魑魅魍魉到底指的是什么

说起生僻字,魑魅魍魉就是代表,原为古代传说中的鬼灵精怪,现指各种各样的坏人,小人。魑魅魍魉最早现于《左传·宣公三年》:“故民入川泽山林,不逢不若;螭魅罔两,莫能逢之。” 夏朝时期,国王命令将各种动物精怪都铸造在鼎上以便百姓认知,这样他们在捕猎和打鱼的过程中看到怪物就不会害怕,也不会遇上那些魑魅魍魉等精怪,魑魅魍魉四字成了各种鬼神妖怪的统称。

“魑”指山神,《山海经》、《左传》、《周礼》等经典都对“魑”著有注解,魑”通“螭”,“螭、山神,獸形”。

“魅”是地上的怪物,比如狐怪,以魅诱惑人,《史记·五帝纪注》中有“螭魅,人面獸身四足,好惑人”;《左传》注解中有“螭魅,山林異氣所生,爲人害者。”均把魅视为同人形的鬼物。

“魍魉”一般连起来读,因为它们两个都是性属水,都是水中之怪。《搜神记》中有:“昔颛项氏有三子,死而为疫鬼。一居江水,为疟鬼,一居若水,为魍魉鬼,一居人宫室,善惊人小儿,为小儿鬼。”《左传》注解:“罔两,水神。('罔两’即'魍魉’) ”有可能是将“罔两”与“罔象”一词产生了混淆(罔象,水怪名,《夏鼎志》有:“如三岁儿,赤目,黑色,大耳,长臂,赤爪。”),魍魉都是水怪,但从记录来看,魍是水中的小鬼,如水猴子,而魉则高大。

《通典》中有:“蚩尤乃师魑魅,以与黄帝战於涿鹿,帝命吹角作龙吟以御之。”皆记录魑魅魍魉曾被蚩尤所驱役,并能够兴云作雨,但害怕龙吟。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