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阳不如潜阳,温中不如温下 辨证论治之昼夜法则 假热证与阳虚症候

阳虚主证:唇淡面白 神疲嗜卧 声低气短 四肢厥冷 溲清便润 饮食喜热 口气清冷 “不渴、不烦、二便通利”。          遇寒加重 夏轻冬重 昼轻夜重 午时至子时加重 食喜热   饮少 卷卧保温   多着衣   喜向阳 恶风 喜室内温暖处阴虚主证:渴饮咽干 手足心热 失眠多梦 溲黄便结 潮热盗汗       遇热加重 夏重冬轻 昼重夜轻 子时至午时加重 食喜冷   饮多   平卧散热   少着衣   喜背阴 喜风 喜室外空旷处    寒证:舌淡口和,溲清便润。      热证:舌质红绛   舌苔黄燥   渴欲冷饮   口气薰灼 烦躁不宁 溲黄便结   脉数有力。  身虽大热,但渴喜滚饮者,假热也!    身虽大热,但重衣厚被者,假热也!    身虽大热,但手足如常者,假热也!    面如红妆,但声弱重复者,假热也!    面部红赤,但目无红丝者,假热也!    舌红津枯,但并不引饮者,假热也!    舌红无苔,但口润不渴者,假热也!舌苔黑厚,但扪之尚润者,假热也!烦燥不安,但欲寐无神者,假热也!烦燥声亢,但转瞬即疲者,假热也!渴饮难寐,但舌淡脉沉者,假热也!口渴欲饮,但并不引饮者,假热也!手足心热,但舌淡脉沉者,假热也!足心如焚,但尿多不渴者,假热也!“判断寒热不取决于舌苔之黄、白,而取决于舌质之红、淡,津液之多、寡”“判断虚实不取决于脉之疾数,而取决于取决于脉之有力、无力”舌红与否,难定寒热,当以燥润别之。苔黄与否,难定寒热,当以燥润别之。苔腻与否,难定湿浊,当以食量别之。尿黄与否,难定寒热,当以凉灼别之。脉数与否,难定寒热,当以有力无力别之。舌:舌淡嫩胖大者,可温之。舌黯淡者,可温之。舌黯紫者,可温之。舌红嫩者,可温之。舌红多津者,可温之。舌红绛起刺,神疲、脉弱、足冷、溺清者,可温之。脉:脉浮数而空者,可温之。脉沉微者,可温之。脉沉紧者,可温之。脉数无力者,可温之。脉弱无力者,可温之。饮:渴不欲饮者,可温之。渴喜热饮者,可温之。         面色苍白者,可温之。         神疲嗜卧者,可温之。         形寒肢冷者,可温之。         背寒足冰者,可温之。         口气清冷者,可温之。         恶食生冷者,可温之。         大便溏薄者,可温之。         小便清长者,可温之。         鼻流清涕者,可温之。         冬重夏轻者,可温之。                阴证与阳证          目光炯炯-----目光暗淡。          精神亢奋-----精神衰萎。            声音清朗-----声音低微。          烦躁好动-----嗜卧懒动。          唇红面赤-----唇淡面白。          口气清冷-----口气灼人。          手足心热-----形寒肢冷。          渴喜冷饮-----渴喜热饮。           溲黄便结-----溲清便润。          遇热病重-----遇冷病重。              舌红苔燥-----舌淡苔滑。          脉数有力-----脉沉无力。热证者,阳时加重,冬轻夏重。寒证者,阴时加重,冬重夏轻。---------------------------------------------------------------------------------------------附子“五禁'和药后“三问'   由潘青海先生提出,以便准确掌握附子的使用。五禁——面赤;舌红苔黄燥;谵狂心烦乱;尿短赤;脉数实。这5种临床表现为阳热实证,绝对不能用附子。但临床上要与假热证区别,如面红如妆,语言重复而低微,脉浮大无根等,这些是虚阳上越证,亦即戴阳证,可以用附子引火归原。三问——服后睡眠、小便、动静三方面的变化,如三症亢进,则附子减量或停用。即病人服用附子后,睡眠安然,尿量增多,活动自如而无躁动不安状,为正常反应。反之,则应考虑为附子的慎用病证。这“五禁'和药后“三问’’确实具有参考价值。

(0)

相关推荐

  • 30句寒热虚实辨证歌诀(中医诊断)【乙】

    寒热虚实辨证歌诀 1.表寒证:伤寒恶寒身发热,鼻塞无汗浮紧咳.中分恶风脉浮缓,头项强痛自汗出. 2.表热证:表热热重恶寒轻,微渴有汗咽肿红.咳痰粘稠脉浮数,舌红苔黄银翘灵. 3.里热实证:里热实证高热 ...

  • 每日一诊065:肺与大肠病辨证(下)

    2021-07-06 每日一诊这系列推文会推送中医诊断学真题,适当之处会提及一些相应的知识点.中医诊断学的内容看似琐碎,一旦理解,则无须死记硬背.因为中诊并不琐碎,中诊也很有条理性的.如能坚持跟随本推 ...

  • 肉桂的妙用——温中补阳,散寒止痛

    辛甘大热生肉桂,益阳消阴相火随, 补火散寒止疼痛,温经通脉引火归. 肉桂,辛.甘,热.功能温中补阳,散寒止痛. 临床多用于治疗心腹冷痛,泻利清谷,血寒经痛,腰膝冷痹,肾阳不足,小便不利. 经典如何理解 ...

  • 善补阳者,必阴中求阳,乔仰先擅温中健脾中配以甘寒养阴药治泄泻

    怀着空杯心态研读名家医案,一案一故事,一医一人生. [名医简介] 乔仰先,男,盐城建湖县人,汉族,师传(业师陈鉴仁),又毕业于上海市卫生学校.上海华东医院主任医师,曾任上海中医学会第三.第四届理事,上 ...

  • 名医秘方之香砂温中汤

    李振华--香砂温中汤 组成 党参12克白朮10克茯苓15克陈皮10克半夏10克木香6克 砂仁8克厚朴10克干姜10克川芎10克丁香5克炙甘草3克松原市中医院治未病科赵东奇 主治 适用于浅表性胃炎.萎缩 ...

  • 【孙光荣:孙氏益气温中汤-治脾胃虚寒证】

    孙氏益气温中汤 [处方组成]生晒参10克,生北芪15克,紫丹参7克,老干姜10克,上肉桂5克,炙甘草12克,炒白术10克,炒六曲15克,谷麦芽各15克,大红枣10克. [方药歌诀]益气温中芪参参,化裁 ...

  • 生姜解表、干姜温中、炮姜温经,三种姜还有这些不为人知的妙用

    国医大师,路志正,今年已经98岁了,身体一直棒棒哒.他说他的长寿秘诀就是坚持吃了40多年姜. 路先生说,他这个秘诀可是跟孔夫子学的,孔子"不撤姜食",活了73岁,在那个年代绝对是长 ...

  • 治胃病,用好补益、消散、温中、清热四法

    小编导读 补.消.温.清为中医临床中常用的四种治法,每一种方法都有强大的作用,能为患者缓解病痛之苦.治疗脾胃病时,是否能应用这些方法呢?答案是肯定的.那么,如何应用呢?张声生教授对此做了详细的总结-- ...

  • 反复腹痛腹泻, 温中健脾治疗

    按: 素体亏虚,或者长期营养不良,或感受寒邪,或肾阳不足久病损及脾阳,加上饮食不节,而容易影响胃肠功能,导致久泻症状,可以温中健脾固肠止泻治疗为主. 点击加载图片 脾胃主运化,日常的饮食需要依赖脾阳的 ...

  • 四味中药,温中扶阳

    中医有十大流派,诞生于清代的火神派启萌于<黄帝内经>,发展于东汉<伤寒杂病论>,且吸纳了温补派的一些学术思想. <伤寒杂病论>张仲景大师所采用的附子在四逆汤中峻补元 ...

  • 散滞燥湿善调中,温中下气厚朴功

    作者:广东省药学会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朱莎 相传,几百年以前,厚朴树本是上帝最宠爱的太子.一次,玉帝带着太子在考察疆域,了解民情,游山玩水时途经东乡.路过长岭岗时,英俊潇洒.情窦初开的他,被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