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阳不如潜阳,温中不如温下 辨证论治之昼夜法则 假热证与阳虚症候
阳虚主证:唇淡面白 神疲嗜卧 声低气短 四肢厥冷 溲清便润 饮食喜热 口气清冷 “不渴、不烦、二便通利”。 遇寒加重 夏轻冬重 昼轻夜重 午时至子时加重 食喜热 饮少 卷卧保温 多着衣 喜向阳 恶风 喜室内温暖处阴虚主证:渴饮咽干 手足心热 失眠多梦 溲黄便结 潮热盗汗 遇热加重 夏重冬轻 昼重夜轻 子时至午时加重 食喜冷 饮多 平卧散热 少着衣 喜背阴 喜风 喜室外空旷处 寒证:舌淡口和,溲清便润。 热证:舌质红绛 舌苔黄燥 渴欲冷饮 口气薰灼 烦躁不宁 溲黄便结 脉数有力。 身虽大热,但渴喜滚饮者,假热也! 身虽大热,但重衣厚被者,假热也! 身虽大热,但手足如常者,假热也! 面如红妆,但声弱重复者,假热也! 面部红赤,但目无红丝者,假热也! 舌红津枯,但并不引饮者,假热也! 舌红无苔,但口润不渴者,假热也!舌苔黑厚,但扪之尚润者,假热也!烦燥不安,但欲寐无神者,假热也!烦燥声亢,但转瞬即疲者,假热也!渴饮难寐,但舌淡脉沉者,假热也!口渴欲饮,但并不引饮者,假热也!手足心热,但舌淡脉沉者,假热也!足心如焚,但尿多不渴者,假热也!“判断寒热不取决于舌苔之黄、白,而取决于舌质之红、淡,津液之多、寡”“判断虚实不取决于脉之疾数,而取决于取决于脉之有力、无力”舌红与否,难定寒热,当以燥润别之。苔黄与否,难定寒热,当以燥润别之。苔腻与否,难定湿浊,当以食量别之。尿黄与否,难定寒热,当以凉灼别之。脉数与否,难定寒热,当以有力无力别之。舌:舌淡嫩胖大者,可温之。舌黯淡者,可温之。舌黯紫者,可温之。舌红嫩者,可温之。舌红多津者,可温之。舌红绛起刺,神疲、脉弱、足冷、溺清者,可温之。脉:脉浮数而空者,可温之。脉沉微者,可温之。脉沉紧者,可温之。脉数无力者,可温之。脉弱无力者,可温之。饮:渴不欲饮者,可温之。渴喜热饮者,可温之。 面色苍白者,可温之。 神疲嗜卧者,可温之。 形寒肢冷者,可温之。 背寒足冰者,可温之。 口气清冷者,可温之。 恶食生冷者,可温之。 大便溏薄者,可温之。 小便清长者,可温之。 鼻流清涕者,可温之。 冬重夏轻者,可温之。 阴证与阳证 目光炯炯-----目光暗淡。 精神亢奋-----精神衰萎。 声音清朗-----声音低微。 烦躁好动-----嗜卧懒动。 唇红面赤-----唇淡面白。 口气清冷-----口气灼人。 手足心热-----形寒肢冷。 渴喜冷饮-----渴喜热饮。 溲黄便结-----溲清便润。 遇热病重-----遇冷病重。 舌红苔燥-----舌淡苔滑。 脉数有力-----脉沉无力。热证者,阳时加重,冬轻夏重。寒证者,阴时加重,冬重夏轻。---------------------------------------------------------------------------------------------附子“五禁'和药后“三问' 由潘青海先生提出,以便准确掌握附子的使用。五禁——面赤;舌红苔黄燥;谵狂心烦乱;尿短赤;脉数实。这5种临床表现为阳热实证,绝对不能用附子。但临床上要与假热证区别,如面红如妆,语言重复而低微,脉浮大无根等,这些是虚阳上越证,亦即戴阳证,可以用附子引火归原。三问——服后睡眠、小便、动静三方面的变化,如三症亢进,则附子减量或停用。即病人服用附子后,睡眠安然,尿量增多,活动自如而无躁动不安状,为正常反应。反之,则应考虑为附子的慎用病证。这“五禁'和药后“三问’’确实具有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