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回首 ‖ 刘一清:打锣鼓挖土(散文)

在我的记忆里清晰地流淌着当年生产队里打锣鼓挖土的情景。今天掀开来,仍令人倍感鼓舞。

那时候,队里的某片树木砍伐后,原木下山,杂物烧掉(又叫烧土)。然后开垦出来,成为一片新的耕地,叫拓荒,也叫挖新土。

每逢挖新土时,组成两组开展竞赛。且要请两位歌师在隘口上一边敲锣打鼓,一边高唱山歌,唱腔古朴优美,它即可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又可活跃群众文化生活,得到领导重视,还将其搬上舞台。

砰砰锵,砰砰锵……红日出东方,照在西北方,照在朱溪一河水,照在两江一只船;船要水,水要船,船水相依万万年。清晨起,雪沉沉,雾雾沉沉不见人,东边一朵红云起,西边一朵紫云腾;红云起,紫云腾,红旗冉冉下天庭,红旗插在土地边,来了你我唱歌人。唱歌人,唱歌人,手提锣鼓重千斤,打一槌响一声,惊动玉皇大帝君,玉皇坐在金锣殿,心惊肉跳不安宁,玉皇大帝传下令,急差太白李金星。千里眼,顺风耳,打开天门看红尘,人间做些什么事,从头一二看分明。金星得了玉帝令,南天门上看得清,人间没做别的事,打锣打鼓闹阳春。回转忙给玉帝奏,玉帝听了喜盈盈……

嗬也嗬也嗬也嗬,嗬嗬也,也嗬嗬。请神请了这一阵,大小神灵都来临。请神不到莫降罪,敬神不周要容情;大家挖土很起劲,挖得一身汗淋淋;放下锣鼓歇歇气,下面再唱好新闻。如此反复。

在欢快的锣鼓和唱歌声里,社员们个个干劲十足,一鼓作气,一个劲儿地挖着。2到3个小时后在土边上呷筒烟,或喝口从家里用竹茶筒提来的茶。路途遥远的,连中饭都带到山上吃,天黑才回家。

那时候,集体抓得紧,男女劳力都要出工挖新土,从未有人旷工拉稀的。

据老人传说,打锣鼓挖土起源于人类由游牧采集向农耕驯养转换初始时期。由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特别是火的发明和铁制农具的出现,山上人结束了茹毛吸血的原始状态,进入较为稳定的农耕社会。从万耕火种向挖土深耕的生产模式的飞跃中,出现了挖土锣鼓歌的刍形。深山老林人为防御野兽伤害,群居一个村寨,结伙农耕,结伙撵肉(打猎),换工互助,集体劳作,用竹棒、石头、锄头、磨刀互相敲打,吆喝连天,以惊吓野兽。

据考证,挖土锣鼓歌起先是流传在古丈、龙山、酉水、资水河畔等地的土家族,后来,在湘、鄂、渝、黔等四省的大山里,不分民族时兴这个习俗。

我清楚地记得在我们那个大山上,先是时兴挖新土,后来为了鼓舞士气,无论挖新旧土都要安排两位歌师一边打击锣鼓,一边演唱,加有简单的仪式,分开声、请神、扬歌、送神四大部分,有较为固定的曲调和唱词,也可即兴编唱(如,月光出来亮堂堂,东方出了个红太阳;太阳就是毛泽东,领导我们得解放),形式灵活多样,既可对唱,又可盘歌,内容涉及当地民间传说故事、历史典故、情歌趣谈(如,望着太阳偏了西,情哥情妹要分离;哥在马上叫声妹,妹在驴上叫哥哥,下次再聚笑呵呵……),尽情发挥歌师们的聪明才智和演唱技能。在给人们高尚的艺术享受的同时,告诉人们历史知识、生产知识。有逗趣戏谑,也有当场褒贬。歌者以歌声、鼓锣声指挥劳作,以歌交流感情,鼓舞劳动激情,娱乐身心,劳而忘疲,其效倍增。

后来,逐渐演变成以敲锣打鼓并伴以歌咏的形式。清光绪《古丈坪厅志》有这样记载:“土人之地,重峒复岭,陡壁悬崖,接壤诸峒,重耕农,男女合作,喜渔猎,刀耕火种,日食杂粮。”唐代诗人刘禹锡曾这样写到:“蛮俗好巫,每淫词鼓舞,碧词俚祠。”我们翻开《后汉书》则发现,已将土家族先祖划归为“南蛮西南夷”。这表明“淫祠鼓舞”确为土家族承袭的传统习俗,应该说,挖土锣鼓歌在汉代已流传于湘、鄂、黔、渝四省市接壤的土家族地区。后渗入到四省各地各个民族,至改革开放止。清嘉庆《龙山县志》风俗志中,有如下记载:“二人击鼓鸣钲迭相歌唱,其余芸者,进退作息皆视二人为节。闻歌护跃,劳而忘疲,其功较培。”清代文人所写的《竹枝词》中,有关挖土锣鼓歌的描述屡见不鲜。

挖土锣鼓歌是民间文学与音乐完美结合的产物。说明了文学来自劳动,劳动创造文学,文学又为劳动生产服务的深刻道理。挖土锣鼓歌是各族人民多神信仰的集中表现,又是各族人民团结合作民族意识的深刻体现。

如解放后,流行唱的是——歌到此处略略放,放下锣鼓抽干烟;抽了烟,到了瘾,接着再来唱一阵。四九年,得解放,各族人民庆新生;土改运动开始了,发动群众搞斗争;打土匪,分田地,贫苦农民大翻身;互助合作搞生产,农业年年把产增;一步一步往前奔,人民生活日日升;社会主义真正好,大家牢记党的恩。

这充分体现了各族人展拥护中国共产党,拥护社会主义的坚强信心和欢快心情。

这个习俗在当时的形成也反映了劳动人们对土地的珍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可是,随着岁月的流逝,这种敲锣打鼓挖土的习俗渐行渐远。这同样是历史的进步,是人类的进化,是生态环境的改进。鸟语啾啾取代了传统的刀耕火种。人们追求的是舒适、环保、优雅、富庶的美好生活。

因而,打锣鼓挖土作为一件非物资文化遗产将永远载入史册。

【作者简介】刘一清,瑶族,怀化溆浦人,公务员,湖南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中国少数民族作协会员。著有散文、诗歌、小说、剧本等数百万字。其中,长篇小说《新官场三部曲》在第十一届中国世纪大采风活动中获金奖,小说《上帝戏语》获中国作家出版社举办的“首届新创作论坛”金奖,小说集《山青青,水清清》获世界华人艺术家协会金奖,短篇小说《为了断的情怀》获《作家报》金奖,散文诗《秋雨绵绵》等三篇获第三届“炎黄杯”国际诗书画印艺术大奖赛金奖,散文《院子里的樱花》获第九届作家报杯全国文学艺术大奖赛金奖。先后被文化部授予“德艺双馨”艺术家、杰出作家光荣称号。

延伸悦读

大观园 ‖ 刘一清:梅园礼赞(散文)

再回首 ‖ 刘一清:翻螃蟹(散文)

(0)

相关推荐

  • 你们挖土,就是想种菜吧

    @stage1st宅社区:你们挖土,就是想种菜吧 @视知TV:嗨,这也不是什么克服不了的障碍 @月神的竖琴:在海拔约5000米的喜马拉雅山下,最贫瘠的砂石荒地看到了这些不可思议的梯田,眼眶有点发热 @ ...

  • 宜昌民歌种类研究

    周玉娥 摘 要 宜昌民歌作为湖北民歌的瑰宝,这些年的影响力越来越大,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熟知宜昌民歌.它不仅通过优美的旋律向人们传达着宜昌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信念,也是宜昌历史文化的一种写照和流露,本文通过 ...

  • 再回首‖刘一清:翻螃蟹(散文)

    低调普通毛白菜  超凡脱俗好平台 浩如烟海的文坛,数以万计的公众号, <毛白菜>凭什么让你驻足流连? 请走进恬静纯美的<毛白菜>文学世界,她会告诉你答案! 翻螃蟹是我童年时候最 ...

  • 再回首‖刘一清:泉水·乡愁(散文)

    请输入标题     bcdef 年轻时,总是依恋外面的世界--飞出大山就是我伟大理想,根本不懂得乡愁,品味不到乡愁的味道.到这把年纪,乡愁的意味愈来愈浓烈起来,钻到你的骨子里,附到你的脏腑上,融入你血 ...

  • 再回首‖刘一清:深情的母亲(散文)

    我的母亲--刘桃金女士,19岁那年,嫁给我父亲刘仁斋. 我父亲十五岁与一个名叫陈桂香的结过婚,相处十五年,因为不能生儿育女,就离了. 我母亲是初婚,嫁给我父亲这个二婚,是心甘情愿的.父亲比母亲整整大十 ...

  • 再回首‖胡方颖:人间有味是清欢(散文)

    和风带来了一些秋天的印象,还有点尚未分明起来的寒意,在午后的几隙阳光中散发出香气,稍不留神就错过了,而冬天的脚步,总是悄悄地近了.工作之后,搬过几次家,从单位宿舍换住到市郊的公寓:迷路很多回,陌生的建 ...

  • 水调歌头·再回首(湘潭谭清文)

    水调歌头·再回首 岁月似弹指,往事恋肝肠.莘莘学子回首,战友再呈祥. 书法诗词可爱,熬至萧然白发,怀旧慢思量.转眼又相聚,节日更匆忙. 台三尺,笔盈寸,铸辉煌.南宁淬火,人生军校上天堂. 任尔风流名利 ...

  • 【西南作家•散文】聂 青/再回首

    西南作家·散文 [西南作家·快讯]阿 月 /西南作家工作室联盟隆重上线 <西南作家>微信公众号 主 办:<西南作家>杂志社 主 编: 曾令琪(联系电话.也是微信号:182280 ...

  • 【三秦文学】牟洪营:【再回首我心依旧】(散文)

    小主,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吧 三秦文学微刊ID:sanqinwenxue 不忘初心   梦在三秦    再回首我心依旧 文/牟洪营 深夜,抚琴,在一曲婉约的韵律中,有一种感觉从心底悄然划过--今夜,我的 ...

  • 【三秦文学】吴妮妮:【一回首,心怀清趣】(散文)

    一回首,心怀清趣 文/吴妮妮 我们老家院子曾经又长又窄,厨房建在院子后半部分,厨房对面长着一棵歪歪扭扭的柿子树. 这棵树长在我家和二伯家的界墙处,界墙是土墙,这棵树显然不是人为栽种,可能是从土墙里自然 ...

  • 再回首 ‖ 肖秋艳:母亲(散文)

    小时候 你在那头 我在这头 只有青山懂你 长大后 我在这头 你在那头 惟愿青山懂你 在心里默默写下这首短诗的时候,天空是濛濛细雨,耳边是噼里啪啦的鞭炮.嘈杂的人群里看不到悲伤的面孔,我站在母亲墓前,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