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女子找不到对象怎么办?不用急,政府送你去相亲

很多人认为,古人结婚都比较早,一般十四五岁考虑婚嫁,三十来岁就已经当上爷爷奶奶了。真是这样吗?我们来看看古人真实的结婚年龄吧。

古人结婚年龄并非固定的,随着社会的发展、思想文化的进步以及政策等方面的影响,古人婚龄也不断发生着变化。

先秦

01

《礼记》对先秦时期男女最晚结婚年龄有记载:“男三十、女二十而无夫家者,皆过时不嫁娶者,媒氏会而合之。”当时规定,男子三十岁、女子二十岁就必须结婚,过了最晚结婚年龄还单身的话,政府会给你介绍对象,派官媒带你去相亲,而且不能不见。

挺不错的是吧?很多小伙伴可能会高兴地说:“妈妈再也不用担心我找不到对象啦!”

政府给你安排对象是好事,但在古代却并不光彩,毕竟都大龄青年了,谁想要呢?

虽然法规规定了最晚结婚年龄,但实际婚龄还是有出入的,如鲁庄公37岁才结婚,在现在来看都算中年了,妥妥地晚婚。其他几位鲁国国君,基本都在18~30岁之间成婚,符合当时法律要求。

汉朝

02

上面说的是春秋时期,到了战国末年,因为战争频仍,造成人口大幅度减少。汉朝成立后,对结婚年龄作了修改,规定女子结婚年龄不得大于15岁。

不仅把结婚年龄提前了,对晚婚者,汉朝政府还有相应的“经济制裁”。如汉惠帝六年规定,女子年十五以上至三十,不嫁,五算。

这里的“算”是一个计税单位,1算为120钱。就是说,女子过了15岁还不结婚,就要被加倍征税,最高加征5倍,一直征30岁。

30岁还嫁不出去怎么办?

政府表示:我也没办法,钱不征了,也不管你了。——总不能因为不结婚就杀头吧?

据资料记载,汉朝男女婚龄比先秦时期早了很多,男子普遍十五六岁,女子十三四岁。如果穿越到汉朝,现在很多初高中的学生都已经有了自己的家庭。

唐宋

04

相比汉朝,唐朝的结婚年龄又晚了些。开元二十二年有令”男年十五,女年十三以上,听婚嫁“。从《唐代墓志汇编》的数据统计表明,当时结婚年龄最小为11岁,最大27岁。大多数人在14~19岁就已结婚,其中尤以14、15岁为最多。

宋朝经济文化较前朝有显著进步,因而也放宽了结婚年龄的限制。有人对60名宋朝女性进行了统计,发现她们大部分在17~19岁结婚,平均婚龄为17.67岁。男子的结婚年龄更大,士人阶层多数在20~25岁,平均24.15岁,基本接近现代社会了。

宋人结婚晚,符合社会发展规律,因为宋朝经济文化繁荣,士人们生活内容丰富多彩,单身也不寂寞,有的是好玩的去处。再加上当时结婚费用高昂,有些人干脆一直玩下去,迫不得已时再去考虑结婚成家之事。

明清

05

明清两朝与宋朝差不多,婚龄分别为:男子16~25岁,女子14~20岁。而多数人选择在17~20岁这个年龄段结婚,两朝差别不大。

不过,在很多宫廷剧中,皇帝或嫔妃结婚时可能像先秦那样才十三四岁,康熙甚至13岁就已经当爹了。这其实并非社会主流,只是为了遵循满人早婚的传统,与汉族还是有差别的。

从我们对各朝代结婚年龄的统计来看,社会越发展,人们结婚的年龄则越晚。以今人年龄相比,汉朝人在初中就已经结婚,唐朝人高中也成家了;而宋、明、清三代,结婚就是高中毕业以后的事了。至于宋朝的读书人,要么大学毕业才能结婚,要么就一直玩下去......

正在读文章的你,是哪个朝代结婚的呢?

微信号:smgs365
微博:三目史官
关注我们,了解更多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