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常昆教授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总结及从肝论治感染后咳嗽的临床研究
目的:总结归纳导师周常昆教授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整理其治学特点,同时学习周常昆主任临床实践经验,研究其临床辨治用药规律,使名老中医的学术思想和临证经验能得到不断继承和发扬。对导师家传经验方“丹志蒙花汤”治疗肝火犯肺型感染后咳嗽进行临床观察,进一步提高中医治疗感染后咳嗽的疗效,让更多更广的患者从中受益,并为后期科学研究做铺垫、提供临床证据支持,同时藉此得出自己创新的观点。方法:一是系统研究文献包括四大经典、古籍医术,通过学习领悟古今文献,以涉及导师生平和临证经验的相关著作,通过3年跟师过程中与导师不断交流,研究导师的学术渊源,总结导师学术思想产生的历史源流。二是通过跟师系统学习,包括跟随导师抄方、导师临床带教典型病例的总结归纳、跟师学习中记录的点滴心得、对导师日常讲解的记录以及对导师批语的收集整理再学习,进一步总结导师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三是查阅近年来相关的中西医文献,了解与感染后咳嗽病因病机、发病机制、中西医治疗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四是通过从肝论治感染后咳嗽的临床研究,将导师家传经验方“丹志蒙花汤”治疗61例肝火犯肺型感染后咳嗽的临床疗效从治疗前后咳嗽积分、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治疗前后伴随症状积分、疾病疗效等方面进行比较,探讨导师从肝治咳的理论依据与从肝论治感染后咳嗽的临床疗效。五是在继承导师学术思想的基础上结合自己临床方向提出新的见解。结果:一是高尚的医德、渊博的知识、宽广的胸怀、强烈的责任心以及献身中医事业的精神是导师成为国家级名老中医师带徒指导老师的根本原因。二是导师出生于中医世家,家庭的影响使导师选择了中医为自己毕生的事业,在学校得到吴佩衡、李筱圃、许子建、诸葛连祥等一代名医的指导,工作后又跟随袁怀珍先生等曲靖名老中医学习,继承了外祖父陈洛书先生对肝脾的立论,通过自己长期临床实践,结合中医古籍的论述,加以充实和发展,从内涵和外延阐述了调理肝脾的理论依据和应用范围。三是导师治学有方,形成了认真勤求古训,努力继承家学;用药强调灵活,组方力求严谨的治学特点。四是导师认为“肝脾化生气血,协调脏腑”,肝调则和,脾运则顺。痰瘀相关,痰瘀可以共存,也可互相转化,其中肝之疏泄与脾之运化尤为重要。临床突出调理肝脾,用药注重气血调和;善于活血化痰,临证主张以通为用。在传统论述之上丰富了调肝理脾法的内容,从内涵外延方面对调肝理脾、活血化痰之法进行了新的诠释,形成自己鲜明的学术思想。同时在学术上多有发挥,认为咳嗽是一种有声的临床疾病,“肺为气出发声之源”,肺失宣肃,邪扰气机,肺气上逆,撞钟而鸣。既然气动有声,必会因人而异,故闻咳可知其内,辨声可助治咳等。五是总结导师临床应用调理肝脾之法的经验,或清肝养肝疏肝柔肝泻胆,或健脾运脾温脾扶脾和胃。治法协调多样,用药组方灵活,但总是抓住患者的体质强弱,病机特点,正邪盛衰,在顾护精、气、神的前提下紧随着临床症状的变化而变化,从肝脾协调立论,从气血生化入手,充分利用药物的相互协同,相互制约等药理特点遣方用药,强调理法方药的一致性,在治疗咳嗽、脾胃病、崩漏、各种痛症等方面取得的卓越疗效。五是指导老师学术经验的临床研究以从肝论治感染后咳嗽为切入点,应用导师家传经验方“丹志蒙花汤”治疗61例肝火犯肺型感染后咳嗽的临床研究表明,治疗组无论是咳嗽积分比较还是视觉模拟评分比较均优于对照组;前后伴随症状积分对咽痒症状的效果也优于对照组;显效治愈率和总有效率治疗组也都优于对照组,而且没出现不良反应。使用“丹志蒙花汤”内服的中医治疗方法治疗肝火犯肺型感染后咳嗽取得良好的疗效。六是以本人从导师肝论治感染后咳嗽为切入点,认为感染后咳嗽是由于外邪侵袭日久或失治误治,胆府三焦疏泄不畅,水火气机升降失常,导致体内郁火痰结夹杂风邪未清所致,据此提出“少阳风痰”等具有创新性的观点。结论:导师从事中医工作46年,扎根于基层,重视临床实践,具有独特的人格魅力,在重视历代医家关于肝脾的论述和继承外祖父陈洛书的学术经验之上,遵循中医临床理法方药的一致性,形成了自己鲜明的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并有独到的学术发挥。临证重视四诊合参,治咳尤重闻诊,治疗上善于调理肝脾,在传统论述之上丰富了调理肝脾法的内容,从内涵外延方面对调肝理脾之法进行了新的诠释,用药强调升降出入之运动属性,以调理肝脾、活血化痰为法的常用经验方实用性强,作用面广,疗效满意。同时通过对导师家传经验方丹志蒙花汤治疗感染后咳嗽疗效进行观察和总结,验证了丹志蒙花汤治疗肝火犯肺型感染后咳嗽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从肝论治感染后咳嗽理清法正效验,大大丰富了导师调理肝脾学术思想的内涵。通过跟师3年学习,自己的中医理论水平和临床疗效得到了进一步提高,已逐步将导师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应用于临床,在学术上有所创新并撰写相关论文在核心期刊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