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 董邦达《溪山清远册》
清 董邦达 溪山清远册 匡时2013秋拍 成交价1552万元
作品鉴赏
这一组董邦达所画的《溪山清远》册共有十二页,为纸本水墨及淡设色画,每页纵34厘米、横25厘米。此图册曾见于清《石渠宝笈·续编》著录,可谓是收载在案、流传有序的作品。《石渠宝笈·续编》著录原文为:“董邦达画山水一册,(本幅)素笺本,六对幅,每幅纵一尺五分,横七寸六分,水墨画山水,第二幅及十二幅浅设色,末幅款:‘臣邦达敬绘’,钤印二:‘臣’、‘达’。(鉴藏宝玺)八玺全,‘乐寿堂鉴藏宝’。”画面上另钤有椭圆形的“宣统御览之宝”朱文印章。可见此图册至晚清宣统年间尚存于宫中,很晚才从宫内散出,流入民间。全图多以水墨绘就,较多使用了干墨,画面极其素淡枯涩,反映了画家所具有的文人审美情趣。惟此册署款为 “臣董邦达敬绘”,而著录中缺一“董”字,我们知道有清一代,君权极重,君臣之间规矩森严,臣下为君上作画,须是具全名款,以示庄敬,故此这个“董”字不存,当是编著者的疏漏所致。
董邦达是一位很典型的文人画家,他字孚存,又字非闻,号东山,富阳(今属浙江)人,生于清康熙三十八年(公元1699年),卒于清乾隆三十四年(公元1769年)。董邦达于雍正元年(公元1723年)为贡生,雍正十一年(公元1733年)得中进士,被授翰林院编修;到了乾隆三年(公元1738年)董邦达奉旨出任陕西乡试考官,不久升任翰林院侍读学士;至乾隆九年(公元1744年)董邦达与张照、梁诗正、励宗万、张若霭、庄有恭、裘曰修、陈邦彦、观保等一起参加了《石渠宝笈·初编》的编纂工作;乾隆十二年(公元1747年)董邦达奉命入直南书房,并擢升为内阁学士;乾隆十五年(公元1750年)又迁侍郎,任官于户部、工部及吏部;乾隆二十七年(公元1762年)董邦达官至左都御史,后又擢升为工部尚书、礼部尚书;乾隆三十四年(公元1769)董邦达去世后,乾隆皇帝特赐祭葬,谥“文恪”。
董邦达的一生可谓仕途通达,荣耀万分。从董邦达的身世看,他是走的是科举之路,作为朝廷命官,作画只是董邦达的“副业”,因此他并不是一位职业画家。但董邦达又确实能画,尤其是擅长画山水,其画风远师 “元四家”(黄公望、吴镇、倪瓒、王蒙),近学“清初四家”(王时敏、王鉴、王翚、王原祁),也曾经不少为皇帝作画,所以有些画幅上,在自己的姓名前面署有一个“臣”字,以示这是专门为皇帝而画的。所以按照我对“臣字款”绘画的区分,董邦达应当属于“词臣画家”,虽然他在画幅上署款的格式与供职宫廷的职业画家是一模一样的,但是他们之间的身份存在着很大的区别,所以严格说起来,董邦达并不属于“宫廷画家”之列。而几乎所有的清朝的词臣画家都以文人画为宗,画风相当接近。这套册页水墨疏淡,用笔轻柔,皴法松秀,文人绘画的情趣十分浓厚,是一组饶有意境的佳作,名之为“溪山清远”,可谓得宜。(聂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