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让康茂才诈降于陈友谅,却为什么没派重兵驻守江东桥?

朱元璋让康茂才诈降陈友谅以诱敌速来,告诉陈友谅康茂才驻守在江东桥,可是陈友谅果然率兵来攻时,朱元璋却没有在江东桥部署兵力,这是为什么呢?

龙湾之战有两个关键点,一是康茂才的诈降,另一个是陈友谅没有料到朱元璋早已在石灰山南麓埋伏重兵。

不妨将上述两点结合在一起进行分析。

江东桥横跨新开河,而新开河向北穿过江东桥与秦淮河相汇。

由此可知,新开河能分成两段,第一段是与秦淮河相汇之前的,第二段是与秦淮河相汇之后的;而江东桥横跨的是第一段新开河。

第一段新开河虽然通航,但是河流规模不大,水量有限,而且河道不宽,陈友谅的巨型战舰难以通行。

因此,即便陈友谅拿下江东桥,也无法实现““巨舰乘城”,对他的攻城行动也没多大帮助,就像大胜港一样。这也就不难解释为何朱元璋没派兵驻守江东桥。

朱元璋在大胜港并没有部署太多兵力,陈友谅因为那儿河道狭窄,很快便放弃了,并没有展开大规模的进攻。

既然江东桥对于陈友谅的攻城行动意义不大,那为什么朱元璋还让康茂才诈降以诱敌速来呢?

康茂才诈降最大的作用可能在于给陈友谅造成一种假象:在陈友谅大军的威慑之下,朱元璋军队内部一片慌乱,从而加重陈友谅对朱元璋的轻视,助长陈友谅的骄傲轻敌情绪。

一旦轻视对手,在制定策略时,难免会思虑不周。

而朱元璋对陈友谅这个强劲的对手十分重视,早在几个月前就已经开始琢磨如何打赢陈友谅了,神机妙算的刘伯温刚到应天府时,朱元璋便和他深入分析过陈友谅。

陈友谅在江东桥发现上当后,没有过多停留,马上率军奔向龙湾。

陈友谅一边命骁勇善战的张志雄带兵佯攻,一边和弟弟陈友仁率主力绕到下游的石灰山北面,准备对朱元璋亲率的在卢龙山的军队实行包抄。这似乎是一个不错的计划。

可是,陈友谅没想到到朱元璋早已令邵荣、常遇春、冯胜率三万精锐埋伏在石灰山南麓,“太祖所任将帅最著者,平章邵荣、右丞徐达与遇春为三”《明史·列传·常遇春》)。

而恰恰是这支石灰山伏兵在击败陈友谅的过程中起了关键的作用。

双方交战后,朱元璋军队起初数战不利,朱元璋连忙“调邵荣兵沿江而西截战,友谅兵前后不能相继,遂大败”(《纪事录笺证》)。

冯胜“与诸将击友谅于石灰山,杀伤相当,胜率敢死士直冲其中坚,敌披靡,遂大破之"《宋国公冯胜追封三代神道碑铭》。

龙湾是卢龙山下的那一段江湾,是当时秦淮河唯一的入江口。陈友谅要想从龙湾进入秦淮河,进而直抵应天城西面的护城河,卢龙山是必争之地,所以,朱元璋亲自率军在此镇守。

而陈友谅率主力绕到石灰山北面,企图对驻守在卢龙山的朱元璋军队进行合击,也不失为一种可行的策略。只不过,陈友谅没想到朱元璋早在石灰山南麓埋伏重兵,没有采取相应的防御措施,最终惨败。

可见,陈友谅还是低估了朱元璋的军事谋略。

陈友谅在龙湾之战的惨败说明:不管有多大的胜算,不管占多大的优势,都不能轻视对手,否则很可能万劫不复。

而朱元璋在此战中以寡敌众、以弱胜强,说明:身处困境时没必要妄自菲薄,任何时候都不能轻言放弃。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