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边的世界,世界在身边。之三十,顾野王

顾野王读书堆,位于亭林镇寺平南路和大通路交界处,背靠金山制笔厂,看着很不景气的一家老厂,对面是我们老潘家的一个羊肉店,有点奇怪的是,上海一带并非牧区,怎么好多地方都说自己的羊肉很著名,像七宝羊肉、崇明羊肉、松隐羊肉、张桥羊肉、真如羊肉、周浦羊肉等,远的还有苏州的藏书羊肉和南通的海门羊肉。

和冯野王类似,顾野王也来自于一个大家族,从东汉末年开始,江东地区有四大望族:顾陆朱张。有“张文朱武陆忠顾厚”的说法,张姓来自于张温,朱姓来自于朱桓,陆姓来自于陆绩、陆逊,顾姓来自于顾雍。这四个家族世代居住在江东,在东汉末年和三国时期,凭借东吴的力量发展为江东最有势力的家族。

四大姓氏在今日青浦的分布

顾雍在孙权的吴国为相十九年,帮助孙吴政权与江东世族之间建立了和谐的合作关系 。吴国灭亡后,顾雍的孙子顾荣和陆机、陆云一起到洛阳,被誉为“洛阳三俊”,但顾荣没有“云间二陆”的文采,没有挤进洛阳的顶级文人圈,只能回到江东,却幸运地避开了八王之乱。

西晋灭亡后,司马睿在江东建立了东晋政权,主要依靠从北方过来的士族,以王谢二大家族为主,但还是要和江东本地的豪族合作。顾陆朱张四大家族中,陆、朱、张三家已经没有杰出的人才,于是顾荣成为了他们共同拥戴的带头大哥,顾家也成了江东首屈一指的望族。

顾恺之是顾家一位杰出的代表人物,是六朝四大画家之一,中国传统绘画的奠基人物。顾恺之流传下来的最著名的作品有《女史箴图》,是唐代的摹本,现存大英博物馆,前面提到的冯媛当熊,就是《女史箴图》中的一段。只是把庞大的黑熊画得像只狗,实在不成比例。

《晋书》里说:恺之每食甘蔗,恒自尾至本。人或怪之,云:“渐入佳境”。是为成语“渐入佳境”的由来。甘蔗原产于新几内亚或印度,周宣王时传入中国南方,

先秦时代的柘就是甘蔗,亭林镇南边的柘林镇,位于古东江入海口,也许是较早种植甘蔗的地方。一直到宋代,江南各省才普遍种植甘蔗。现在的甘蔗头尾都很甜,无论从哪一头吃起,没什么区别。估计东晋时期的甘蔗,还是老的品种,头部不太甜,根部甜。

顾恺之也是一个官员,先后担任东晋权臣桓温及殷仲堪的参军,这个职位可能是军队中的高级参谋,也可能是丞相级官员下面某个部门的主任。顾恺之的绘画才能自然无话可说,他的性情也是魏晋风范,但能否参军事、管部门,很值得怀疑。但这个时期的门阀制度,却只能让这些世家大族的子弟,占据这样的位置,担负这样的责任。

顾野王生活在南朝的梁陈年间,他的父亲叫顾烜,是个侯爵,曾任建安令,据说是中国钱币学之祖。顾野王年少时跟着父亲在建安(今福建建瓯),12岁就撰成《建安地记》两篇,显示出地理学天赋。25岁时,顾野王写成《玉篇》,此书为继许慎《说文解字》后又一部重要字典,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楷书字典。

晋代王羲之的行书达到了巅峰,唐朝开始以楷书为主,南北朝是由行书转换为楷书的时期,初唐楷书四大家之一的虞世南,曾经跟从顾野王学习,顾野王的楷书造诣应该也很高,而其先辈顾恺之的书法不逊色于他的绘画成就,顾氏家族对楷书的发展应该作出过很大贡献。

当此之时,江南士族还沉浸在温文尔雅、文质彬彬的气氛之下,晴天霹雳,来自北方、已经半胡化的侯景将军,在投降了梁朝之后,突然反戈一击,进攻金陵城。侯景出身低微,痛恨那些高门第的世家大族,出师后放言要杀尽高门第的世族。

于是世家大族纷纷组织起来抗击侯景叛军,包括顾野王,也组织了数百人的私家军队,奔赴金陵城,参与防御。可惜的是,梁朝的政府军和世家大族的私家军队,在二百多年的休养生息后,失去了战斗力,稀里糊涂就被击败。顾野王在城破之后,逃了出来,回到会稽、东阳,继续抵抗,但整个江南的世族面临灭顶之灾。旧时王谢堂前燕,就是从这场叛乱开始,飞入寻常百姓家的。

侯景之乱在各地勤王军队的打击下,终于被平息,梁朝元气大伤,不久被新崛起的军阀陈霸先篡了位,陈朝建立,顾野王得到重用,开始撰写梁朝历史,后来《二十四史》中的《梁书》有很大部分取材于顾野王的记录。

当陈后主还是太子时,顾野王辅佐这位花花公子,陈后主很可能是位音乐爱好者,当隋朝大军进军金陵时,这哥们还在欣赏《玉树后庭花》,后世所谓的亡国之音,和唐玄宗的《霓裳羽衣曲》并列,但遭到的嘲笑更甚。不知道是否有顾野王的创造在里面?

顾野王晚年回到亭林读书著述,他读书的地方是个土丘,后人称之为读书堆,当时有十多丈高,如今留存下来的大概三四米高,上面种植了一些松树。顾野王在此撰写的可能是《舆地志》,又回到他少年时喜爱的地理学。

《舆地志》对后世地理学影响很大,一千年后,顾氏后人顾炎武在抗清失败后,深切感受到当时文人地理知识的贫乏,开始撰写《天下郡国利病书》和《日知录》,被人尊称为亭林先生,和顾野王居住的亭林,可能有关系。

顾野王在陈朝灭亡前去世,没有看到自己学生在胭脂井中的狼狈样。进入隋唐,科举制取代了察举制,不管什么人家的子弟,都要靠文章才能做官,大一统的专制皇朝也不允许世家大族的存在,江东顾家失去了往日的荣光,渐渐融入了平常人家。

亭林西首的南泖泾

(0)

相关推荐

  • 王导与王敦:一个向左 一个向右

    东晋最为显著的特点就是它是历史上独一无二的"股份制"王朝,后世对这样的结构有着精确的概括:"X与马共天下".最先出场的是琅邪王氏,王家诸兄弟中王导与王敦通力合作 ...

  • 身边的世界,世界在身边。之三十九,沙积村

    沙积村属于金山区漕泾镇,位于金山区最东南角,东与奉贤区的柘林镇相接,南边隔沪杭公路,是著名的沿杭州湾石化区,韩寒文章中提到的那个. 沿浦卫公路一直向南,中间有一段庄胡公路,过沪金高速(S4)上面的跨线 ...

  • 身边的世界,世界在身边。之三十八,松江博物馆

    松江博物馆位于318国道和320国道中间,距离正峰苑20公里左右,在松江二中斜对面,方塔园的旁边. 旧时松江府的城门,现为松江二中的正门,这好像不多见 过了俞塘河不远,就进入松江城区.我一直没弄明白, ...

  • 身边的世界,世界在身边。之三十六,青浦博物馆

    从崧泽遗址博物馆往西一公里不到,沪青平公里折往西南方向,此处一条岔路,是公园东路,沿公园路一直往西,三公里左右,可达青浦博物馆. 这个博物馆的特色之一是桥,青浦位于上海西部,成陆时间比较长,是太湖的入 ...

  • 身边的世界,世界在身边。之三十五,崧泽艺术

    技术的进步来自于艺术的追求,人类如果没有对艺术的追求,估计还是猴子,就算下到了地面,还是得回到树上去. 如果不是为了臭美,很难想像古人为什么要花那么大的功夫在石头上钻孔,而那时候还没有发现比石头更硬的 ...

  • 身边的世界,世界在身边。之三十四,崧泽技术

    崧泽遗址出土的器物比马桥遗址出土的器物明显要先进,而马桥文化要晚于崧泽文化一千多年.这一千多年中,上海地区的文明不进反退,而且退化巨大,人类文明的进化史中,令人唏嘘的莫过于此. 崧泽文化的技术,相比较 ...

  • 身边的世界,世界在身边。之三十二,崧泽遗址

    318国道在上海境内的一段叫沪青平公路,当年是作为国防公路修建的,战时可以用作飞机跑道,直接起降军用飞机,好在从来没有真的派上这个用场. 七莘路没有向北延伸的时候,连接沪青平公路和沪闵公路,也就是31 ...

  • 家里也很美!用微距镜头发现身边的“小小世界”

    最近,天气变化频繁温差大,出门拍照很容易感冒.与其冒着感冒的风险外拍,不如尝试在家拍拍照吧!用微距的视野来观察一下身边熟悉无比的世界,你会有意外收获,说不定会发现一些"新大陆"呢! ...

  • 性命之谜(廿三)指尖上的世界,了解身边物质千变万化的微结构

    原创二十一世纪新搜神记2021-01-21 14:17:25 触觉是我们认识世界的另一种方式. 俗话:眼见为实.但在这世界上能够欺骗眼睛的太多太多.象石材仿木.木材仿石.肉形石.食材假山.假花.假人. ...

  • 人生境界:移步到处是风景,身边方寸皆世界,举目满眼是乾坤

    文丨萱小蕾.图丨网络 ▼ 好像一夜之间,那封"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的辞职书就蔓延了整个网络. 当时随便看哪里,似乎都能看到有人引用. 有人拿这话签名,有人拿去发朋友圈,也有人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