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PD-1+仑伐替尼+来那度胺真的能治愈肝癌吗?

患者,男,64岁。

诊治过程

2016年11月  出现饮食无味、皮肤瘙痒、容易疲劳、出现间接性腹泻、恶心等症状。同月行核磁共振检查,考虑巨块型肝癌。肝部肿瘤有包膜,已形成腔静脉癌栓。

巨块型肝癌

巨块性肝癌常为单发性癌块,也可由多个结节汇集而成一大块,有时其邻近有小的散在癌结节;癌块直径一般在10cm以上,有假包膜形成。

巨块性肝癌治疗原则

1、如果没有转移的迹象,病人身体能承受的话,马上手术。

2、如果肝癌比较大不能手术了。如果没有全肝扩散可以介入治疗,等癌肿变小坏死后看能不能手术。

3、如果有全肝转移甚至肝外转移则一般只能做介入治疗,减缓肝癌发展的速度,来提高病人的生存期和生活质量。

4、倘若病人已经肝癌腹水,肝功严重不足,肝功严重衰竭,那么只能让病人安度剩余的日子了。

5、可以进行手术治疗的,在治疗的同时,可以考虑进行中药的辅助治疗。

癌栓

癌栓指肿瘤转移到了下腔静脉内,相当于肿瘤顺着血管长到了下腔静脉。下腔静脉是下肢、部分盆腔和腹膜脏器的血液回流到心脏的主要通道。如果癌细胞顺着静脉往心脏跑,就会在静脉里形成肿瘤的团块。

2016年12月6日  进行肿瘤切除和取腔静脉癌栓手术。术后病理诊断结果为:中分化肝细胞肝癌伴坏死,肿瘤大小13×15cm,腔静脉癌栓。

2017年1月23日肺部增强CT显示:肺部转移。

2017年2月初  开始服用靶向药索拉非尼。出现掉发、高血压、皮疹、手足综合征等不良反应。

推荐阅读:

《索拉非尼临床数据及不良反应》

《手足综合征》

2017年7月  增强CT多次显示,肺内转移灶在增大,病情在持续发展。

2017年8月血液测定:甲胎蛋白96.25ug/L。开始服用仑伐替尼(12mg)+来那度胺(10mg)。

甲胎蛋白

甲胎蛋白(AFP)是一种糖蛋白,它属于白蛋白家族,主要由胎儿肝细胞及卵黄囊合成。甲胎蛋白在胎儿血液循环中具有较高的浓度,出生后则下降,至生后2~3月甲胎蛋白基本被白蛋白替代,血液中较难检出,故在成人血清中含量极低。

甲胎蛋白具有很多重要的生理功能,包括运输功能、作为生长调节因子的双向调节功能、免疫抑制、T淋巴细胞诱导凋亡等。甲胎蛋白与肝癌及多种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在多种肿瘤中均可表现出较高浓度,可作为多种肿瘤的阳性检测指标。

目前临床上主要作为原发性肝癌的血清标志物,用于原发性肝癌的诊断及疗效监测。

推荐阅读:

《仑伐替尼临床数据及不良反应》

2017年8月31日  加用PD-1抑制剂: Opdivo(纳武利尤单抗),仑伐替尼(12mg)+来那度胺(10mg)+PD-1 (100mg)三药联合治疗。2017年9月复查增强CT结果显示:最大病灶1.7cm,多发。

推荐阅读:

《 Opdivo肝癌临床数据及不良反应》

2017年10月13日复查肝功检查显示:胆红素升高25.0μmol/L(正常值5.1μmol/L~20μmol/L),谷丙转氨酶239.1μmol/L(正常值2μmol/L~40μmol/L),谷草转氨酶233.9μmol/L(正常值0μmol/L~40μmol/L),甲胎蛋白回落至5.46ug/L。

2017年10月15日-10月31日  停止三药联合治疗,做保肝治疗。服用保肝药:门冬氨酸鸟氨酸颗粒、双环醇、牛磺熊去氧胆酸胶囊、水飞蓟宾胶囊、水飞蓟素胶囊。

保肝包括三个方面:即减轻肝脏负担,增加肝脏营养和改善肝脏供血。

1、减轻肝脏负担:我们知道肝脏不但是人体中最大的消化器官,还是人体中一个重要的解毒器官,要减轻肝脏负担得从这二大方面来减负。首先肝炎病人的饮食要清淡,容易消化。少吃油腻,辛辣或高蛋白高脂肪的食物,特别是在肝脏急性炎症期间。其次是保持胃肠道的通畅,人体内的有毒物质十之八九来自于肠道中细菌对食物残渣的分解,多食纤维素的食物如蔬菜,水果有利于排便通畅,另外也可服乳果糖抑制肠道内细菌的生长来配合治疗。再次是服肝泰乐(葡萄糖醛内脂),维生素C,复合维生素B来帮助肝脏解毒。这三种药俗称"老三片"。

2、增加肝脏营养:肝脏的营养主要有三种:

第一种是葡萄糖,因此除非是糖尿病病人,肝炎一般使用葡萄糖水静滴。有些病人还专门喝白糖水治肝炎就是这个道理。但糖负荷过多就会增加胰岛细胞的负担,胰腺也是一个很重要的消化器官,肝脏炎症后消化的重担很多都交到了胰腺的身上,如果再过多地增加糖,时间长了胰腺也会受不了这也是很多慢性乙肝患者合并有肝源性糖尿病的原因所在。因此肝炎病人服糖也要适量,适时。

第二种是氨基酸,所用的氨基酸有三种,一种是支链氨基酸如肝安,14氨基酸等。它对肝脏有营养作用;另一种是芳香氨基酸,它对肝脏有损害作用。

第三种是肌苷,这是一种核酸类物质,是细胞修复所必需的。3、改善肝脏供血:俗话说:"肝藏血"。意思是白天活动时,血流向四肢,晚上睡觉时,血藏于肝脏。这句话被现代的动物实验所证实。研究表明:直立体位时肝脏血流量减少40%。运动时肝脏血流量减少80-85%。

因此平卧体位时肝脏供血较丰富。另外慢性肝炎也常导致肝血流降低,粘度增加。适当使用活血及扩张血管的药物,如丹参,川芎也能改善肝脏供血。

2017年11月5日  胆红素降低为20.6μmol/L,谷丙转氨酶35.8μmol/L,谷草转氨酶88μmol/L,开始恢复使用仑伐替尼(12mg)。

2017年11月22日行增强CT检查,结果显示双肺多发转移瘤,较前明显减少、减小,原双下肺少许间质性病变消失。

肺转移瘤

肺是恶性肿瘤转移最高发的器官,全身各组织器官的肿瘤基本都可以转移到肺。最常见发生肺转移的原发肿瘤部位分别是女性生殖系统、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在全部恶性肿瘤死亡病例的尸检中,约有30%有肺转移。

肺转移的临床病例中,80%-90%为多发性的,10%-20%是局限性或孤立性的。大多数病例在原发癌肿出现后2年内发生转移,3年后发生转移者少,但亦有长达10年后发生转移的。

少数病例肺转移灶比原发肿瘤更早被发现。随着肿瘤的综合治疗的开展和肿瘤患者生存期的延长,肺转移性肿瘤的发生率正在不断增高。

2017年12月  继续仑伐替尼(12mg)+PD-1(100mg)联合治疗。

2018年1月30日行肝部核磁共振和肺部CT检查,再次显示比以前明显缩小,几乎看不到病灶。

2018年2月  肝功能基本恢复正常,目前仍服用水飞蓟素胶囊和水飞蓟宾胶囊保肝。

总结

2016年11月:出现饮食无味、皮肤瘙痒、容易疲劳、出现间接性腹泻、恶心等症状。同月行核磁共振检查,考虑巨块型肝癌。肝部肿瘤有包膜,已形成腔静脉癌栓。

2016年12月6日:进行肿瘤切除和取腔静脉癌栓手术。术后病理诊断结果为:中分化肝细胞肝癌伴坏死,腔静脉癌栓。

2017年1月23日:肺部增强CT显示:肺部转移。

2017年2月初:开始服用靶向药索拉非尼,出现掉发、高血压、皮疹、手足综合征等不良反应。

2017年7月:增强CT多次显示,肺内转移灶在增大,病情在持续发展。

2017年8月:血液测定:甲胎蛋白96.25ug/L。开始服用仑伐替尼(12mg)+来那度胺(10mg)。

2017年8月31日: 仑伐替尼(12mg)+来那度胺(10mg)+PD-1 (100mg)三药联合治疗。

2017年10月13日:复查肝功检查显示:胆红素升高,25.0μmol/L(正常值5.1μmol/L~20μmol/L),谷丙转氨酶239.1μmol/L(正常值2μmol/L~40μmol/L),谷草转氨酶233.9μmol/L(正常值0μmol/L~40μmol/L),甲胎蛋白回落至5.46ug/L。

2017年10月15日-10月31日:停止三药联合治疗,做保肝治疗。服用保肝药:门冬氨酸鸟氨酸颗粒、双环醇、牛磺熊去氧胆酸胶囊、水飞蓟宾胶囊、水飞蓟素胶囊。

2017年11月5日:胆红素降低为20.6μmol/L,谷丙转氨酶35.8μmol/L,谷草转氨酶88μmol/L,开始恢复使用仑伐替尼(12mg)。

2017年11月22日:行增强CT检查,结果显示双肺多发转移瘤,较前明显减少、减小,原双下肺少许间质性病变消失。

2017年12月:继续仑伐替尼(12mg)+PD-1 (100mg)联合治疗。

2018年1月30日:行肝部核磁共振和肺部CT检查,再次显示比以前明显缩小,几乎看不到病灶。

2018年2月:肝功能基本恢复正常,目前仍服用水飞蓟素胶囊和水飞蓟宾胶囊保肝。

End

【重要提示】本公号【jiashushuo】文章信息仅供参考,具体治疗谨遵医嘱

分享让我们一起走得更远

治疗经历、用药、经验、情感皆可分享

投稿请发送至tg@yintahealth.com

一经录用支付稿费

分享让世界更美好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