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灵枢·经筋译文

  足太阳膀胱经的筋,起于足小趾,上行结聚于足外踝,再斜行向上结聚于膝部。它在足跗下行的那支,沿足外踝的外侧,结聚于踵部,上沿足跟,结聚于腘窝部。它别行的另一支,结聚于腿肚外侧,上行入于膝腘窝的内侧,与前在腘中的筋并行,上行结于臀部,再上行挟脊骨两旁而上至于项。由此分出的支筋,别行入内而结聚于舌根。它直行的那支,上结于枕骨,上行头顶,下至眉上,结聚于鼻的两旁。从鼻分出的支筋,绕目上睫而下行,结聚于颧骨部。它的又一支筋,从腋后外缘,上行结聚于肩髃穴处。由此处分出的支筋,入于腋下,上行而出于缺盆,再上行结聚于耳后的完骨部。再有一支筋,从缺盆别出,斜上出于颧骨部。本经筋所发生的病症有:足小趾及跟踵部疼痛,膝腘部拘挛,脊背反折,项筋发急,肩不能上举,腋部及缺盆部纽结疼痛,肩部不能左右摇动。治疗时要采用火针,不用迎随手法,以病见效确定针刺次数,以痛处作为腧穴,这种病叫做仲春痹。

  足少阳胆经的筋,起于足第四趾端,上行结聚于外踝,下沿胫骨外侧,结聚于膝部外侧的阳陵泉穴。其从外踝分出的支筋,别走外辅骨,上走髀部,前支结聚于伏兔处,后支结聚于尻部。其直行之筋,向上行至胁下空软处,再上走至腋部的前缘,横过胸乳,结聚于缺盆。又一直行之筋,上出于腋部,贯入缺盆,出足太阳经筋之前,沿着耳后,上至额角,会于头顶,再下行至下巴,上结于颧骨部。由此处分出的支筋,结聚于眼外角,为眼的外维。本经筋所发生的病症有:足第四趾转筋,牵引到膝外侧也转侧,膝关节不能屈伸,膝窝中的筋拘急,前面牵引髀部,后面牵引尻部,向上牵及胁下空软处和软肋部疼痛,再向上牵引到缺盆、胸、乳、颈等部位的筋都感到拘紧。如果从左侧向右侧的筋感到拘紧,右眼就不能睁开,本筋上过右头角,与蹻脉并行,左侧的筋与右侧相连结,所以,伤了左侧的筋,右脚就不能动,这叫做维筋相交。治疗时采用火针法,不用迎随手法,以病愈确定针刺次数,以痛处作为腧穴,这种病叫做孟春痹。

  足阳明胃经之筋,起于足次趾外侧。结聚于足背,斜行外侧上方而至辅骨,向上结聚于膝外侧,直上结聚于髀枢部,上沿胁部,连属于脊柱。其直行之筋,从足背上行沿胫骨,结聚于膝。由此分出的支筋,结聚于外辅骨,与足少阳之筋相合。其直行的筋,上沿伏兔,再向上结于髀部,会聚于阴器,再向上行至腹部而散布,至缺盆而重新结聚,再上行通过颈部,挟口两旁,合手颧骨,下结于鼻,上合于足太阳之筋。足太阳是上眼胞的纲维,足阳明是下眼胞的纲维。从颧骨分出的支筋,通过颊部,结聚于耳的前方。本经之筋所发生的病症有:足中趾及胫部转筋,足背拘急,伏兔部转筋,大腿前部发肿,阴囊肿大,腹筋拘紧,牵引缺盆、面颊和嘴突然歪斜,如寒,眼就不能闭合;如热,筋弛缓,眼就不能睁开。颊筋有寒,就会牵扯面颊,使口不能闭合;颊筋有热,就会使筋弛缓无力,所以发生口角歪斜。治疗时,要用马脂,病较急的,将白酒和桂末涂抹于弛缓的一侧;病较缓的,用桑钩钩住口角,再将桑木炭火,置于地坑中,地坑的深浅与病人坐的高低相等,再用马脂熨贴挛急的颊部,同时要饮些美酒,吃点烤羊肉,不喝酒的人也要勉强喝点,并在患部再三抚摩就可以了。治疗转筋的病人,要采用火针法,不用迎随手法,以病愈确定针刺的次数,以痛处作为腧穴。这种病叫做季春痹。

  足太阴脾经之筋,起于足大趾之端的内侧,上行结聚于内踝。其直行的,上结于膝内辅骨,再向上沿大腿内侧,结聚于髀部,会聚于阴器,又上行至腹部,结于脐中,再沿腹内上行,结于胁部,散布于胸中。其行于内的筋,由阴器上行而附着于脊柱。本经之筋所发生的病症有:足大趾和内踝转筋疼痛,膝内辅骨疼痛,大腿内侧牵引髀部作疼,阴器有扭结痛之感,并上引脐部、两胁、胸膺及脊内部疼痛。治疗时,应当采用火针法,不用迎随手法,以病愈确定针刺的次数,以痛处作为腧穴。这种病叫做仲秋痹。

  足少阴肾经之筋,起于足小趾的下面,与足太阴经之筋相合,斜从上至内踝的下方,结聚于足跟,与足太阳经之筋相合,上行结于内辅骨的下面,与足太阴经之筋相合,沿大腿内侧上行,结于阴器,又沿脊内,夹脊柱骨,上行至项部,结聚于枕骨,与足太阳经之经相合。本经之筋所发生的病症有:足下转筋,本经所循行和结聚的部位都感到疼痛和转筋。病在这方面的,以癫痫、拘挛和痉症为主。病在外,腰脊不能前俯;病在内,不能后仰,所以背部苦于拘急,腰就反折而不能前俯,腹部苦于拘急,身体就不能后仰。治疗时,应当采用火针法,不用迎随手法,以病愈确定针刺的次数,以痛处作为腧穴。如病在内,可用熨经、导引、饮服汤药。如转筋次数逐渐增多而又加重的,为不可治的死症。这种病叫做孟秋痹。

  足厥阴肝经之筋,起于足大趾之上,上行结于内踝之前的中封穴,上沿胫骨,再上结于膝内辅骨的下方,又沿大腿内侧上行,结于阴器,在此与其它经筋相联络。本经之筋所发生的病症有:足大趾、内踝前和内辅骨等处都感觉疼痛,大腿内侧疼痛并且转筋,前阴器不能使用,如伤于房劳就要阳痿,伤于寒邪则阴器缩入,伤于热邪则阴器挺直不收。治疗时,应当行水以治厥阴之气。对转筋病症,要用火针法,不用迎随手法,以病愈确定针灸次数,以痛处作为腧穴,这种病叫做季秋痹。

  手太阳小肠经之筋,起于手小指上端,结于手腕部,上沿臂内缘,结于肘内高骨的后面,以手指弹之,会有酸麻感反应到小指上,再上行入结于腋下。其分出的支筋,向后从腋的后侧上行围绕肩胛,沿颈部出于足太阳经筋之前,结于耳后完骨。由此分出的支筋,入于耳中。其直行的筋,出于耳上,下行结于颔部,又上行属于眼外角。本经之筋所发生的病症有:手小指和肘内锐骨的后缘疼痛,沿臂内侧入腋下也痛,腋后侧也痛,围绕肩胛牵引颈部作痛,耳中鸣痛,并牵引颔部也痛,痛时必须闭目休息一段时间才能看见东西。颈筋拘急,寒热发于颈部的,就是鼠瘘、颈肿一类疾病。治疗时,当用火针法,以病愈确定针刺次数,以痛处作为腧穴,如刺后肿仍不消的,再用锐针刺治。如疼痛正在循行部位而又转筋的,也用火针法,也以病愈为针刺次数,以痛处为腧穴。这种病叫做仲夏痹。

  手少阳三焦经之筋,起于无名指之端,结于腕部,向上沿臂结于肘部,又绕臑部的外侧上行,经肩至颈,合于手太阳小肠经之筋。从颈部分出的支筋,当曲颊部深入,系于舌根。由曲颊分出的支筋,上走曲牙处,沿耳前,连属于眼外角,向上经过额部而结于额角。本经之筋所发生的病症有:在经筋所过之处出现转筋、舌卷。治疗时,应当采用火针法,不用迎随手法,以病愈确定针刺次数,以痛处作为腧穴。这种病叫做季夏痹。

  手阳明大肠经之筋,起于食指之端,结于腕部,沿臂上行,结于肘部,又上行臑部而结于肩髃;由此分出的支筋,绕过肩胛,挟脊柱两侧。其直行之筋,从肩髃上行至颈部。从颈部分出的支筋,上行颊部,而结于颧骨部。其直行之筋,上行出于手太阳经筋的前方,再上行至左额角,络于头部,下行到右颔。本经之筋所发生的病症有:在其筋所经过的部位,发现疼痛、转筋,肩不能举,脖子不能左右顾盼。治疗时,应采取火针法,不用迎随手法,以病愈确定针刺次数,以痛处作为腧穴。这种病叫做孟夏痹。

  手太阴肺经之筋,起于手大指的上端,沿指向胸,结于鱼际之后,又从寸口外侧沿臂上行,结于肘中,上行臑部内侧,入于腋下,上出缺盆,结于肩髃前方,再上结于缺盆,下行络于胸中,分散贯穿贲门下面,下至软肋部。本经之筋所发生的病症有:在它循行经过的部位,下肢转筋、疼痛,严重时发展成息贲症,胁下拘急、吐血。治疗时,应当采取火针法,不用迎随手法,以病愈确定针剌次数,以痛处作为腧穴。这种病叫做仲冬痹。

  手厥阴心包络经之筋,起于中指,与手太阴肺经之筋并行,结于肘内侧,上行臂内侧,结于腋下,下行分散前后而夹胁肋。从胁下分出的支筋,入于腋下,散布于胸中,结于贲门。本经之筋所发生的病症有:在其经过的部位出现转筋,胸痛,息贲。治疗时,应采用火针法,不用迎随手法,以病愈确定针刺次数,以痛处作为腧穴。这叫做孟冬痹。

  手少阴心经之筋,起于小指的内侧,结于锐骨,上行结于肘部内侧,再上行入于腋下,与手太阴肺经之筋交叉,伏行于乳里,结于胸中,沿着贲门,向下与脐部相连。本经之筋所发生的病症有:胸内拘急,心下坚积而成伏梁。本筋是肘部屈伸的纲维,本筋经过的部位,有转筋和疼痛的症状。治疗时,应采用火针法,不用迎随手法,以病愈确定针刺次数,以痛处作为腧穴。如果已成伏梁病而吐脓血的,是不可治的死症。这叫做季冬痹。

  凡是经筋所发生的病,属寒的筋会拘急,属热的筋弛缓不收,阴痿不用。背部的筋拘急就会使人腰脊强直反折,腹部的筋拘急就会使人前俯而不能伸直。火针法是针刺治疗因寒而筋急之病的,若因热而筋弛缓,就不能用火针法了。如果足阳明胃经和手太阳小肠经的筋拘急,就会出现口眼歪斜,眼角拘急,不能全面看到东西。治疗时,可用以上所说的火针法。

(0)

相关推荐

  • 『养生之道』老年足跟痛,试试火针

    受访专家: 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针灸推拿科主任 章薇 陈成 李大爷80岁,右足跟底部间断性疼痛3年余,脚一着地便会感到疼痛,走远路后疼痛加剧,X光拍片后诊断为"跟骨骨刺",右 ...

  • 毫火针的研究进展

    毫火针的研究进展

  • 一起来读黄帝内经:灵枢·经筋第十三

    [免责声明]图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黄帝内经·灵枢·经筋第十三 篇名与要点 本篇主要叙述了经筋的循行.经筋的发病.病证特点.病名和治疗原则.全文以经筋为主线介绍了经络理论体系中的重要内 ...

  • 揲法治疗膝关节痛

    导读:大家先看这则留言: "脾胃差,下雨就腹胀腹泻,夏天还手脚冰凉",这样的患者,是不是感觉身边到处都是?这位同仁学习了王居易老师的经络诊察和气化理论后,用"揲法&quo ...

  • 毫火针治疗老年性足跟痛

    足跟痛知多少 李嗲嗲,80岁,右足跟底部间断性疼痛3年余,每遇行走时即痛,更不能走远路,否则痛更剧,经X线拍片诊断为"跟骨骨刺",曾服药治疗效果不佳,查右足跟底部压痛明显,内侧压痛 ...

  • 经典给经筋病提出的治疗方案

    <灵枢·经筋>在论述了经筋的分布后,随后就给出了经筋病的治疗思路,其中有这样一句很要紧的话,"--治在燔针劫刺,以知为数,以痛为腧".燔有两种解释:一是炙.烤.< ...

  • 黄帝内经-灵枢全文及译文

    灵枢·九针十二原1 灵枢·本输2 灵枢·针解3 灵枢·邪气藏府病形4 灵枢·根结5 灵枢·寿天刚柔6 灵枢·官针 7 灵枢·本神8 灵枢·终始9 灵枢·经脉10 灵枢·经别11 灵枢·经水12 灵枢· ...

  • 《黄帝内经·灵枢·经筋》原文阅读及翻译

    灵枢·经筋 足太阳之筋,起于足小趾,上结于踝,邪上结于膝,其下循足外侧,结于踵,上循跟,结于腘:其别者,结于□外,上腘中内廉,与腘中并上结于臀,上挟脊上项:其支者,别入结于舌本:其直者,结于枕骨,上头 ...

  • 自我康疗94:解读《黄帝内经·灵枢·经筋论》

    自我康疗94:解读<黄帝内经·灵枢·经筋论> 宇宙万物,负阴抱阳,冲气为和.阴阳失衡,必有气变.阳升阴降,相生相克.平衡调和,循环往复.气聚气散,生生灭灭,和光同尘.有无相生,道化阴阳.气 ...

  • 《黄帝内经·灵枢篇》· 原文+译文:本藏、第四十七

    本藏.第四十七 [原文]     黄帝问于歧伯曰:人之血气精神者,所以奉生而周于性命者也:经脉者,所以行血气而营阴阳.濡筋骨,利关节者也:卫气者,所以温分肉,充皮肤,肥腠理,司开阖者也:志意者,所以御 ...

  • 《黄帝内经·灵枢》语音、原文及译文(全81集)

    <黄帝内经>简称<内经>,是我国现存医书中最早的典籍之一.成书于战国至秦汉时期,是我国劳动人民长期与疾病做斗争的经验总结.它的问世,开创了中医学独特的理论体系,标志着祖国医学由 ...

  • 《黄帝内经·灵枢·经水》全文/译文

    <黄帝内经·灵枢·经水>全文/译文 原文 黄帝问于歧伯曰:经脉十二者,外合于十二经水,而内属于五脏六腑.夫十二经水者,其有大小.深浅.广狭.远近各不同:五脏六腑之高下.大小.受谷之多少亦不 ...

  • 《黄帝内经》灵枢 ● 经筋篇第十三(原文)

    ​<黄帝内经>灵枢 ● 经筋篇第十三(原文) 足太阳之筋,起于足小趾,上结于踝,邪上结于膝,其下循足外侧,结于踵,上循跟,结于腘:其别者,结于腨外,上腘中内廉,与腘中并上结于臀,上挟脊上项 ...

  • 黄帝内经灵枢卷十一二

    黄帝内经灵枢卷十一二

  • 黄帝内经灵枢卷四五六

    黄帝内经灵枢卷四五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