥,他们用石灰砌……逢山凿洞,遇沟架桥。“英雄渠”最为险要的地方是橡子崖,该崖从下往上看是90多度的险崖绝壁,从上往下看是300余米的深沟。为了修这段渠,突击队员们昼夜奋战,他们在山顶上砸一个钢矸,把绳子一端固定在钢矸上,另一端系在突击队员的腰上,从山上慢慢下去到渠经过处,打炮眼,炸开悬崖绝壁。土地岭村民的壮举惊动了淅川县委,立即组队赶往支援。时任淅川县委书记梁宏江和县法院院长赵三元亲临现场,指挥抽调的武装、公安、政法等部门及全县青壮年劳力500余人住扎山头,加快了工程进度,最终建成了“人间天河”英雄渠。
近拍英雄渠
红旗渠之父的“今世”
英雄渠修建于1957年4月开始谋划,到1959年3月建成,历时二年零三个月。英雄渠南起湖北省丹江口市大沟乡稻天平村邓家河,往北流到丹江口水库,渠底宽2米、墙高1.5米,全长16000余米。其间削平了15座山头,穿越10条深沟,架设40余个渡槽,开拓2个山洞,修建各种建筑物200余座,挖砌土石方达100余万立方米,用石头垒砌,石灰勾缝。
游客探访英雄渠
此后几十年来,英雄渠又进行了三次大修。第一次是1962年10月至1963年10月,改用靠石板、水泥勾缝加固;第二次是1981年12月至1982年11月,在清淤结束后,全部用水泥浇铸;第三次是2006年5月,恢复了英雄渠渠首坝,加固了渠道,加高了渠面等。
目前,英雄渠除供应土地岭及邻村10000余名群众饮水和灌溉外,还具有灌溉、发电、排涝等作用。同时,也是淅川县20世纪60年代修建的诸多水利工程中唯一至今还发挥着重大作用的水利工程。
县医院驻老城镇穆山村第一书记李向东(右)在英雄渠考察学习
红旗渠之父的缔造者
红旗渠之父英雄渠的发起者、组织者系杨秀银、杨林禄父子。他们是土地岭杨氏第十四、十五世子孙。当时,杨林禄担任土地岭大队支部书记,他领导土地岭人建造了英雄渠,改变了土地岭人祖祖辈辈缺水吃的历史,书写了土地岭的新篇章。
杨林禄生于1928年,中共党员,小学文化,爽直实干,酒量大,力气大,敢说敢干,1993年因患脑血栓病故,享年65岁。其父杨秀银生于1900年,会“掌大盘”,条盘上放十个碟子举过头顶,滴水不洒。土地岭方圆附近红白喜事,皆请其“掌盘”。杨秀银乐于助人,有求必应。1980年,杨秀银无病而终,享年80岁。
远眺英雄渠从山腰穿过
在英雄渠修建过程中,杨秀银父子不仅是领导者和组织者,更是突击队员,时刻冲锋在前。特别是在橡子崖施工段,杨林禄与父亲杨秀银将麻绳拴在腰中,身子挂在绝壁上打炮眼。杨秀银父子去世后,埋葬在土地岭东北马蹄沟张家营附近,参观英雄渠的游客一般都要到他们坟前祭奠。他们那种敢于担当、敢于奉献的精神永远被后人敬仰。
红旗渠探秘
“红旗渠之父”名称的来历
英雄渠为啥称为红旗渠之父?原来,1958年10月,林县曾组织人员来土地岭学习修渠。当时,英雄渠即将竣工通水,林县人打着旗帜,高呼“人定胜天”、“向淅川人民学习”、“向土地岭人民学习”等口号,来到英雄渠,沿着已经修好的渠道参观考察。这个情节,在电视连续剧《红旗渠》里曾经体现,不过没有提及“淅川”、“土地岭”等具体地名而已。林州人在学习土地岭人修建英雄渠的经验后,立即开始着手修建红旗渠。
如今,红旗渠被世人称之为“人工天河”、“世界八大奇迹”。然而,英雄渠却依然沉寂深山,默默无闻地为土地岭人民发挥着巨大作用。所以,英雄渠称之为红旗渠之父,一点儿也不为过。(图片提供:李向东、杨希泉,部分选自网络)
作者简介:田野,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河南省五四文艺奖获得者,南阳市五个一文艺工程奖获得者,淅川县文联副主席,淅川县作协副主席兼秘书长,在全国各大报刊杂志刊发作品3000余篇,《读者》、《意林》签约作家。出版有散文集《放歌走丹江》、《坐禅谷禅韵》;长篇小说《泪落水中化血痕》;参与主编《魅力淅川》丛书(六卷),撰写的《北京,不渴》微电影剧本拍摄后荣获国家林业部“十佳影片”。约稿电话:135692439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