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 | 那个你熟悉又陌生的“大卫像”,你了解多少?

如果要说起世界上最著名的雕像,估计十有八九个人都会说起米开朗琪罗的“大卫像”。

此前已经有无数人描述过这尊雕像的形体是多么俊美、优雅,堪称是完美的裸体雕像 ,最优质的的大理石光滑细腻,甚至泛着明亮的光泽,大卫的眼神望向远方,坚毅而勇敢,假设有一天你有机会去到佛罗伦萨,你会发现,在这个古老而充满艺术气息的城市里,许多处都摆放着这尊雕像的复制品。

历代的艺术爱好者们不辞辛苦不远万里亲临佛罗伦萨,只为了亲见一眼大卫像的威严,更是有无数精彩的大卫素描肖像,一代代艺术家们痴迷地观察和描绘着大卫身上的每一处肌肉转折和起伏。

“大卫”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都是熟悉而陌生的。

熟悉是因为,米开朗琪罗的大卫像某种意义上甚至成为了艺术的象征,无数次地出现在各种艺术杂志、书籍的封面,也是无数绘画入门者必须练习描绘的石膏像之一;说陌生是因为,我们当中的许多人都并不太了解大卫背后的故事。

画大卫像,是每个美术生的必修课,也是艺术教育中从未缺席的人物,这不仅因为它是米开朗基罗的经典作品,足够复杂,有体积感,有整体又有细节,还因为,1940年央美首任院长徐悲鸿留法完成学院派写实画法的学习后,担心国内的学生们没有石膏像画,于是用自己的画从法国换回了一批石膏像,其中便有《大卫》。
▲喻 红 《大卫》 纸本铅笔 100cm×74cm 1984年,(这幅画被誉为“中央美院有史以来最好的素描大卫像“)

毫无疑问,大卫是艺术家们最爱表现的传奇人物之一,无数画家表现他的故事,也有无数雕塑家为他塑像,米开朗琪罗当然是其中最知名的。

问题来了,艺术家们为什么对“大卫”情有独钟呢?

那我们要先从大卫的故事讲起,这一段故事来自《圣经》:

以色列人和非利士人正在进行一场战争。战事胶着40天之后,非利士人的首领,巨人哥利亚(Goliath)站出来说,你们以色列人也出来一个你们的勇士,跟我比一场,我们一场定胜负。
以色列的国王索尔(Saul)正在不知所措之际,一个年轻人突然站出来自告奋勇地想要单挑哥利亚。
这个年轻人就是正好被父亲派来给在军中服役的哥哥送东西的——他就是年轻的大卫。国王索尔满脸质疑,但是也勉强答应了他,喊人给大卫准备武器。年轻的大卫拒绝了,说自己只用自己的投石器。
用法就是把石头装进去然后像扔链球一样的扔出去。
面对又高又壮的巨人哥利亚,年轻的大卫毫不怯场,一击致命。他的石头正中哥利亚的眉心。哥利亚轰然倒地。大卫割下了哥利亚的头颅,非利士人逃的逃,被俘的被俘,年轻的大卫就这样成为了民族英雄。后来还成为了以色列的国王。
这是一个关于勇气智慧的故事,大卫勇敢无畏,少年得志,意气风发,这自然是一个让艺术家们都心潮澎湃的故事。表现英雄,就是在歌颂美德,这无论中外还是古今,都是主旋律。
一个牧羊少年击败了巨人武士,这听上去有点不可思议。大卫出战前告诉扫罗,他放羊的时候曾经杀死过熊和狮子,他打算像对付野兽那样来对付哥利亚。他的勇气和胜绩成为神奇千年来被传诵,当然会被众多的艺术家选为创作的素材。
在这么多表现大卫形象的艺术作品中,米开朗琪罗这尊雕塑作品都是特别的,为什么呢?
因为许多艺术家,为了表现大卫的勇猛无畏,大多会选择表现大卫战胜敌人后将敌人头颅踩在脚下的场景。
提着歌利亚头颅的大卫,安德烈亚·曼坦那,1490-1495
比如上面这幅15世纪的作品,大卫一手拿着剑,一手提着巨人哥利亚的头颅,脚则踩在死去敌人的躯干上,艺术家着力表现战斗胜利后的景象,大卫被描绘得英姿勃发、肌肉紧实。
除了米开朗琪罗的这尊大卫雕像以外,多纳泰罗和贝尼尼的大卫像同样知名。
大卫,多纳泰罗,1440年
多纳泰罗的这尊大卫像是青铜雕塑,他表现的大卫是一个清秀的少年形象,身形有些纤细,他正得意地手拿宝剑、脚踩在哥利亚的头颅之上。
大卫,贝尼尼,1623年
贝尼尼的大卫雕像表现的是大卫在战斗中的场景,他正在蓄力,准备把石头投掷出去。贝尼尼的大卫是一个眉头紧蹙、浑身肌肉紧绷,看起来孔武有力的中年模样。
随后的很多作品都延续了这样的表现形式,大卫总是手提着巨人哥利亚的头颅,这个脑袋比大卫的脑袋要大上一圈,以显示巨人的身姿魁梧.
大卫与巨人之头,乔瓦尼·弗朗西斯科·巴比里,约1650年
大卫与歌利亚的头,安德烈亚·瓦卡罗,1635年
在瓦卡罗这幅画当中,哥利亚的头更是大到了一个很夸张的程度,感觉比大卫的半个身体还要大。
大卫与哥利亚的头,乔尔乔内,1510年
当然,也有很多大卫像表现的是大卫打败哥利亚以后的胜利场景。
大卫被以色列女人称赞,亨德里克·扬斯·泰尔·布吕亨,1623年
免不了还是要让大卫手里提着哥利亚的头,这就像是一件道具一样,提醒着人们大卫的身份。这就好像维纳斯的身边总是要画上一个长着翅膀的丘比特一样。
到了17世纪的巴洛克时期,在艺术界兴起一股表现英雄故事的风潮,这个时候的艺术风格可以总结为:动荡的构图、扭曲夸张的人体、如同舞台剧一般的光线和布景。
巴洛克的艺术家们自然不会放过“大卫”这个绝佳的好题材。
看了这么多幅大卫像,你有没有发现一个共同点?
艺术家们好像认为,为了表现大卫的英勇无畏,最佳的形式就是展现他战斗时的场面,或者是他把哥利亚斩首的时刻。
而米开朗琪罗的大卫,不那么幼齿,也不老。他拥有成年男子的完美肌肉,但是脸却是一张少年的脸。
米开朗琪罗没有选择大卫胜利以后的姿态,也没有选择战斗的一刻,而是选择了大卫在面对强敌,下定决心,蓄积能量的一刻。
英雄不是生来就是英雄的。英雄在面对强敌的时候,眼神中也会流露出紧张和一丝害怕。大卫的眼神,从正面看,带有着紧张和仇恨的情绪。
但是从下往上看,又能感觉到一丝恐惧。为了自己的民族迎战强敌,那一刻的大卫深知自己离死亡只有一步之遥。
他一只手拿着自己的投石器,搭在肩上。另一只手里,拿着石头。他攥紧了石头,深知自己和民族的命运都寄托在了这颗小小的石头上了。

大卫整体上姿态优雅,从容不迫,但是在细节上,他暴起的青筋,紧锁的眉头和睁大的眼睛,流露出了一个英雄,在抉择时刻真实的状态。

米开朗琪罗没有将大卫塑造成随随便便就拯救世界的少年英雄。也没有过度夸张他在战场上撕杀时刻的野性。米开朗琪罗成功地在人和神之间找到了平衡点。
他的大卫比少年要高大,但是比神化的英雄更具人性。米开朗琪罗在剧情上留白,在情绪上隐而不发,使得整体雕塑优美,庄重,极具深意。

您可能还会对这些文章感兴趣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每天读点人文与艺术

[ 文/编  《弘雅书房》

编辑部:沉鱼意 ]

欢迎评论区留言

 每一个好看 我都认真当成了喜欢~~~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