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黄丸搭配这4张方,疗效更佳
一、六味合五子丸
[方源]《医学心悟》。
[组成]大熟地黄八两,山药四两,山茱萸四两,茯苓、丹皮、泽泻各三两,枸杞子、菟丝子各四两,五味子、车前子、覆盆子各二两,石斛六两。
[用法]熬膏和炼蜜为丸,每早开水下四钱。
[功效]滋阴补肾,生精化气。
[主治]不育证。
[应用要点]
1.主症:婚久不育,精少稀薄,腰膝酸软,舌红,脉细数,尺脉无力。
2.病机:肾阴不足,精血亏损。
[方义发微]本方由六味地黄丸与五子丸相合而成。六味地黄丸是滋补肾阴的经典方,可治由肾阴不足引起的腰膝酸软、头晕目眩、口燥咽干、舌红少苔诸症;五子丸是治疗肾虚精化不足的要方,能治疗男子精液稀薄引发的不育。两方相合其妙有二:其一,六味地黄丸是滋补肾阴之剂,而无温阳之功;五子丸则滋阴的同时有温通肾阳之力,故六味与五子相合,可奏阴阳同补之效,即如程钟龄所言,“补天一之水”,而天一之水内寓真阳。其二,六味地黄丸是滋补肾阴的基础方,即为肾阴不足的通用方,其可以治疗因肾阴不足引起的一系列病证,但其针对性则略显不足,而五子丸生精的专向性则可弥补六味地黄丸此方面之欠缺,又五子丸虽有生精作用,然必以肾阴为前提,六味地黄丸滋阴的作用,为五子丸的生精奠定了物质基础。
[方源]《中医妇科治疗学》。
[组成]生地黄、山茱萸各三钱,淮山药四钱,丹皮、泽泻各二钱,泡参四钱,白术、茯苓各三钱。
[用法]水煎,温服。
[功效]和脾胃,养肝肾。
[主治]经少经闭。
[应用要点]
1.主症:月经量少、闭经,颜面不润,色带淡黄或白,唇燥,两眼乏神;饮食减少;耳鸣头痛,或有潮热,手心发热,舌质淡红,苔薄黄,脉数无力。
2.病机:脾肾两虚,气血不足,经血无源;或精血不足,虚热内生。
[方义发微]本方为六味地黄丸合四君而成。六味丸补肾填精,助先天以化生精血;四君汤益气健脾,补后天以资生化之源。二方合而用之,补肾健脾,乃治虚之本。同时,补肾与健脾又相互促进,治疗脾肾两虚、气血不足、精血亏乏所致女子月经量少、闭经,或兼阴虚内热者。
三、八味生脉汤
[方源]《杂症会心录》卷上。
[组成]熟地黄五钱,人参一二钱或五七钱,麦冬二钱,山药一钱五分,山茱萸一钱五分,丹皮一钱,茯苓一钱,肉桂五分,泽泻五分,五味子五分,川附子五分。
[用法]水二盅,煎七分,食远温服。
[功效]温补肾阳,养阴益气。
[主治]中风半身不遂。
[应用要点]
1.主症:半身不遂,语言不利,眩晕耳鸣,精神萎靡,形寒肢冷,面白或两颧浮红,腰膝酸软,气短乏力,舌淡,尺脉沉细无力或浮散无根。
2.病机:肾精不足,真阳亏虚,甚至阳气浮越欲脱。
[方义发微]本方由八味丸与生脉饮相合而成。中风之证,初期多肝肾阴虚,肝阳化风,病久则阴阳两虚。本方所治,乃真阳衰微,元气欲脱,故用八味丸填肾精,补肾阳,于阴中求阳;合生脉饮,既能补助元气,又能滋阴潜阳固脱。两方相合,温补肾阳,益气养阴,并潜阳固脱。临床应用除中风见本证外,其他如哮喘、水肿等症见肾阳衰微,元气欲脱,亦可用本方治疗。
[方源]《朱氏集验方》卷十引梁国佐方。
[组成]紫苏子、半夏、当归、甘草、前胡、厚朴、肉桂、炙附子、熟地黄、山药、丹皮、茯苓、泽泻、山茱萸。
[用法]以苏子降气汤下八味丸。
[功效]温补肾阳,降气化痰。
[主治]中年妇人气冲心,小腹痛。
[应用要点]
1.主症:咳喘上气,痰多色白,胸闷,面色㿠白,神疲嗜卧,腰膝酸冷,或浮肿少尿,或小便清长,或小腹冷痛,气上冲心,舌淡,苔白腻,脉沉紧,或滑,尺脉虚。
2.病机:痰涎壅盛于上,肺失宣降,又肾阳亏虚于下,下焦虚寒,上实下虚。
[方义发微]本方由苏子降气汤合八味丸而成。苏子降气汤降气平喘,祛痰止咳,兼以温肾,治疗痰涎上壅于肺,而又兼肾阳不足之喘咳短气、痰多胸闷,是以治标为主,而方中温肾之药仅肉桂一味,力量不足。本方合以八味丸,补肾温肾,即针对下焦虚寒,温补肾阳,又能纳气平喘。与苏子降气汤共用,弥补其温肾药物的不足,而成标本兼顾,上下同治之方。原方主治妇人下焦虚寒,气冲心,小腹痛,不纳饮食之证,据其方义,还可用于喘咳上气,胸满痰多,兼腰膝痿弱,浮肿少尿,形寒肢冷,上盛下虚之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