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汉武帝都没能解决的匈奴问题,却在汉宣帝手上轻松解决呢?
都说汉武帝为我们中华民族树立了脊梁,而树立脊梁的方式就是通过持续不断地对外征战,并迫使周边各国尽皆臣服。但关于这个话题之前就有学者表示了质疑,其中最为核心的一点就是,西汉前中期的最大敌人为匈奴,而汉武帝时期虽然对匈奴造成了很严重的打击,但是并没有彻底消灭匈奴。因而在汉武帝晚年,匈奴还一连发动了数次大规模的寇边行动。
但到了后世,作为汉武帝的后继之君,“戾太子”刘据的亲生孙子,汉宣帝刘病已却在登基之后仅仅用了数年时间,便将前期对汉朝造成了巨大威胁的匈奴一举解决,并使他们往后近百年时间都没有在与汉朝作对的能力。那这又是为什么呢,难道说汉宣帝比汉武帝更出色,贡献更大吗?
其实也不然,毕竟民间有句老话,叫做“前人种树,后人乘凉”。汉武帝时期虽然没有彻底解决匈奴问题,却对匈奴内部的发展造成了很严重的打击,虽然说打击是相对的,但汉朝以庞大的人口基数,足以在最短的时间内重新恢复过来(汉昭帝的功劳)。
反观匈奴,因为连年战乱与天灾不断等问题,他们的恢复速度是要远远低于汉朝的,所以在汉宣帝时期,匈奴与汉朝的军事实力,早已经在本质上拉开了距离。
但前文提到的也不是全部原因,要究其根本,还是因为汉宣帝本人虽然低调含蓄,但也是一位英明神武的帝王。他知道在祖父汉武帝手中匈奴已经是遭到重创,非百年不能痊愈,而汉朝而经过数十年的休养生息,已经彻底恢复过来。所以此时此刻,正是消灭匈奴的最佳机会。
以下是笔者总结出的三点,汉宣帝能轻松解决匈奴问题的原因,希望能和大家一起分享一起了解
一,知疾苦,明责任
汉宣帝刘病已(刘询)早年因巫蛊之祸而全家被杀,尽管身为皇室宗亲,但刘病已依然经历过短暂的监牢生活。后来汉昭帝继位后宣布大赦天下,而刘病已也因此被放出牢笼,改由长安当地的平民百姓抚养(吃百家饭长大)。刘病已在民间的生活持续了十五年之久,直到他18岁的时候,才被权臣霍光从民间接回,并立为皇储。
作为从小在民间长大的帝王,汉宣帝身上从来没有贵族所特有的奢侈之风,而且他也非常清楚儒家法家等思想对于民间百姓的影响。因而汉宣帝在位期间,以儒法共存的方式来治理天下(霸王道杂之)。据史料记载,汉宣帝在位时,对内整顿吏治,使王公大臣无人敢以身试法,从而确保百姓的安居乐业;对外则厉兵秣马,在即位第二年便发动15万大军打击匈奴,并以彻底解决边境隐患为自己当朝的最大责任。
二,匈奴自顾不暇
上文提到了“前人种树,后人乘凉”这一典故,这其实是有两层含义。汉武帝时期,通过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方式迫使匈奴和汉朝连年交兵,从而没有任何空闲时间来增加人口和发展武力或经济。但这样的日子匈奴或许可以过上十年或二十年,但是却不能过上三十年或五十年,因为常年征战就意味着人口的丧失,而稍有失败就意味着土地的沦陷。
所以在汉宣帝即位后,匈奴内部已经是支离破碎,看似依然是一个强大无比的草原帝国,但实际上处于一碰就碎的尴尬境遇。此外,史料记载汉昭帝末期,匈奴内部遭遇了一场罕见的暴雪袭击,这场天灾使匈奴的牛羊马匹损失十之八九,人口也损失了十之二三。所以当时的匈奴已经虚弱到,随便一支汉军都可以踏足草原,并俘获与自身人数相当的匈奴百姓。
三,匈奴内部分裂
汉宣帝神爵四年(公元前58年),匈奴在被汉朝与乌孙国在西域地区彻底击败后,陷入了长久不断的内乱之中。而在内乱结束后,匈奴分裂为两个部落,一个是以呼韩邪单于为首亲汉部落,一个是以郅(zhì)支单于为首的仇汉部落。呼韩邪单于在经过数次激战后,由于不敌而败退,但因为属于亲汉派,所以呼韩邪单于在前往长安拜见了汉宣帝后,得到了汉朝的大力帮助,并于公元前36年彻底打败郅支单于,并重新统一匈奴各部。
但因为呼韩邪单于的后勤补给十分依赖汉朝的帮助,所以他清楚地知道,自己不是汉朝的对手,因而便二次入长安拜见,并希望能迎娶汉朝公主来加强双方的关系。而汉宣帝为了更好地控制匈奴,便派遣以王昭君为首的和亲团队进入匈奴,并彻底地从精神和物质的双重层面上掌控匈奴。
最后,汉武帝都没能解决的匈奴问题,之所以在汉宣帝手上轻松解决,归根结底,还是因为上文提到的那三个原因,即汉宣帝本人就是一代雄主,有带领汉朝走向富强的能力,以及匈奴内部经历了多年的天灾人祸后,已经是虚弱不堪,再加上后面还分裂成了两个部落,所以被汉宣帝各个击破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参考资料:《汉书》《后汉书》《史记》等。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