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王者今何在 轻薄身形已被超
[优雅+高能 联想 Yoga 14s掀开Evo平台的面纱 ]。这是一款价格只要6000元的主流机型,当时就说了,今天的Evo产品以主流价位实现了当年独家技术制成的昂贵机型的便携性。
天意呀~~当年小编帮朋友从HK人肉背回的索尼VAIO Z27,因主板故障回到了手中进行维修。当年已经是2010年!另外,当年小编自用的联想二代ThinkPad X1 Carbon(New ThinkPad X1 Carbon)刚挂了,残骸送给朋友去修复他X1C。当年已经是5年!
在更多Evo到来之前,就让我们一起看看两代高性能便携的王者都有哪些特质,如今有无被追上吧!
当索尼VAIO已成过去式,VAIO Z早已成为标志留在那个年代中。除了外形上的13英寸、16mm、1.2kg,还有当时的四核处理器、内置RAID0双SSD存储、外接独显+蓝光模块等,至今都是超前的设计;而碳纤维机身(顶盖+掌托+底壳)、12层主板结构,更是再无后来者尝试。10年前3万元的价格,今天的超越者都是配置见长,世间再无VAIO。
第一代X1 Carbon真的采用了碳纤维的外壳,当然这只是该机型成功的一个小小的侧面。意识到超轻薄,而且兼顾耐用的机型对高端商务人士的吸引力之后,联想在New X1 Carbon上更加大胆。和索尼VAIO Z的炫技不同,X1C机型虽然比其他ThinkPad贵,但仍是面向大众市场,入门机型价格甚至下探至7000元。
相比现在的超窄边框设计,无论是13英寸的索尼VAIO Z还是二代X1C,都还是跑马框,以至于前者的机身宽度与后者完全相同,这就是5年的代差呀!
当年小编就是被变色龙OLED键盘俘获的,今天看起来,恐怕要算是很失败的探索之一。无论是老化、故障率都惨不忍睹。
索尼VAIO Z上的功能热键,也消失在历史长河中。
通体16mm(机身),与最厚16mm还是很大差别的!
开启屏幕后,L形下沉转轴将机身倾斜的人体工程学设计,如今已经被众多机型采用。两款产品在倾斜角度这方面有着出奇的一致。
换个角度再看看。屏幕能否开启180°,这就是当年能否满足投影需求的标准。
不同的“专用”与“通用”接口选择,代表着两个品牌背后的势力:记忆棒+SD的组合,扭捏中,“专”向“通”的低头;X1C的One Link Pro,也已被Thunderbolt完全取代,虽然同时电力+数据的组合。
滑动式的光学“生物”指纹识别功能,如今已经被速度更快按压式指纹识别功能所取代——遥想起当年ThinkPad还是IBM时,内藤在正对这一安全性变革的赞不绝口。
无论当年多么风光、独特,如今在平台化的超轻薄技术推动下,这再也不是某些产品的“独”具特性,主流价位产品同样能够具有这一产品素质。当然,剩下的就是产品耐久性层面的水平了。
X1C挂掉之后,小编更新一台电脑计划摆在眼前,和当年钱包丰盈的限制不同,如今面对的就是选择困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