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饭,吃得惯

大同饭 吃得惯

作者:大同老翟

早晨稠粥豆腐干儿

中午黄糕肉圪丝儿

黑夜稀粥拌圪蛋儿

这就是我们大同人曾经的理想生活,说起来,岁月走过了多少年,依然还不曾改变我们大同人的生活,好多奔波在外的大同人,经常说的话就是好想吃顿家乡的饭。

割不断的家乡情,忘不掉的家乡味,好多游走在外地的大同人每每说起大同的家常饭,不由地口中生津:大同饭,吃得惯!

小米饭养大的大同人,无论是稠粥或者稀粥,都是大同的最爱,我不知道外地人怎么吃小米,但大同人却在几百年间,早餐的稠粥可是大同人难以割舍的佳肴!

为什么在大同会出现稠粥呢,说起来这与大同的经济曾经相对较好而产生的,做为北方的的一个重要的商贸交易之地,南来北往的商人将大同的餐饮文化推至到一个新的高度。

缺衣少食的年代,人们总是想把粥能做的稀一点,能多留出一点多余的准备明天的早餐,而大同人则不玩这样的套路,直接干货——上稠粥!稠粥焖好后,准备出锅前,用勺子一搅,米香扑面而来,然后铲在碗中,高高地堆在碗中,大同人开玩笑地说,碎石头垒山,多形象!贪玩的孩子将其在碗中滚成溜圆,然后将做好的菜码放在其上,当然还有的人将白糖放在上面。

大同人吃稠粥很讲究,那菜码让人看着就眼馋!土豆丝,红萝卜丝,葱花花,油点点,姜片片,麻油一呛锅,你说啥滋味?

说稠粥好吃,在大同也不能忘了另一种早餐——拿糕。拿糕的做法与粥稠一样,都是水开了下食材,唯一不同的是,一个是米,一个是面,各有千秋,但更准确的是各有无奈。拿糕也许是缺米的一种抉择!不管缺不缺米,反正大同人吃拿糕也是一绝,有莜面的,有玉米面的,当然,莜面可能口感更好一些,做拿糕也不容易,那得搅!大同人常说:买卖在搞,拿糕在搅。

打拿糕首先要把水烧开,然后一只手攥一把面薄薄地撒,另一只手紧握筷子顺时针或逆时针不停地圪搅,直到把撒进锅里的荞面搅成固体为止;搅成固体以后,用铁匙把拿糕划成数块,倒入适量的水继续搅;此次搅完后要盖上锅盖用开水焖上一阵,待锅内的水蒸发干净,拿糕块里的面彻底熟透,然后再揭锅使劲搅上一气。为了防止糊锅,最后用铁匙铲几下锅底,往锅底浇一股胡麻油,拿糕就算大功告成了。

吃拿糕的菜码与吃稠粥一样,但大同人总觉得拿糕的口感太软,不好食用,所以大同人吃拿糕,经常要一种大同人谓之的“盐水”,其实也是一种和稠粥配菜一样的,只是水稍多一些。注意醋不能少,大同人的习惯!

这是百度的解释:

黄糕是一种汉族地方性糕类食物。主要流行于河北省张家口市阳原县、蔚县,山西大同、朔州及周边县周边县以及村庄以及陕西榆林。是用黍子去皮俗称黄米,磨成面粉为主要原料(可选择性的掺杂少许玉米面或小米面或不掺),用水拌成粉团状(软硬视个人及家庭成员口味而定)在锅里蒸制而成,然后用手(可蘸少许凉水)揉成块儿状!最后可在糕块儿上面涂少许食用油!这样就是面性黄糕。

这个解释是没有错的,错的只是百度不知道这些地方人对黄糕的感情,当然感情文字是表达不出来的。

 在大同当地有几句俗语:“大同人不担膘,有了黄米就吃糕。”“搬家不吃糕,一年搬三遭。”还有个笑话说:有一群大同人谋划造反。其中有一个人说:“俺们要是坐了江山,就得天天吃点好的。”当头的说:“那还用说,每天黄糕炖肉。”大家一听高兴地齐声叫道:“对!每天黄糕炖肉。”由此可见大同人对黄糕的喜好。

黄糕具有“黄、软、筋、香”四大特点,吃起来松软可口、非常筋道、十分味美。大同人已经把黄糕融入到了自己的文化里。大同人无论是豪门大族,还是单门小户,在逢年过节、娶媳娉女、小孩儿生日、满月圆锁、考中升迁、老人寿诞、开张乔迁、接风洗尘、奠基上梁、亡人葬礼……吃糕是不可缺少的一项。在大同人的生活里,每逢节庆的日子,如果没有吃糕,就像缺少了一项重要的仪式。娶媳娉女那天,两家亲家早早炸好油糕分送给四邻和亲戚,以图吉利。大家都把“糕”和“高”紧紧联系在一起,以示“步步登高”、“高升旺长”,盼望日子过得美满幸福。

当然说起吃糕不能不说一下大同城东的曹夫楼村,这里的糕有多好,我是不知道了,但那句传了好久的话一直不曾忘记:三条涧的香瓜,曹夫楼的糕,水泊寺的姑娘不用挑。真他妈的,世道在变,不知道是大自然污染还是人的语言污染,最近在城东听到了一句话,已经全变味了:三条涧的香瓜不甜了,曹夫楼的糕发黏了,水泊寺的姑娘眼斜了。但愿大同的这种情形改变一下。

大同人的黑夜饭相对简单一些,稀饭拌圪蛋儿,想拌你就拌,不拌也没有人管你,索性不拌,不拌圪蛋儿,是因为大同人的晚饭有干硬的,早晨剩下的稠粥,中午剩下的糕,哪个都是晚上的好主食,稠粥能沾酱,黄糕用火烤上,抹麻油,撒盐面,也是一种很好的吃法!大同人喝稀饭也能喝出特色来,斋斋苗稀饭也是大同人爱喝的一种,现在饭店也有!

不能谈大同的美食,一谈就饿。反正大同饭是漂泊在外的大同人最难以割舍不下的佳肴!

(0)

相关推荐

  • 缅怀袁老,让我们记住曾经的饥饿感 || 郭学谦

    近几日,把所有的心思用来回忆,用来缅怀我们的英雄. 爱人回家,看我眼睛通红,问我为什么?我说哭的.因为袁老去世了?网络上有几千几万几亿的人哭.我是看着为袁老送行的视频哭的,是听着路边不约而同的致哀的鸣 ...

  • 家乡的稀饭

    稀饭并不难做,但无论如何还是家乡的好吃.我想,这也难怪,因为家乡的稀饭除了米和水,还熬进了天时地利人和,调和了游子对家的依恋-- 老祖母最擅长煮稀饭,清冽的山泉入锅,待水稍温,次第加入自家产的大米及红 ...

  • 吃饭的习惯———关城村往事系列(一)

       关城往事系列,讲述我们关城村过去的一些生活中的点滴故事,真实的还原当时生活场景,让中老人年回味一下自己曾经的经历.让年轻人了解一下自己的长辈们在关城这方水土生活的真实状态. 今天的主题是&quo ...

  • 散文天地 | 刘持跃:玉米糁稀饭

    文: 刘持跃  / 图:堆糖 古往今来,老家人一年四季的早饭,多数人家都是喝玉米糁稀饭.为啥叫喝玉米糁稀饭?而不叫吃玉米糁稀饭?因为:一是玉米糁稀饭的饭稀,不稠糊:二是玉米糁稀饭的味淡,不放盐.饭稀, ...

  • 人生如粥

    人生如粥 作者 ▏平叔 稀饭,也叫粥,地域不同叫法不同而已. 稀饭虽稀,却不简单,甚至让太祖都从中找到安邦良策,曰:"闲时吃稀,忙时吃干". 无疑,这是把有限的粮食投入到无限的的精 ...

  • 89岁中医院士:常用“1零嘴”当饭吃,稳住体内转氨酶

    家住山东青岛的王先生近来总感觉身体乏力.打不起精神,后来在家人的陪伴下到医院进行检查,结果却被告知体内的转氨酶已经高达180,比正常值严重高出好几倍,当得知这个消息之后,着实把王先生吓得不轻,因为自己 ...

  • Lab测试:斯巴鲁傲虎凭什么跟奥迪奔驰的旅行车抢饭吃?

    一位斯巴鲁内部人士讲故事.说斯巴鲁中国的大领导此前有段时间在犯嘀咕,咱们的车在全世界卖这么好,为啥在中国就是卖不好?是不是咱们的品牌名称有问题?你看看哪些卖的好的,大众.通用.丰田.本田.奥迪.宝马. ...

  • 109岁老人,常用“1零嘴”当饭吃,肝脏或年轻30岁【一点资讯】

    家住山东菏泽的鲁爷爷今年已经109岁了,平日总能看到鲁爷爷坐在村口的大树下晒太阳,别看他现如今已经百岁有余,但是他走起路.干起活来一点都不输给年轻人,平日没事的时候,鲁爷爷总喜欢在自家的菜园里种点小菜 ...

  • 达叔因肝癌离世,医生提醒:这2种食物当饭吃,难怪肝越来越差

    中国是乙肝大国,多年肝病的发病率一直都比较高,就连院士吴孟超都一心致力于摘掉中国乙肝大国的帽子,可见肝病确实给国人带来了不少痛苦. 肝病是一种慢性病,主要表现为肝功能异常,肝细胞受损等,尤其肝硬化更是 ...

  • 毁掉一个女人的健康很容易,给她买一堆水果,让她把水果当饭吃……

    之前看到这个题目<毁掉一个女人的健康很容易,给她买很多水果,让她用水果当饭吃>,观点有点偏激.这里先明确一点:不是在反对你吃水果,而是在阻止你吃得太多,摧毁自己的脾胃. 中医似乎总在跟&q ...

  • 赵旭东:文采不能当饭吃

    文采不能当饭吃 自从习惯用微信之后,QQ基本上就没再用过.虽然每天还挂在网上,却很少在上面说话了.QQ群很多,都成了死群.唯一的例外就是有个本地的70后交友群还在活跃着.忘记是哪位朋友把我拉进去的,进 ...

  • 解读真实的刘秀44:人没饭吃才反,刘秀有田有粮,为何还起兵?

    古代人大多是顺民,通常是没饭吃,没活路了,才会"逼上梁山".而刘秀有田种,有饭吃,还有余粮卖,显然还没穷到那地步.那么,他为何要起兵起兵反莽呢?

  • 读书不可以当饭吃,但可以当药吃

    读到有价值的文章,必然会带来一些启发和思考,把这些感触记录下来,日积月累总会有些收获. 今天继续分享几则阅读得到老帖子的感触,希望也对你有所启发和参考. 读这篇短文,有两点触动深刻:一是所有关于&qu ...

  • 傻子才把粥当饭吃,铁打的胃也受不了

    83岁的张院士研究肠胃病已有六十年光景,这六十年见惯各种胃病患者,但是其中最让他印象深刻的病例就是前几年的一个患者.那个患者一直有慢性胃炎的毛病,平时也比较注意养胃,一天三顿从不拉下,但就是这样半年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