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那里过年了吗?
老家,是北方的一个农村,
村里每5日会有一个集市,来赶集的村民们大都来自周边的村子,
越近年底,赶集的人就越多,整条街上人声鼎沸,有的吆喝着在招徕客人,有的像是在说笑,走近了才听清是在讨价还价,
劳碌了一年的人们,在这个喧嚣的集市上,采办着年货,
春联,是过年必备的年货之一,
隐约还能记得,小时候的春联都是请村里的老人来写的,或免费,或收几毛钱,各家都自己准备了红纸,排着队请老人“赐字”,
没多久,“商品经济”来了,那些集市上挂卖的春联漂亮、大气,买的人就越来越多。
买的也好,写的也好,都是家家户户过年必备的,
我每年都会赶在年三十之前到家,为的就是能赶上贴春联,好像哪一年没有亲手贴贴春联,年过的就不完整似的,
每年到这个时候,我就自然的想起了那些“年三十”的午后,
“我拿着一把刷子,用爸爸调和好的面糊,把一幅幅对联贴在门框上,
爸爸在收拾家,妈妈和弟弟在捏饺子,电视节目里传出的都是“锣鼓喧天”的喜庆声音”
村里是有很多“亲戚”的,盘根错节,谁家和谁家都能扯上点关系,平时各家忙各家的,一年到头不见面也是有的,
一到过年,晚辈们都要出去拜年,这些亲戚也终能见上一面,长辈们最喜欢讲他们年轻时候的事,仿佛在向我们诉说着上一辈的渊源,
也许是越落后的地方越保留了历史的传统,我们县里大部分的地方,拜年还是行磕头大礼的,
我们都知道是陋习,但这一代人却还没有打破的勇气。
拜年终究还是好事,让我们这些在外漂泊久了的人,有一种还有根在村子里的感觉。
正月里还有一项风俗,我们都很喜欢,
每到正月十二、十六,家家户户都会在家门口点燃一堆火,一家老幼围在火边,我们叫“烤柏灵火”,据说,烤柏火寓意为“败祸”,可以避瘟驱邪,孩子们走街串巷奔走各家,烤百家火,不生百病,一年无灾无恙。
最近听说这项风俗被禁止了,可能是因为容易引起火灾吧,
可惜再也看不到了。
有很多风俗是慢慢就消失了的,但对于常年在外的人,却显得很突然。
我们的记忆还停留在儿时,总觉得村子还是那个村子,总觉得会有一代又一代的人,演绎着和我们相同的故事,
再回首时,这个时代早已面目全非,就连通往外婆家的那条小路,也已是认不出的模样。
“你就是坐飞机,也要飞回家过年”,
这是刚毕业那年,临近春节时,妈妈对我说的话。
14年前,我刚走出校园,和同学们一起去深圳谋生活,那时能坐上卧铺就是奢侈,坐飞机更是不敢想的,
但,人总是要回家过年的,
“回家过年”四个字对于刚毕业的我来说,并不是什么“迫于压力”,也不是什么乡愁乡愿,而是一种“理所应当”,
那时,过年就应该回家,不会有其他答案。
今天写的有点“随心所欲”,内容就比较乱,写到这里,突然就想起了‘临江仙’里的那句话:
古今多少事, 都付笑谈中。
上一篇:等女儿上了初中,我就带她读这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