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玉玩味(88):商代玉戈春秋纹 古玉老改探究竟

原创一夫之2020-01-14 12:20:33

一件玉戈(图1,以下简称“此戈”):

图1-1

图1-2

戈是商周流行的一种兵器,以玉为戈始见于二里头文化,其后流行于商、周两代。

玉戈主要流行在商代,其形制的演变可以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包括二里头文化期和早商二里岗文化期。此期玉戈的特点约有二:

(1)戈援部(刃部)直身或略呈弧度,直内(后端),多数无中脊仅有钝脊。除部分在内上饰有简单的弦纹外,一般无纹饰(图2)。

图2-1:玉戈 长21.9厘米 河南偃师二时里头遗址出土 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藏。

图2-2:玉戈 河南省偃师二里头遗址出土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藏。

(2)尺寸普遍较大,一般在30厘米左右。其代表为商代最长大玉戈(图3),出土于湖北黄陂的盘龙城商代遗址,长达97厘米。援长48.8厘米、宽11厘米。现藏湖北省博物馆(参见《古玉玩味(34):何处炫显我兵武试看殷商大玉戈》)。

图3

第二个阶段为殷墟时期即商代晚期。此期玉戈的特点约有二:

(1)戈有直身、弯身两种,皆有中脊或三脊。内上饰平行的粗阳纹,或者在内及援上阴刻兽面纹和变形云纹。

(2)逐渐向小型化、对称性方向发展、尺寸变小。如殷墟前期的尺寸多在15至20厘米;殷墟后期长度在1 5厘米以内,小的仅4至5厘米(图4)。

图4:商代玉兵器,殷墟博物馆藏品

察此戈直援、中脊,援与内分别阴刻卷云纹和龙纹,为商后期玉戈的形制特征。但是,此戈上的阴刻线却完全没有商代阴刻线刚劲、粗犷的感觉,其精致的卷云纹和华美的龙纹亦非商代纹饰特征(图5)。

图5

商代制玉双勾阴线主要有两种形态特征:一种为粗双勾阴线,特点为线口较宽,线槽较深,形态雄浑粗犷,遒劲有力;一种为细双勾阴线,特点为线口较窄,线槽较浅,形态纤细流畅,灵动秀丽(参见《古玉学步(49):双勾阴线挤成阳粗线雄浑细流畅》)。

专栏

古玉藏金:李彦君讲清代玉器鉴定

作者:域鉴

49.9币

109人已购

查看

比较而言:商代玉雕双阴线的间距要大一些、宽一些,而此戈双阴的两条线特别靠近,有时候都近的两条线几乎要相互叠压,其所呈现的非常柔和的S形线条则更加接近春秋中晚期双阴刻线的工艺特点了(图6)。

图6-1

图6-2

商形而春秋纹,形、纹不一,是仿作品吗?再察此戈沁入过渡自然、包浆明显、皮壳层次丰富,大开门古玉无疑。究竟如何识读判定?

其实这是2012年山东沂水县纪王崮春秋大墓发掘的文物,确实是商代高古玉,同时出土的共有三件,其余两件则完全保留了商代玉戈的原貌风格(图7)。

图7

原来这是一件经过春秋老改的商代玉戈,与同时出土保持原貌的商代玉戈对比一下,其改形部分和纹饰补琢部分就一目了然了(图8)。

图8

由于古玉原料难得、工制繁复、由来神秘,所以自古宝而贵之。一件古玉往往流传不断、反复使用,所以后代对前朝所遗留的古玉进行改形补琢后继续使用是屡见不鲜的。

古玉的形制本有一定之规,但也不可拘泥执一;古玉的改型器则是随形而制的,贯穿于古玉文化的历史长河,不可不鉴。造型改制和纹饰补琢的古玉器,普遍存在于考古发掘与传世收藏品之中,其改制的时间不一,或者为成器当时所改,或者为流传后世所改(参见《古玉学步(118):古玉的改型制作》)。改制的玉器往往都会保留原有型制、纹饰的部分特征,可以作为追溯本源的依据。此件出土高古玉戈,就是很好的文物佐证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