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璧随笔】初访武大郎家乡,河北清河县(3)
初访武大郎家乡,河北清河县(3)
文/胡桃夹子
翌日清晨八点,我们来到了位于城东关的“武植祠”。
武植祠坐北朝南,外有院墙围着。进得院子,迎面是三间带走廊古式瓦房。院内栽植了数株青松。
导游加管理的是一个二十多岁的年轻女子。据她介绍,自己是武大郎的二十六世嫡孙,叫武晓鑫。武植祠由武家庄的后人轮流守候。正好这几天临到了她家。
进得房来,只见东间有一个白色花岗岩雕像。雕像呈坐姿,身穿官服,头戴官帽。不用说这就是武大郎的塑像了。武晓鑫介绍说,武大郎是明朝洪武年间的人。我一听,这武大郎不是宋朝的人吗?怎么跑到了明朝?武晓鑫说,你看看墙上的介绍就知道了。
我这才仔细的看着墙上的配有插图画的文字介绍。
武大郎年幼时随母亲逃避战乱,来到了“孔宋庄”(当年武家那村叫“孔宋庄”),在庄上好心人的收留下,就在“孔宋庄”住了下来。虽然武大郎在山西老家兄弟中是排行第四,但到了这“孔宋庄”,庄上人都习惯的喊他武大。这武大在山西老家时,曾读过私塾。所以庄上有了什么红白喜事,就热心主动去帮助人家写写画画。武大郎的母亲也是与人为善,和邻居相处很好。
武大郎渐渐成年,因为明初战乱,到处都是闲置的荒地,武大郎就起早贪黑的开荒种地,不几年家里的日子就过好了。
这期间结识了一个邻庄叫庄化的同龄人。庄化家庭殷实,时常也周济武大郎。俩个年轻人结下了友谊,并拜为兄弟。
随着社会的逐渐稳定,新朝需要大量人才,就开科考纳贤,选拨能人治理国家。
武大郎是有心之人,平时是手不离书。经过苦心学习,到了中年,武大郎中了举人,没几年又中了进士得了功名,领皇家圣旨,就去了山东阳谷坐了县官。在阳谷县,武大郎可是勤政为民。因为自己是贫苦出身,真的可以说是爱民如子。
这一年春天,盟兄弟来阳谷投奔他。说是家里失了天火,东西烧光,没法过了。武大郎好言相劝,就把这庄化留了下来。背地派人把庄化家房子重新翻盖,并给足了银子,以供家中用度。武大郎做这些都是没和庄化说的。只是告诉庄化放心,家里已安顿好了。
这庄化在武大郎家,好吃好喝几个月,武大郎只是给他讲重新读书求功名的大道理,却不见给其银两或帮谋个差事,后负气出走,并一路编了污辱武大郎夫妻的虚假故事。这些编造的故事又让施耐庵收入到了他小说《水浒传》中。
据祠堂中文字叙述,施耐庵与武大郎是同年进士。不知为什么与武大郎产生了隔阂意见。当庄化从阳谷县武大郎那负气回家,路上曾巧遇施耐庵,听到庄化一番的叙述,施耐庵就发恨说,这种人不遗臭万年,谁遗臭万年?就此,施耐庵把武大郎写入了他的小说《水浒传》中。并丑化武大郎是“卖烧饼的三寸丁”。至于当年施耐庵和武大郎有何过节,墙上的文字中没有交待。
后来真相大明,武大郎这位盟兄弟上门请罪,武大郎夫妻也是大仁大义的原谅了他。自此武大郎更是受到世人的尊敬。
本文网址:http://www.szlingbi.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28528&extra=page%3D1
(本文作者系宿州市作家协会会员,灵璧家园网一级作家,灵璧禅堂湖人氏陈长柱先生)
(胡桃夹子先生近照)